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职人员干副业需划红线与铺绿道双轨并行
近年来,“公务员能否送外卖”“教师能否开网店”等话题屡屡引发社会热议。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明确划定六类禁止性副业,既彰显了从严治党的坚定决心,也体现了对公职人员合理诉求的制度性回应。这条“红线”与“绿道”并存的治理逻辑,本质上是在构建公职人员行为规范的“责任坐标系”。
公职人员从事副业,需明确“红线”所在。公职人员肩负着服务人民群众、管理公共事务的重要使命,天然具有“公私分明”的属性,其言行举止直接关系党和政府的形象与公信力。一旦逾越“红线”,不仅会损害自身形象,更会破坏社会公平正义,动摇公权力的合法性基础。例如,“挂证”取酬、借“理财”名义违规圈钱、违规从事有偿中介活动等,都是典型的违纪行为。这些行为不仅违反廉洁纪律,有的还可能涉嫌受贿,甚至滋生权钱交易和利益输送。若放任此类行为,公共利益将被侵蚀,市场秩序也会被扭曲。因此,筑牢“红线”是确保公职人员廉洁奉公、坚守职责底线的关键之举。
在筑牢“红线”的同时,也要积极“铺绿道”。所谓“铺绿道”,即通过制度设计为公职人员合法合规从事副业创造有利条件,让个人价值在市场中绽放。现实生活中,不少公职人员面临经济压力,渴望在合法合规范围内通过自身努力改善生活状况。只要不影响公共利益和本职工作,合理利用业余时间发挥专业技能,不仅有助于实现个人价值,更能为社会发展注入新活力、促进相关行业进步。例如,体力劳动、投稿赚稿费、自媒体运营、专业技能服务、健身/培训教练、农产品种植/养殖等副业,既能满足公职人员的基本需求,又能通过知识、技能的输出反哺社会。这就要求我们在纪律框架下,既规范公权力运行,又为个人合理发展留出空间,让公职人员在“红线”与“绿道”间找到平衡。
“红线”与“绿道”并非对立,而是双轨并行的机制,共同构成公职人员从业规范的“一体两翼”,划定行为边界,让“红线”清晰可辨,拓宽发展空间,让“绿道”畅通无阻。一方面,公职人员要严守纪律底线,避免利益冲突,不得从事与职权相关的营利活动。例如,市场监管人员不能兼职餐饮企业顾问,环保干部不能参与污染企业整改项目,这是不可逾越的底线。另一方面,公职人员要合理安排时间,确保副业不影响本职工作,并提前向单位书面报备副业情况,接受监督和管理。这种“阳光操作”既能防止出现违规的“暗箱操作”,也能避免“误伤”合规行为,让“绿道”始终行驶在合规轨道上。
公职人员从事副业,也需要社会各界的理解与支持。一方面,要为合规副业创造包容环境,提供必要支持;另一方面,也要强化监督,防止“红线”被触碰,确保公职人员在合法范围内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同频共振。从“划红线”到“铺绿道”,公职人员副业管理的本质是对“权力边界”的精准界定。这既不是对“当官发财”的纵容,也不是对“个人奋斗”的压制,而是在纪律框架下,为公权力的规范运行和个人的合理发展开辟共存空间。唯有如此,才能让公职人员既守得住清廉底线,又放得开奋斗手脚,在服务群众的过程中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双赢。(林伟)
- 2025-08-30银发专列“升级”,“适老化”服务让旅程更有温度
- 2025-08-3090亿吨新突破,大秦铁路书写货运新传奇
- 2025-08-30平凡岗位绽光芒,致敬“最美铁路人”
- 2025-08-30【地评线】飞天网评:为农民工就业再加一把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