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赋能生态农业 山村里结出“兰州的蓝莓”
近日,记者走进七里河区八里镇二十里铺村的鑫汇森生态农业发展园,只见300盆蓝莓植株郁郁葱葱,一颗颗饱满的蓝莓挂在枝头,像蓝宝石在阳光的照耀下散发着诱人的光泽。摘下一颗果实放入口中,清甜的汁水瞬间在味蕾上绽放,果肉细腻,口感醇厚。
作为七里河区“水墨石佛”乡村振兴示范带核心项目,兰州鑫汇森生态农业发展园一直致力于探索科技赋能生态循环农业模式。3年前,负责人曹磊将首批800株山东泰安蓝莓苗引入兰州时,前景尚不明朗。“我们最初引入了6个新品种,经过悉心培育和观察,最终筛选出3个适合本地生长的新品种。”曹磊告诉记者,去年智能温室内的湿度过高导致难以挂果,今年他果断将蓝莓移出温室,枝头终于挂满沉甸甸的果实。“南方大棚种出的蓝莓,风味不及我们自然环境下成熟的果实。”曹磊的语气中透着自信。
该园区利用“鱼菜共生”系统的资源,将水产养殖过滤后的鱼粪水直接灌溉蓝莓,全程不施化肥、不打农药。这些富含营养的过滤水,不仅为蓝莓生长提供充足的养分,也造就了果实浓郁的风味和丰盈的果汁,颠覆了“西北不宜种蓝莓”的旧观念。
蓝莓作为高附加值水果,市面上价格较高。同时,蓝莓若要长途运输,需在果实未成熟时采摘,会极大影响口感。而本地种植可以实现新鲜采摘,让消费者品尝到最佳口感的蓝莓。目前,兰州蓝莓的种植面积有限,鑫汇森生态农业发展园计划未来进行大面积种植。曹磊告诉记者,“蓝莓种植收益较快,年初栽种,过年时就能挂果,一棵长势良好的苗子能挂果一斤到两斤,按过年时100元至120元一斤的收购价计算,经济效益十分可观。”这片“紫色财富”的背后,是八里镇二十里铺村以党建为引领的产业革新。该村党支部书记董振华告诉记者,“目前,园区一期6000平方米智能温室正在紧张建设中,预计年产值达600万元。二期规划引入AI管控系统,打造产学研示范基地,推动‘鱼菜共生’、蓝莓种植与观光采摘三产融合,为乡村振兴贡献更大力量。”
站在蓝莓丛旁,曹磊信心满满地说:“农业产业周期虽长,但科技让土地生出‘金果子’。我们计划在8月左右种植生菜等叶菜,进一步丰富园区的种植品类,持续探索生态循环农业的更多可能性。”(记者 周栋楠)
- 2025-07-28破解AI高能耗瓶颈 中国探索算力电力共生发展新路径
- 2025-07-28上半年科学技术支出4790亿元
- 2025-07-28当农业邂逅前沿生物科技(一周科技观察)
- 2025-07-28月背研究何以跑出“加速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