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三认”为笔 绘就干群同心
“当干部就三招,认路、认邻、认特点。”习近平总书记在厦门工作期间总结出的这一宝贵经验,如黄钟大吕,振聋发聩,为党员干部密切联系群众、做好群众工作指明了路径,提供了方法。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广大党员干部应当深悟“三认”内涵,以“三认”为笔,饱蘸为民深情,绘就干群同心的时代篇章。
认路,是党员干部叩开群众心门的“敲门砖”。这“路”,既是纵横交错的乡间阡陌、繁华都市的街巷里弄,更是连接党心民意的“连心路”。当年,焦裕禄同志为治“三害”,几乎踏遍了兰考的每一寸土地。在风沙漫天的田野,他探寻治沙之法;在洪水肆虐的河畔,他谋划治水之策。他用双脚丈量民情,用生命践行使命,正是对“路”的深刻认知与执着坚守,让他找准了兰考发展的康庄大道,赢得了群众的衷心爱戴与拥护。如今,无数党员干部接过历史的接力棒,深入基层、扎根一线,在田间地头倾听民声,在车间厂房体察民情。他们用脚步丈量大地,用行动诠释担当,为解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铺就了一条条“幸福路”。
认邻,是党员干部融入群众生活的“连心桥”。群众是党员干部的近邻,党员干部应视群众为亲人。孔繁森同志两次进藏,把藏族同胞的冷暖疾苦放在心上。他为孤寡老人送去温暖,为贫困儿童点亮希望,用实际行动诠释了“认邻”的深刻内涵。他深知,只有与群众心贴心、面对面,才能真正了解群众的需求,才能赢得群众的信任。在新时代,党员干部更应如此。要主动走出机关大院,走进群众家中,与群众同坐一条板凳,同喝一壶热茶,倾听他们的心声,感受他们的疾苦。只有与群众打成一片,才能凝聚起众志成城的强大力量,才能在面对风险挑战时同舟共济、共克时艰。
认特点,是党员干部服务群众的“导航仪”。每个地方都有其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禀赋和发展阶段,每个群众群体都有其不同的利益诉求和发展需求。深圳,从边陲小镇到国际化大都市的华丽转身,正是得益于对自身特点的精准把握和大胆创新。它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和政策优势,先行先试、敢闯敢试,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创新发展之路。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伟大实践中,各地立足自身实际,发展特色产业,打造特色品牌,实现了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党员干部认特点,就要具备敏锐的洞察力和科学的决策力,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制定出符合地方实际和群众需求的发展策略,让群众在发展中收获更多的幸福感、获得感。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践行“三认”要求,是对党员干部初心使命的坚守,也是对责任担当的考验。广大党员干部要以“三认”为指引,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主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在认路中厚植为民情怀,在认邻中增进鱼水深情,在认特点中提升服务本领。(杨春兰)
- 2025-08-30从人民群众中汲取力量智慧
- 2025-08-30激扬青春力量 赋能基层治理
- 2025-08-30铁路优化学生购票政策 让出行更有温度
- 2025-08-30高铁为翼, 助力泸州“晚荔”全国飘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