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野驴成群结队,在草原上悠然踱步;白唇鹿身姿矫健,于山林间觅食嬉戏;藏雪鸡展翅翱翔,姿态优雅;藏狐目光敏锐,穿梭在草丛之中;黑颈鹤灵动敏捷,在高山草甸奔跑跳跃......近年来,随着生态保护不断改善,有多种珍稀动物频频“亮相”祁连山国家公园肃南段,为当地增添了生机与活力。
藏狐,又称藏沙狐、西沙狐。多栖息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地区,常活动于草地灌丛、亚高山草甸和高山草甸中。藏狐体型中等,与赤狐相近但略小,体长一般在490-650毫米之间,体重3.8-4.6千克。其身体紧凑,四肢短小,尾巴蓬松且粗短,尾长小于头体长的50%。藏狐拥有一张方方正正的“大方脸”,耳朵短小圆润,耳长不及后足长之半,耳背毛色与头部及体背部近似,眼睛相对较小,常给人一种睡眼惺忪的感觉。
蒙古狼,是一种曾经体型庞大而如今略显瘦小的狼种,它们的体毛呈棕黄色,腹部则略带白色。在体长方面,雄性蒙古狼通常约为1.5-1.7米(含尾长),而雌性则略小,约为1.3-1.5米。至于体重,雄性可达50-60公斤,雌性则为40-50公斤。这样的数据,加上其出色的战斗技巧,使得蒙古狼在动物界的顶级战力榜上,稳坐一席。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藏野驴,强壮如马。别名藏驴、野马,头部较短,耳较长,全身被毛以红棕色为主,耳尖、背部脊线、鬃毛、尾部末端被毛颜色深,吻端上方、颈下、胸部、腹部、四肢等处被毛污白色。藏野驴极耐干旱,可以数日不饮水,喜欢吃茅草、苔草和蒿类。它们的听觉、嗅觉、视觉均很灵敏、能察觉距离自己数百米外的情况。
白辱鹿体型高大,尾巴是大型鹿类中最短的,仅有10-15厘米,体重130-200千克。头部略呈等腰三角形,额部宽平,耳朵长而尖,眶下腺大而深。最为主要的特征是,有一个纯白色的下唇,因白色延续到喉上部和吻的两侧,所以得名,通体被毛十分厚密,毛粗硬且无绒毛,毛色在冬夏有差别。在臀部尾巴周围有黄色斑块,因此当地人也称它为“黄臀鹿”。
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雪豹,亦被称为草豹或艾叶豹,其体型较花豹稍小。它们的体长范围在108.5至130厘米之间,肩高则达到60至78厘米。雄性雪豹的体重约为38至75公斤,而雌性则稍轻,体重在35至40公斤之间。这种猫科动物的头部小巧且圆润,吻部相对较短,四肢也较为短小。它们的全身覆盖着长而密集的蓬松毛发,整体呈现灰白色调。雪豹是典型的高原岩栖动物,它们的主要栖息地包括高山裸岩、高山草甸、高山灌丛以及山地针叶林的边缘地带。
喜马拉雅旱獭属于松鼠科旱獭属,体型较为肥壮,成年体长可达500毫米左右,体重可观,看上去圆滚滚的十分可爱。它们的眼睛又大又圆,外耳郭却很小,四肢短粗,仿佛小短腿支撑着一个大大的身体。其毛发颜色丰富,背部毛由黑色和浅棕黄色混杂,形成独特的黑色波纹,腹部毛色略深,中央还有一条橙黄色纵线,再加上四肢的黄灰色以及眼眶上的黑色条纹,共同构成了喜马拉雅旱獭极具辨识度的外观。
珍稀而神秘的蓝眉林鸲是体型约15厘米的小型鸟类,雄鸟以深蓝色头部与背部、淡蓝色眉纹及橙色胁斑为特征,雌鸟体色灰褐但保留天蓝色尾羽。它隐于山地森林,鸣声嘹亮如歌,闪动姿态展现高超平衡,是森林中的灵动歌手。
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藏雪鸡,又名“淡腹雪鸡”或“贝母鸡”。雌雄羽毛相似。嘴为黄色,脚为红色。前额有一桔色腊膜,眼周裸皮为黄色。背部暗棕色,密布不规则的细斑。翼羽暗褐色,具有白色羽缘,初级飞羽为灰褐色,尾羽为深棕色,密布黑褐色点斑。胸、腹均有淡色与黑色相间的黑纹。
花彩雀莺的羽毛色彩丰富,就像是大自然的调色板上洒落的斑斓色彩。雄性花彩雀莺通常拥有更加鲜艳的羽毛,绿色、蓝色、红色交织在一起,就像是森林中的一抹彩虹。而雌性则相对较为朴素,但同样拥有着独特的美感。这些小鸟的羽毛不仅仅美丽,它们还会随着光线的变化而呈现出不同的色彩,仿佛每一根羽毛都蕴含着生命的奥秘。
红眉朱雀,是雀形目燕雀科朱雀属的鸟类,中等体型,体长约为15厘米。雄鸟的特征是眉纹和脸颊呈淡紫粉色,而上体则有褐色斑驳。雌鸟没有粉色,难称“漂亮”,它们全身灰褐色,和“朱”一点也不沾边儿,实际上,很多鸟类的雌鸟都要比雄鸟暗淡很多,这种暗淡的颜色能帮助它们在孵卵的时候更好地隐蔽,以逃过天敌的捕杀。雄鸟和雌鸟都类似于体型较小的曙红朱雀。
凤头雀莺,这种生活在海拔2600米至4300米高原的鸟类,是中国特有的珍稀动物。它的羽翼绚烂,声音轻柔,是高原上的美丽代言鸟。凤头雀莺体型纤小,体重仅有五到八克,是中国体型最小的鸟类之一。它们的存在不仅为高原的生态系统增添了一抹亮色,也为科学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黑啄木鸟是一种大型的啄木鸟。它们的体长可达到45-50厘米,翼展可以达到65-75厘米,体重在250-350克之间。其外形非常有特色,它们的羽毛主要是黑色的,胸部和腹部有一些白色的斑点,头部有一个红色的冠羽,这是它们的显著特征之一。黑啄木鸟的喙非常强壮,呈灰黑色,非常适合在树木上啄洞。
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金雕,展翅高飞,翱翔于天际,那雄姿英发、气势如虹的模样,让人为之震撼。它每一次的俯冲与攀升,都在向我们传递着张掖生态环境的日益改善与人类对自然之美的向往。
草原雕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别名草原鹰。外貌凶悍、体形硕大的黄棕色雕,不同年龄阶段及不同个体之间体色差异较大。喙灰色,脚黄色。飞行时两翼平直,展开长度可达200cm,滑翔时两翼略弯曲,尾有时呈形。由于张掖境内生态环境持续改善,草原雕已逐渐成为肃南的越冬候鸟,每年11月底到次年4月初,在肃南湿地就能见到它的身影。
珍贵稀有的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蓝马鸡,体型较大,通体蓝灰色,颈项和肩部颜色更深,闪烁着金属般的辉亮。其尾羽特别长,由灰蓝色渐变为暗紫蓝色,并渲染着金属绿和金属紫蓝色,24枚尾羽中,中央一对尾羽特别长,富有弹性,弯曲成一个美丽的弧形,高高地翘在其他尾羽之上,披散下垂如马尾,因而得名。此外,蓝马鸡的头侧绯红,耳羽簇白色并突出于颈部顶上,为其增添了独特的魅力。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颈鹤是世界上唯一在高原繁殖生活的鹤类,是我国特有的珍稀鹤鸟。黑颈鹤属于大型飞行涉禽,体长120厘米,全身灰白,因其头、枕和整个颈部均为黑色而得名,头顶部红色的肌肤在阳光下格外醒目。因其在世界范围内的稀有和数量上的锐减,还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
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环颈山鹧鸪,雄鸟额至后颈深栗色,具有宽而长的黑色眉纹,眼睛周围红色;上体橄榄褐色,具黑色的半月形横斑,腰部还有箭形和三角形的黑斑;颏、喉黑色,缀有白纹;胸部淡灰色或灰橄榄色,前颈与胸之间有白色的横带将颈与胸分开。雌鸟和雄鸟相似,但上体较棕,黑色横斑较宽;头顶为棕褐色或橄榄色,具黑色羽干纹;耳羽暗褐色或橄榄褐色;眉纹、颊、颈侧、颏、喉栗棕色而缀有黑色斑点;喉与胸之间有栗色宽带;胸橄榄棕色,具黑色横斑。
本期小陇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啦,关注《小陇画报》,了解更多甘肃美景、人文历史、独特民俗,咱们下期再见。
本期摄影:华亮 文字:西北角·中国甘肃网记者 屈杰文 徐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