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文化 >> 文化名人

叶长友:剪纸人生

2025-09-19 17:55 来源:中国甘肃网

  作者:吴映寰

  在兰州,有一位工艺美术大师、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传承人,虽已年逾八旬,却仍然明眸皓齿、身体硬朗,精神矍铄,思维敏捷。

  每天还在做着传承和弘扬剪纸艺术的事儿,乐此不疲:接待前来访问的外地游客乃至国际友人,为他们讲授我国国粹剪纸艺术,示范剪纸的创作;参加各种公益文化活动;应邀赴外地讲学……

  这些,仍是这位八旬高龄的老艺术家的日常生活。

  他,就是著名剪纸艺术大师——叶长友。

叶长友接受甘肃电视台采访

  2025年8月16日,一个天气晴朗的星期天。按照预约,在兰州市白塔山金城关兰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叶长友剪纸工作室”,我和杨玉珍老师倾听了金城文化名家叶长友先生讲述他四十多年传承弘扬剪纸艺术的人生故事。

叶长友在剪纸工作室门外院子里讲述剪纸人生

  追蝴蝶的少年追梦剪纸

  1942年4月26日,叶长友出生于江苏扬州。走上剪纸之路,最初是源于父亲的影响。父亲是当地有名的裁缝,也会剪纸。父亲做的衣服、旗袍,上面有龙凤和花儿的图案,鞋帮上也有花儿;过年时家家户户贴春联、喜钱。喜钱就是剪纸。而剪纸被广泛用于表达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比如,梅花树上落一只喜鹊,叫“喜上眉(梅)梢”。

  扬州的剪纸艺术大师张永寿,与叶长友的父亲有交往。张永寿在街头摆摊儿,边剪边卖。少年叶长友就站在旁边一眼不眨地观察他怎么剪。那时候,张永寿剪的“喜上眉(梅)梢”剪纸,一张能卖三分钱。当时运河上船很多,有剪纸艺人老太太从船上下来,在街边摆摊儿剪纸。少年叶长友感到剪纸非常神奇,呆在旁边观察,一看就是大半天,经常忘了回家吃饭。

  因为喜欢,少年叶长友开始模仿大人,用一把剪刀、一张纸,摸索着学习剪纸。剪得最多的是蝴蝶,因为家乡的油菜花地里满是蝴蝶,童年的他和小伙伴非常喜欢追蝴蝶玩。他的剪纸是从剪蝴蝶开始的。他细心观察各种美丽的蝴蝶,再用传统的对称方法剪出来。他用剪纸来表现各种各样蝴蝶的美。他剪的蝴蝶好看,被家人贴在了墙上,见到的人都夸剪得好。当人们得知出自一个小孩子之手,更是直夸这个孩子心灵手巧。受到了鼓励,少年叶长友自然很自豪,钻研学习剪纸的劲头就更足了。一个人学艺,外因只是环境的影响,内因才是关键。有了主动钻研的内在动力,小小年纪的他在剪纸的学习上下功夫更多了。勤奋的他一边上学,一边抽时间练习剪纸。没有红纸,他就找来废纸剪。叶长友现在回想起来,当时只是无意识地剪,自己也不知道往哪个方向走。

矗立在兰州金城关古建一条街的叶长友剪纸《古兰州八景》之“兰山烟雨”

  兵哥哥转业当了美术教师,重拾剪纸爱好

  1962年,叶长友从兰州参了军,在喀喇昆仑山当兵六年。在部队,他当过警卫员,当过排长,很长时间干的是宣传工作。用剪纸剪毛主席头像,写美术字,在墙上写宣传标语,刻钢板、用蜡纸印宣传材料。1968年转业到兰州,被分配到兰石小学,当了一名美术教师。他一边工作,一边继续潜心创作剪纸作品。

叶长友剪纸《黄河水车》《兰州黄河铁桥》

  夏令营讲授剪纸课一举成名,讲课的邀约不断

  1982年,作为兰石小学的美术教师,叶长友有幸参加了共青团甘肃省委组织的全省各地的120名大队辅导员参加的夏令营。按照主办方的安排,叶长友为夏令营的学员们讲授了剪纸艺术,结果反响很大。后来,他应邀赴天水、西安等地讲剪纸艺术。渐渐地,他的名声越来越大,假期里不断地被邀请到各地去讲剪纸。

  1984年夏天,42岁的他应邀去庆阳为夏令营的学员讲剪纸,平生第一次坐了飞机。当时通往庆阳的道路被洪水冲毁,交通中断。眼看讲课的日期将至,庆阳方面电话通知叶长友“坐飞机来”,承诺为他支付兰州至庆阳的机票费用。此后,连着好几个假期,他都应邀去庆阳讲剪纸课。庆阳是著名的剪纸艺术之乡,能去那里讲授剪纸艺术课是社会对他剪纸艺术水平的认可,是他的荣耀。

叶长友剪纸《金陵十二钗》之林黛玉、贾迎春

  决心用剪纸留住蝴蝶之美 

  蝴蝶是昆虫里的“选美冠军”,是“会飞的花朵”。观察蝴蝶、研究蝴蝶、用剪纸表现蝴蝶,叶长友从十来岁一直坚持到了今天。他剪的蝴蝶惟妙惟肖,栩栩如生。他说,据昆虫学家的研究统计,全世界有一万四千多种蝴蝶,其中,我国就有四千多种,主要集中在云南西双版纳和台湾省等地区。2017年8月,甘肃省博物馆举办全国蝴蝶标本展,叶长友专程去做了仔细观摩。他决心用剪纸这种艺术形式把那些美丽的精灵留在人世间。在《叶长友蝴蝶剪纸》珍藏册中,笔者见到了叶长友精心制作的几百幅蝴蝶剪纸作品,让人惊艳。恍然间,仿佛是那些千姿百态的美丽蝴蝶从大自然“飞”进了他的蝴蝶剪纸珍藏册……

叶长友蝴蝶剪纸珍藏册及部分蝴蝶剪纸作品

  个人剪纸作品频繁参展获奖

  叶长友先后创新创作的剪纸作品《敦煌舞伎》《甘肃彩陶》《兰州古八景》《美丽甘肃》、红楼梦人物《金陵十二钗》等系列剪纸,曾先后参加了全国剪纸艺术展,荣获金、银奖。他的剪纸作品及个人事迹多次被省、市报刊、电视台专题报道。

  2010年,他创作的《兰州古八景》剪纸,被当时的兰州市文化局组织制作成高3米、宽2米钢板型剪纸,永久固定在兰州金城观古建一条街上,供中外游客观赏。

叶长友剪纸《古兰州八景》之《梨苑花光》

  编纂剪纸作品集,荟萃甘肃当代剪纸艺术精品

  为了全面展示甘肃剪纸艺术的民间精品,传承和弘扬甘肃剪纸艺术,叶长友花费两年心血,征集了甘肃省39位剪纸艺术家及其传承人的400幅作品,编纂成了《甘肃当代剪纸集锦》。2019年11月,在甘肃文化出版社正式出版。正如该书主编之一的兰州城市学院文史学院副教授张彦丽女士所说,这本书会 “让更多的人认识和了解甘肃剪纸与剪纸艺术家”,将促进甘肃剪纸艺术“走出甘肃、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难能可贵的是,这本书的编纂出版,没有其他资金资助,是叶长友和他的同仁们齐心协力努力完成的。

  坚持传承弘扬剪纸艺术带给他很多荣誉

  1988年,兰州晨报的一篇报道《走向世界的剪纸艺人叶长友》使叶长友的知名度进一步扩大了。此后,剪纸带给他的一系列荣誉纷至沓来:

  1996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民间工艺美术家"称号。2007年,被确定为兰州市七里河区剪纸艺术传承人。2010年,被确定为兰州市剪纸艺术传承人。2016年8月,荣获“甘肃省工艺美术大师”。2017年,被兰州市委宣传部评为“金城文化名家”。

叶长友剪纸《彩陶记忆》

  采访结束时,我请叶长友先生就自己的剪纸人生写一段感言,他爽快地写下:“接过一把剪刀,让它剪下生花。”是啊,叶长友先生正是一位“接过一把剪刀,让它剪下生花”的人,更是一位把自己手中的剪刀交给更多后来人的剪纸艺术的优秀传承人。

  听了叶长友先生的剪纸人生故事,我想到了四句话:“心之所向,素履以往,生如逆旅,一苇以航”。像叶长友先生这样,一辈子潜心做好一件事,心无旁骛,持之以恒,你说,他能不成功吗? 

叶长友剪纸《草原新歌》

  附:叶长友艺术简介

  叶长友,江苏人,现居兰州,美术教师。现为中国民协会员、甘肃民协会员、甘肃省工艺美术家协会会员。

  1996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民间工艺美术家"称号,现为甘肃省工艺美术大师,兰州市非物质文化(剪纸)传承人,被市委宣传部评为“金城文化名家”,并在兰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专设叶长友剪纸工作室。

  先后创新创作的剪纸作品《敦煌舞伎》《甘肃彩陶》《兰州古八景》《美丽甘肃》、红楼梦人物《金陵十二钗》等系列剪纸。曾先后参加全国剪纸艺术展,荣获金、银奖。剪纸作品及个人事迹多次被省、市报刊、电视台专题报道。

  2010年创作的《兰州古八景》剪纸,被兰州市文化局制作成高3米、宽2米钢板型剪纸,永久固定在兰州黄河铁桥古建一条街上,供中外游客观赏。

  ——《甘肃当代剪纸集锦》(张彦丽、叶长友主编,甘肃文化出版社2019年11月)

  作者简介

  吴映寰,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甘肃省作协、甘肃省楹联学会会员;兰州市作协、兰州市城关区作协理事。别署天下正心堂主人、余地。甘肃靖远人,现居金城。政府机关工作,业余笔耕,有作品散见于纸媒及网络媒体。《正心堂文集》结集有散文随笔集《余地啊余地》、杂文集《乌金峡夜话》、纪实文学集《天南地北平堡人》、诗集《碱滩子,我的故乡》、散文集《长成一棵树》、评论集《说文解诗》等。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本网原创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