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甘特稿丨“阿旦”所长:把青春钉进车巴沟 把警徽戴进牧民心

西北角·中国甘肃网记者 程健
九曲黄河第一弯,把最澄澈的回眸留给甘南;迭山雪线四千三,把最陡峭的脊梁挺向天际。群山万壑之间,卓尼静静铺展,宛如一颗镶嵌在山峦褶皱中的明珠。
就是在这片“云端秘境”里,一位皮肤黝黑、笑容憨厚的藏族青年,把十年的青春写进警服,把滚烫的初心钉进车巴沟,把“人民公安为人民”的铮铮誓言镌刻进每一位牧民的心坎。
他叫旦知刀杰,卓尼县公安局尼巴派出所所长,群众口中的“阿旦”,同事眼里的“狠人”,牧民心中的“守护神”。

藏乡“独苗” 立志走出大山
1991年,车巴沟的帐篷里,炉火正旺,一声啼哭划破草原长空。刀知次旦将刚出生的儿子裹进羊皮袄,取名“旦知刀杰”,意为“金刚之身,坚不可摧”。
车巴沟,位于甘南藏族自治州卓尼县西部,与碌曲县接壤,地处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的过渡带,年平均气温约为4.6℃。沟谷两岸森林密布,草场广阔,沿线分布有刀告、尼巴等藏族乡镇,是洮河自然保护区的核心组成部分。
彼时的旦知刀杰,如同牧场里其他孩子一样,以地为床,以天为被,以羊群和草木为伴,吃着糌粑、喝着羊奶,无忧无虑地成长。
车巴沟的孩子,大多重复着“放羊—结婚生子—再放羊”的命运,但刀知次旦不愿儿子重蹈覆辙,坚持送他上学。没有课本,借;没有书包,用旧衣服缝;没有本子,把木板挂在羊身上……
“刚开始,我们班17个娃娃,之后每年都会少几个,到五年级时,就剩下我一个了。”旦知刀杰说,摆在他面前是三条路:和其他小朋友一样回牧场、留级到四年级、一个人读完五年级。
老师说:只要你想学,一个人我也教。父亲告诉他:这条沟里,只有一个孩子在县城上学,你也要跟他一样!
老师的话,让旦知刀杰有了继续读书的勇气,而父亲的话让他有了人生第一个目标。
就这样,旦知刀杰一个人读完了五年级,以五年五个“第一名”步入初中,继而以三个“前三”踏进了高中的大门,并最终叩开西北民族大学的校门,成为了车巴沟的骄子。
大学四年,他以各门功课名列前茅的成绩成为了班级里的聚光灯。
“很多学校给我投来了邀请,只要我愿意,就能成为一名教师,留在城市。”2014年,面对人生中的第一次重要选择,深藏于旦知刀杰心中的那个梦想再次燃烧起剧烈的火焰,“都被我拒绝了。我想继续读书,去中国人民公安大学读研,学刑侦,当警察。”
而这一次,穷尽一切力量支持他读书的父亲却一改以往态度,严厉拒绝:实在供不起了,赶紧找个工作上班吧,你的弟弟妹妹需要你的帮助。
当梦想照进现实,选择已失去了意义。旦知刀杰只好背起行囊,返回家乡,走进那条已经离开了7个年头的沟里。

“美梦”成真 一路踏歌而行
躺在牧场的草滩上,旦知刀杰始终不甘将梦想揉碎。直到有一天,看到了全省公安机关面向少数民族的专项招录,他抓住机会,一路通关,荣获警察身份:卓尼县公安局尼巴派出所民警。
初到派出所,旦知刀杰并没有经历电视上看到的除暴安良,而是院子里挤满的人群和车辆。随着所长一句“做好登记,抓紧办理牌照”,他成功地当上了“交警”。
当交警、学业务,跟着老民警走街串巷巡逻,当翻译看所长如何入户与牧民交朋友,在一起起邻里纠纷与治安案件中学习办案,在一次次大型活动中历练如何做好安保……
2015年12月的一个深夜,正在值班的旦知刀杰接到所长通知:辖区有人报警,跟我走。
“那一刻,突然心跳加速,有点紧张,但也有点兴奋。”钻进警车,所长简单通报了案情:有人向辖区某项目部扔石头,需要我们去处置。
没多久,警车来到该项目部不远处的一个山坡下,透过月色,旦知刀杰看到路边有三个人正在朝项目部扔石头。由于警车无法抵达,他们下车后朝着三人奔去。
听到有人追来,扔石头的三人撒腿便跑。看到三人逃跑,旦知刀杰人生第一次喊出了:“站住,我们是警察!”
“那一刻,那种职责感、荣誉感瞬间充满了脑海。我也算是当了一回业余的刑警。”
当警服有了重量,职责便更显沉重。为了干好这份工作,守护好家乡的山山水水,保护好父老乡亲的生命与财产安全,此后的十年里,旦知刀杰默默地开始重新丈量脚下的土地。
每一座山岭上,有他踏访的足迹;每一条山沟边,有他巡逻的车印;每一顶帐篷里,有他谈笑的声音;每一个牧场中,有他走访的身影。
在他的心中,派出所就是家,辖区才是岗位。站在辖区地图前,车巴沟沿线分布着十多条小沟,每条沟里是什么村,住着多少牧民,他们的牧场在何处,什么时候进山放牧,什么时候出山过冬,谁家与谁家有纠纷,哪村和哪村有矛盾,他都掌握得一清二楚。
就这样,他用坚定的脚步丈量着牧区的辽阔,用忠诚的担当守护着每一个清晨与黄昏。
也正因此,群众亲切地称他为“阿旦”。

“业余”刑警 破案也有秘籍
由于车巴沟地处生态保护区深处,交通闭塞,多少年来村民们夜不闭户、路不拾遗。但随着经济社会不断繁荣,盗窃案开始露头。
一次,辖区一位牧民报警称,停在门口的摩托车不见了。
“我们这里的牧民,摩托车都停在大门口,钥匙都不拔的。”旦知刀杰说,接到摩托车被盗的报警后,他惊愕的同时,暗暗告诉自己,就是把车巴沟翻个底朝天,也要把窃贼找出来。
他逐沟排查,从沟底到山顶,从树林到牧场,没日没夜地寻找,最终在翻遍了三条沟后,找到了隐藏在山顶树林中的摩托车。
车找到了,但盗车的人还没有着落。为此,旦知刀杰使出了自己的“大招”:帮我留意一下,看最近有没有人提说摩托车的事。
一句嘱托,胜过千军万马。没多久,旦知刀杰便得到了线索:某村几个青少年在闲聊中提到了骑摩托的事。寻着这个线索,旦知刀杰很快找到了嫌疑人。
靠着群众对自己的信任,旦知刀杰不费吹灰之力便找到了嫌疑人,但有一个嫌疑人,始终在他心底……
“初到派出所时,老领导便给我讲述了一起杀人案,叮嘱我要多加留意,争取把犯罪嫌疑人擒拿归案。”
虽然,在旦知刀杰看来自己并非刑警,但老所长交代的案子他刻在了心底。每每进沟巡逻,入户走访时,他一方面交朋友、了解社情,一方面暗地里叮嘱朋友们要留意嫌疑人,一旦有线索要第一时间汇报。
这一晃,便是十年。
2023年的一天,旦知刀杰的“大招”传来喜讯:嫌疑人贡某出现在了自家牧场。
“那一刻,我的心一下子跳的特别快,像做梦一样,消失了十多年的人突然出现了?”
为了确保抓捕工作万无一失,在旦知刀杰的建议和带领下,抓捕小组绕道合作市、碌曲县,历经近十个小时的夜路后,终于抵达山顶。
当时,天寒地冻,冷风如刀,待到天快亮时,一道黑影终于出现。旦知刀杰带头冲了出去,最终将犯罪嫌疑人成功抓获。
那一刻,旦知刀杰冻红的脸上露出了如释重负的笑容。但他的笑容里,再也没有了“当刑警”的激动,也没有“当警察”的威武。他的笑容里,是冉冉升起的晨光,是辖区安定的坚毅。

为民奔波 “阿旦”风雨兼程
踏进他的辖区,牧民远远就笑着招呼:“旦所,忙不忙?来家里喝口茶。”一句寒暄,是他用脚丈量山水、用心服务群众换来的信任。
尼巴村的卓玛肖是赛马爱好者,2022年,他准备举办一场跑马比赛,由于不会写报备申请书,急得他满村转圈。恰好,他遇到了入户走访的旦知刀杰,说明困难后,旦知刀杰二话没说便帮他写好了申请。
“从那以后,我们就成了朋友,很好的朋友。他还帮我售卖酥油,卖的价格很好。”卓玛肖竖着大拇指,用并不流畅的普通话介绍说,“人很好,不然我不能和他交朋友。”
而在江车村,62岁的仁青刀吉更是感念旦知刀杰的情谊:“三个孙子呗,淘气得很,不愿意上学,牧场又忙,就叫回来帮忙了。不曾想,旦所十趟八趟地跑,让我们把娃娃送去学校……”
后来,旦知刀杰还把自己的经历,拍成了藏语小视频,以劝解大家重返学堂,好好学习。10年来,他已反复劝说辍学的孩子重新走进校园的多达300余名。
“转过去就没了,你辛辛苦苦攒这些钱容易吗?你连我都不信?”遇到群众受骗,他焦急地一把抢过手机。就这样,他及时精准地劝阻电信诈骗预警12起,为群众挽回经济损失达8万多元,尼巴乡至今保持着“无诈社区”的良好记录。
当江迭公路开通,光盖山奇异的风景走出车巴大沟,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蜂拥而至。护航安全,服务游客,成为了旦知刀杰最繁忙的日常。
2023年3月,阿万仓突降暴雪,国道G345线上60辆车和200多名游客被困雪山。
收到求救信息后,旦知刀杰和同事背起铁锹,徒步上路,背出了92岁高龄且奄奄一息的老人和两名已有高原反应的游客。
去年4月份,一位湖北游客求助称结婚30周年的纪念钻戒丢了。当即,旦知刀杰带人翻遍了该游客拍照打卡时的几个地方。随后的日子里,他每每上路执勤时,只要经过那几处地方,都要仔细寻找一番。最终,在一处泥潭里,找到了戒指。
……
走进派出所,墙上挂着来自全国各地的30面锦旗,还有抽屉里厚厚一沓感谢信,无声地诉说着旦知刀杰为了群众的每一幕呕心沥血。

公正执法 警徽“融入”民心
为民不辞勤劳,是旦知刀杰群众工作的“秘籍”,而公正执法、秉公办案是旦知刀杰获取所有人信任的根源。
由于车巴沟的特殊地理位置以及牧民们落后的法治观念,邻里之间的矛盾极易升级为打斗等治安事件甚至刑事案件。所以,处理好邻里纠纷,是维护一方平安稳定的核心与基础。
2020年5月份,石巴村的村民贡布交和邻居因为地界产生了纠纷。
由于贡布交膝下没有子女,在你来我往的争执中,贡布交认为对方是欺负自己,尊严受到了侮辱。气愤之余,他手持斧头将对方的门砍了几斧。而邻居见此情形亦不让步,一把将贡布交修建的草房墙推倒……
随着大门被砍以及草房的墙被推倒,双方矛盾骤然升级。
得知这一情况后,旦知刀杰心急如焚,火速赶往石巴村,挨东家的骂、受西家的批,在反复的工作中,终于将事态降下温来。
“贡布交脾气很犟的,纠纷上,寸步不让。”指着已然修起来的大门和草房,旦知刀杰回忆说,“只能暂时把矛盾搁置,我们慢慢想办法。”
之后的一天,旦知刀杰上路执勤,发现骑着摩托车的贡布交没有戴头盔。他灵光一闪,计上心来:“按规定,你这不戴头盔是要罚款的,但今天我只对你批评教育,以后骑车出行一定要佩戴头盔!”
看着贡布交离去的背影,旦知刀杰掏出手机,自费一百多元,购买了一款合格的头盔。
当旦知刀杰带着崭新的头盔再次来到贡布交家中调解矛盾时,倔强的贡布交终于作出了让步。随后,他又赶往邻居家调解,最终双方达成赔偿协议,一起凶险的纠纷就此化解。
去年8月,旦知刀杰5岁的孩子生病,他将孩子送到医院后急匆匆赶往江迭公路执勤,随后,孩子被检查出病情严重需要转至兰州手术。
由于江迭公路光盖山段没有信号,等旦知刀杰执勤结束回到所里时,孩子已经到了兰州。
“他一问,孩子没啥大碍,得知保守治疗即可后,转身又去执勤了。”望着沉默寡言的旦知刀杰,副局长尕藏和卓玛肖一样,竖起了大拇指:“既讲政治、有站位,又爱民、爱工作,属于不要命的那种。”

尾声
他,发挥藏族干部优势,用民族语言开展法治宣传,使昔日“尼江事件”涉事村近13年来无重大案事件。
他,让传统赛马节等大型活动安保从“几十辆警车”到“一车警察”即可稳控。
他,让群众从法治意识薄弱到主动守法,收到大量感谢信和锦旗,对这里的改变是空前的。
他,不怕苦、不怕累,用冲锋在先、持续奉献的精神,把集体荣誉刻进了骨子里,让闪耀的警徽融进了群众的心坎上。
从放羊娃到“2025全国最美基层民警”候选人,他用十年完成了个人与时代、草原与山巅的双向奔赴;从“草原贴反光条”的新警到“科技+脚板”融合治理的标杆,他摸索出一条符合涉藏州县实际的基层警务新路径;从“潜逃十二年的命案逃犯”到“三百多名失学儿童重返教室”,他交出了新时代涉藏基层社会治理的“卓尼答卷”。
这是一个人与一条沟、一片草原、一条古道的成长史,更是一个民族自治县把制度优势转化为边疆治理效能的鲜活案例,是“中国之治”在海拔四千米藏乡的生动注脚。
- 2025-11-13兰州五部文艺作品荣获甘肃省第十一届敦煌文艺奖
- 2025-11-13传承伏羲文脉,开启创新征程——甘肃省伏羲文化研究会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兰州召开
- 2025-11-13兰州市图书馆举办环县皮影非遗体验活动
- 2025-11-12讲好黄河故事 弘扬黄河文化 沿黄九省(区)媒体共话文旅融合新路径
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
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