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文化 >> 文化新闻眼

【巡礼马衔山】朱忠元:《禹王书》——历史的想象性还原和理解

2024-04-28 11:35 来源:中国甘肃网

【专题】巡礼马衔山玉文化与文学融合发展考察活动

《禹王书》:历史的想象性还原理解

朱忠元

  冯玉雷多年从事文化小说的创作,其小说营造了水罗城、六千大地、阆风苑等文化空间,涉及到敦煌等明确的“丝路”文化和西部大地上隐形的“丝路”文化,近年来尤着意于“丝绸之路”形成之前人类活动的追溯性勾勒和想象性重构,在广袤的西部大地上展开巨大的文化意象,形成对西部的文学重构,营造出多个艺术性的文化空间。

  冯玉雷先生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敦煌文化的关注和书写,主要作品有《敦煌百年祭》《敦煌遗书》《敦煌·六千大地或者更远》;近年来以“玉石之路”为核心,将目光转向与“玉石之路”相关的史前文化,主要作品有《禹王书》等。总体而言,其创作和学术关注点一直集中在以远古的西部、古代西域、黄河上游以远的地理空间和文化空间,即使是那些以敦煌为核心的作品,表面上书写的是近代的事情,也经常有一些游离于时空的远古想象。他的小说经常涉猎的历史地域和地域历史,总体上属于“丝绸之路”的时空界定,其所涉猎和描述的文化状况基本上属于“丝绸之路”文化的范畴,此前他所做的工作倾向于明确的“丝路”文化空间的营构及其历史的重述,比如敦煌就是明确的“丝绸之路”要塞,围绕其展开的文化重构、重述是明确的丝路文化;而此后的一些创作实际上是隐性的“丝绸之路”文化空间的营构,是明确的“丝绸之路”形成之前人类活动的追溯性勾勒和想象性重构,其所做的努力应该是以小说这类文学形式对“丝绸之路”之前存在“玉石之路”的文化判定进行的艺术化描述和文学性论证,李继凯先生称之为“新丝路文学”,其文学创作从一开始就超越了“西部风情”或者“丝路风情”的层面,不断走向文化的深处或者向文化深处开掘,这不仅是一种文化的关注,更是一种文化的展现,甚至是可以说一种文化还原。

  任何人类活动都发生和发展于在一定地理空间之中。这种空间应该包括地理因素,诸如山川、河流、植物等自然因素,也应该包括人类活动产生的活动痕迹,诸如洞穴、房屋、交通活动痕迹、生产活动痕迹,生活活动成果、工具器具等,仅此还是不够的,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还产生了诸多的关系,诸如血缘关系是自然的也是社会的文化,更重要的还有婚姻、社会、族群、民族等关系,其中更重要的是文化关系,是文化关系产生的诸多社会性行为的组织,是社会生活的秩序诸如文化创造等。

  文化空间一定是一个基于一定地理条件基础上的时间与空间交织的存在,这个空间在共时性维度上显示为同一时间维度上人与人的交往,在历时性维度上体现为人类自身的发展和演进,人类自身的演进所留下的痕迹构成了历史,人类的历史被用文字符号记载、被实物所证实、被传说所延续,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人们可以通过文献的记载想象,有实物证明的历史可以通过实物来反观,置身于传说之中的历史成为一条介于文学、历史之间的中间地带,不同的民族都通过传说来叙述自己的过去,这也构成了历史重要的佐证,值得注意的是关于历史传说一维构建的叙述模式最具艺术化,是最形象化的具有质感的文化空间。

  在这个空间之中,有人们对于历史的理解、认识、情感当然还有想象,这些想象如果依据一定的历史基础则构成了历史的存在状态,构成了历史的另一条发展线索和存在状态。文化空间就是能够在一种时空中承载和凝聚与之休戚与共的文化元素,并化为日常式的有亲近感的行为习惯,将文化显示为日常化的细节,形成存在于一定时间空间中的生活场面。作为一种时空结合体,其中的内容丰富,可以集某一地区传统文化或文化传统之大成,将文化元素呈现在其中并形成一定的生活场景甚至生活流是需要良好的想象力和描绘能力的。

  冯玉雷的小说应该是这样一种存在,其所营构的文化空间有重要的历史生发点和材料支撑,具有地理氛围的真实性,具有史料的真实性,甚至人们的生活场景和使用的器具具有文物实证性,他是通过这种空间的营构来实现自己对历史重构,实现对远古及近代历史生活的想象性还原,表达对历史的理解的。

  注:本文根据《丝绸之路》2019年第3期发表的《在文化空间的营构中艺术地还原文化》一文改写。

  作者简介:

  朱忠元,兰州城市学院《甘肃高师学报》编辑部副主任、副主编,三级教授,甘肃农业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兼职硕士生导师。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学会、中华美学学会会员。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论、美学研究和当代戏剧评论,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其中C刊13篇。出版专著三部,成果获甘肃省第十二、十四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十五届二等奖。参与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正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古代文体观念文献整理与研究”(18ZDA236)子项目。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