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 长河流月去无声
曹鹏伟
大运河之于作家滕非,是血脉,是生命之河,那里有他的精神家园。读完滕非的散文集《大运河边的村庄》,村里的各色人等、民俗风物、悲喜人生等生动地排布开来,一个小村庄便有棱有角地站了起来,一群鲜活的村民在热气腾腾的生活中穿梭往来。
该书分三卷,时间跨度较大,空间转换灵活,作者几乎每一篇都是用故事的形式来讲述,有味、耐读,人与人、人与事、人与物经纬交织,编织出故乡活灵活现的容貌。
第一卷讲人物故事。陈万生是大队长,是村上的“当家人”,他理念超前而显孤高。他曾因工作得力被擢升,又因一些小事被降级。陈万生搞集体经济,让全村一半人进厂工作,赚了钱,吃饱了肚子;因村中大运河水涝成灾,便带领大家实施整村搬迁,让乡亲们过上安稳日子;治理沙地建起果园,带领村民搞苹果产业大获成功……他是一名改革先锋,是全村人心动荡时的定盘星,多年之后人们怀念他时,还能记住他的好。
还有孤高性冷的退役军人高占成、讲古的盲人老者张清水、乡村医生王三绝、多才多艺的李如灯等都让人印象深刻。
第二卷以家长里短为主,有乡野道德、人际关系、现实理想等。在《办法》中,人们灭鼠、驱蛇、抓黄鼬,各有拿法;在《交情》中,最难结交的双来与异乡人王老成的情谊令人动容;在《难处》中,乡人“众筹”为春祥治病,从此春祥变得乐于助人;“我”的父亲雪夜救了陈万生,两人遂成莫逆之交……
最波折的莫过于李国瑞回乡葬父,乡亲们抬棺走到中途就放在路上,说一半路是为他弟弟双来抬的,因为双来孝顺,而李国瑞不管父母。这种蛮里蛮气的做法,也是乡村处理矛盾方法的折射。
第三卷讲时代的变迁。春和的剃头铺、村上的大礼堂、白旺家的电影院、庄稼地里的种收打碾……那些当年人声鼎沸的地方如今均已有些萧索,那些当年豆苗窸窣擞开泥土生长的土地已有了机械耕种,作者一朝回到故乡,蓦然发现自己对故乡已经陌生,但那种“简单、朴素而宁静的秩序”依然恒久地左右着生活。
用故事性的叙述提升了文本的可读性。作者擅长用甲的故事带出乙,用乙的故事带出丙,而丙在其他的故事中又与甲碰头,这种设计充满了乡村生活回环往复的现实,让人物更加真实可信。人在村庄活动,村庄是人们命运的棋盘,村头村尾的邂逅,家长里短的说道,人们聚合离散、来来往往。
用小说的笔法让人物跃然纸上。只有人在故事中,形象才能站立起来。作者观察人物与生活非常细致,所述人物多,却互不淹没,各有特点,呈现了他们内心矛盾此消彼长的变化,这正是人性的复杂。
用理性的眼光审视乡村生活的真相。人有人的命运,村庄有村庄的命运。人的挣扎,村庄的脉动,大河的干涸与丰沛,都走不出历史与时代的辙印。
总之,作者把记忆的碎片整合在几个主题下娓娓道来,既保留了生活原有的质感,又升华出人生的深沉咏叹,探讨“一条河流与一个村庄之间到底有着怎样的关系”,最终发现“每个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不雕刻着大运河的影子”。
(《大运河边的村庄》,滕非著,春风文艺出版社出版)
- 2025-10-13礼仪文明共同体: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
- 2025-08-28【书评】 书写“中国面孔”的故事
- 2025-07-14书评丨《国乐风华》:传承国乐,回望经典
- 2025-07-14书评丨《在春天的故事里》:融汇时代和人生的春天交响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