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飞天网评: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气象动力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完善适应气候变化工作体系”。各地区各部门牢牢把握气象工作关系生命安全、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战略定位,不断加快推进气象科技能力现代化和社会服务现代化,发挥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推动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在守正创新中全力向气象强国迈进。
注重科技创新。天气复杂多变,作为气象部门,唯有依靠科技支撑,及时捕捉踪迹,才能努力提前“预料”,才能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经过70多年的发展,我国气象科技能力实现从弱到强、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部分领跑的跨越,气象关键核心技术基本实现自主可控。9颗风云气象卫星在轨组网运行,546部雷达组成世界最大的天气雷达监测网,地面气象观测站数超7.6万个,实现乡镇全覆盖,建设27个国家气候观象台、9个国家大气本底站、131个国家高空观测站、1300余套沿海/海岛自动气象站。由我国自主研发的气象技术还有全球区域一体化数值天气预报业务完整技术体系、“百米级、分钟级”预报技、实现芯片级自主可控的北斗探空系统技术和装备等,这些创新技术的运用,推动我国气象事业朝着更加智能化、精细化、个性化的方向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气象力量。
提升预警能力。气象是筑牢防灾减灾的第一道防线。面对复杂多变的气候,在注重科技创新的基础上要更加注重提升预警能力,为各地各部门提供全程预报预警服务。在极可能造成重大灾情的情况下,各地气象部门启动重大灾害性天气“叫应”服务,直接用电话等各种方式第一时间“叫应”本级党政领导、防汛指挥部门主要负责人,加速预警直接转化为防灾减灾行动。2024年,各地积极推广递进式气象服务机制,31个省份明确建立以气象灾害预警为先导的应急联动机制。今年以来,高级别预警“叫应”制度累计“叫应”各级党政领导、防汛等主要应急责任人34万人次。共联合发布气象风险预警1.7万余条,比去年同期提升11%。预警是灾害性天气的“前哨”。在超算、硬核设备等技术加持下,气象灾害性天气预警能力不断提升。一条街道、一个村庄、一个高位湖泊、一座超汛限水库,每一个细微地理单元均能得到智能网格预报,为防灾减灾提供强有力支撑。
强化服务保障。推动我国气象事业发展,关键要强化服务保障。气象服务已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助力高质量发展。从农业发展来看,随着气象现代化加快发展,气象为农服务体系全面涵盖粮食生产全链条,农业生产从“靠天吃饭”变成“知天而作”。从行业发展来看,气象的身影“嵌入”国民经济70多个行业里,融入行业生产链条,释放气象数据要素价值,挖掘气候生态产品价值,赋能绿色发展,深度服务粮食保丰、交通保畅、能源保供、金融服务、医疗健康、文化旅游、低空经济等经济社会各行业领域。时代发展呼唤气象事业锐意前行,不断实现跨越式发展,并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贡献智慧和力量。气象部门要加快推进气象科技能力现代化和社会服务现代化,不断完善气象早期预警中国模式,为全球气候治理贡献方案,谱写新时代气象强国发展新篇章,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贡献气象力量。(张若麟)
- 2024-12-30【地评线】飞天网评:以钉钉子精神寸步不让纠治节日“四风”
- 2024-12-30【地评线】飞天网评:为基层减负要始终绷紧意识之弦
- 2024-12-30【地评线】飞天网评:坚守节点,守住纪律规定底线红线
- 2024-12-30【地评线】飞天网评:在经济普查结果中增强信心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