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落细,推动过紧日子要求见行见效
今年5月,新修订的《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印发,进一步拧紧党政机关带头过紧日子的制度螺栓。半年多过去,变化可感可及。
“足国之道,节用裕民,而善臧其余。”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是我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持党政机关过紧日子,是党中央、国务院的明确要求。党政机关过紧日子,不仅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责任,必须精准发力,落实落细、见行见效。
过紧日子,就要坚持精打细算。党政机关过紧日子不是捂紧钱包不花钱,而是坚持精打细算,该花的花、该省的省,科学开支、合理花钱。不能乱花钱,就是防止发生奢靡享乐、铺张浪费现象,防止发生大手大脚花钱搞“面子工程”、违规建设、奢华装修楼堂馆所等问题。做到“花好钱”,就是优化资金投向投量,把真金白银集中投向教育、医疗、社保等民生领域,让老百姓过日子更有底气、更没负担。花钱精打细算,需要强化预算源头管控,着力加强对“三公”经费、项目支出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审核把关,严格预算执行与追加管控,推动厉行节约蔚然成风。政府过紧日子看似是在自己的钱袋子上做“减法”,实际是在老百姓的幸福感上做“加法”,体现的是把钱花在刀刃上的执政智慧。
过紧日子,就要紧在小事上面。细节之中见精神,小事之中见作风。党政机关过紧日子,必须从细微处着手,于点滴中养成。现实中,个别党员干部“栽跟头”、犯错误,正是从一顿饭、一杯酒、一次超标接待开始的,可见节俭绝非小事小节。过紧日子,就要从节约一支笔、一瓶水、一张纸做起,从简化公务接待、严格经费报销、杜绝请客送礼等点滴小事抓起,强化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责任落实,以纪律刚性约束狠刹铺张浪费歪风邪气。坚持“小题大做”、从严从简,推动将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把紧日子过成一种习惯。
过紧日子,就要提高管理效能。过紧日子不是没苦硬吃,而是科学统筹财政资源,实现资源配置的优化和利用效率的提升。近来,不少部门、地方积极拓展渠道,深度挖掘存量资产价值,推动闲置资产向在用资产、优质资产转变,力求实现资源集约利用、高效共享。比如,有的地方开发“公物仓在线”系统,破解资产沉睡难题,让公物流动起来;又如,多地政府通过建设统一的公务车管理平台,实现了车辆调度、运行监控、费用核算等全流程电子化管理,公车管理更规范,刹住了“公车私用”“私车公养”的不良风气。可见,过紧日子的要求非但不影响工作效能,反而有助于倒逼管理机制不断优化和创新,促进政府运转提质增效。
党政机关过紧日子不是一时之需,而是长远之策。要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理念,持续探索开源节流、降本增效的好方法、好措施,保持勤俭节约优良作风,以严的基调推动过紧日子成为常态。(向秋)
- 2025-11-20【好评中国】网络文学“出海”,也是讲好“中国故事”
- 2025-11-201300余趟列车打折:让弹性票价成为惠民“新常态”
- 2025-11-20惠民让利“一小步” 民生幸福“一大步”
- 2025-11-18【好评中国】激活以技提薪的源头活水
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
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