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科普甘肃 >> 科普动态

2025年“馆校合作中小学教师科学教育实践能力提升”项目培训班在兰开班

2025-10-22 11:42 来源:中国甘肃网

  近日,2025年“馆校合作中小学教师科学教育实践能力提升”项目第五期开班式在甘肃科技馆举行。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王晶莹,省委教育工委委员、省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党勤,省科协党组成员、副主席李永海等领导嘉宾出席开班式。来自宁夏、内蒙古、甘肃三省(区)的80余名科学教师和科技工作者线下参训,共同探索科学教育新路径。

  党勤在致辞中强调,科学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基础工程。他希望学校和科技馆深化长效合作,开发校本课程,构建良好育人模式,同时也希望社会各界为“大科学教育”格局构建持续赋能,协力打造西北科学教育高地。

  李永海在讲话中表示,学校是科学教育的主阵地,科技馆是“第二课堂”,馆校合作旨在实现资源互补、协同育人。他期望通过此次培训,大家能在加强协同机制、拓展合作深度、丰富合作形式等方面不断探讨实践,真正落实“双减”政策中科学教育“加法”的要求。

  甘肃科技馆馆长赵金惠介绍,本次培训紧扣中小学科学教师科学教育能力提升这一主题,聚焦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通过开展专家讲座、外出研学和动手实践等系统培训,提升中小学科学教师的课程开发与教学实践能力,推动馆校合作协同育人机制建设,助力新时代科学教育高质量发展。

  教师代表天水市清水县原泉小学陈国玺在发言中表示,将珍惜此次培训机会,努力把科技馆的丰富资源转化为生动的课堂内容,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科技馆工作者代表宁夏科技馆孙娜则分享了她对馆校合作协同育人的理解与期待,希望通过双方的共同努力,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科学教育资源。

  随后,省科协党组书记、第一副主席包俊宗,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王晶莹分别作主旨报告。包俊宗通过对国家关于科普工作的战略分析,全面论述了新《科普法》颁行的重要意义,并结合甘肃省科协近几年的工作实践,探讨了推动新时代科普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王晶莹系统分析了全球科学教育发展趋势,深入探讨了科学教育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中的作用。赵金惠结合长期深耕科普一线的工作实践,深入解析了大科学时代的科学教育观,与参训人员共同探讨了馆校合作模式、运行机制与实施策略,让大家对当前科学教育的发展现状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当天,还组织参训学员走进甘肃科技馆常设展厅和科学实践与体验中心,了解科技馆科学教育资源。活动后续还将围绕项目式学习开展多场主题报告、案例分享活动。

  本次活动在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和中国科协科普部指导下,由中国科技馆主办、甘肃科技馆承办,以“基于科技馆科普资源的项目式课程开发”为主题。项目以“问题导学-活动设计-方法优化-方案生成-成果展示-效果评估”六阶递进式培训体系为核心路径,着力构建理论研修与实践操作深度融合的培养模式。项目实施将重点建立科技馆科普资源与科学教育课程标准深度衔接机制,探索跨学科项目式学习标准化开发范式,培育可推广的馆校协同育人典型案例。

  一位来自内蒙古科普场馆的老师表示,本次培训班的开班,是馆校协同推进科学教育的重要起点,不仅为大家搭建了交流学习的平台,更承载着打破育人壁垒、激活科普资源价值的使命。这既是赋能“种子教师”成长的关键举措,也是推动区域科教创新、助力科学教育提质的有益探索。另一位来自天水基层一线的老师在参加培训后说:“通过培训,我认识到,教师不仅要学习如何将科技馆资源引入课堂,更要学会设计出让孩子主动提问、动手实践的项目式课程,让科学教育真正走进学生的生活,激发他们对科学的热爱和探索精神。”

  教育部、中国科协共同实施2025年中小学教师科学素质提升项目,由中国科技馆牵头,联合12家省级科技馆面向全国32个省级行政区的中小学校长、教研员和科学教师开展14期“馆校合作中小学教师科学教育实践能力提升”项目,共同构建面向中小学校长、教研员、科学教师的三级项目体系,探索将科技馆科普资源深度融入中小学科学教育,助力新时代中小学教师队伍科学素质提升。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本网原创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