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新”图强,铸就一流铁路新标杆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更是中国铁路迈向世界一流的核心引擎。“十四五”以来,中国铁路深入践行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科技为刃破解发展难题,在数智赋能、装备升级、联动创新中持续突破,用技术革新筑牢世界一流铁路企业的根基,让钢铁大动脉在科技加持下焕发更强活力。
数智化深耕运输服务,激活效率与体验双提升。科技赋能的核心,在于让铁路运输更“聪明”、更贴心。中国铁路以数智化转型为抓手,将科技深度融入运输全流程,实现服务效能与群众体验的双重跃升。在客运领域,“一日一图”智能调度系统动态匹配旅客需求,通过大数据分析精准预测客流,节假日加开夜间高铁、定制专列等举措科学调配运力,2025年春运5.13亿人次平安迁徙的背后,正是智能调度技术的坚实支撑。同时,畅行码覆盖所有动车组、电子客票全面普及、94个车站实现互联网订餐,让“扫码办事”替代“排队等候”,科技细节让出行更便捷。
在货运领域,95306智慧服务平台实现物流业务全流程线上办理,从下单、追踪到结算“一网通办”,更通过电子数据交换打通与港口、企业的信息壁垒;“数字口岸”技术大幅提升通关效率,让跨境货运更顺畅。数智化不仅破解了传统运输的“信息孤岛”难题,更以精准对接需求的能力,彰显铁路服务的科技温度。
装备与基建技术突破,夯实世界一流硬件底座。建设世界一流铁路企业,离不开硬核科技的硬件支撑。中国铁路聚焦装备研发与基建升级,持续突破技术瓶颈,打造出一批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铁路“重器”。在列车装备上,复兴号以350公里时速领跑世界,开行范围不断扩大,成为中国高铁的“金色名片”;同时,针对货运需求研发的卷钢箱、顶开门箱等15种新箱型,构建起谱系化集装箱体系,精准适配多元货运场景,让货物运输更安全高效。
在基建与工程技术领域,重载铁路技术持续领跑,大秦、浩吉等重载铁路凭借先进的牵引供电、线路防护技术,实现煤炭等重点物资的高效转运,2024年疆煤外运量同比增长47%;雅万高铁作为中国高铁首次全系统、全要素、全产业链在海外落地,运用智能建造、防震减震等先进技术,运营两年安全运行超565万公里,成为国际铁路合作的技术标杆。从列车到线路,从硬件到软件,科技革新让中国铁路的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
创新联动赋能全域发展,拓展世界一流辐射效能。科技赋能的价值,更在于打破边界、联动内外,为铁路高质量发展拓展新空间。中国铁路以科技为纽带,推动跨领域、跨区域创新协同,让技术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在国内物流领域,多式联运“一单制”凭借技术集成创新,实现“一次委托、一单到底”,乌鲁木齐至东莞的铝棒运输时限压缩6天、成本降低4%,2025年1-8月铁水联运集装箱货物同比增长17.5%,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
在国际联动中,中欧班列依托全程时刻表智能调度技术实现“天天班”开行,跨里海通道常态化运营背后,是通信、调度等技术的跨境协同;高铁快运技术则重新定义“鲜速度”,茂名荔枝通过高铁4.5小时抵达武汉,24小时从枝头到货架,效率较传统陆运提升3倍,“高铁急送”服务覆盖196个城市,让科技赋能民生消费。从国内物流降本增效到国际联运互联互通,科技让铁路的辐射力与影响力持续扩大。
科技兴则铁路兴,创新强则铁路强。中国铁路以创新驱动为引领,用数智化激活服务效能,用硬技术夯实硬件底座,用联动创新拓展发展格局,正一步步将“世界一流铁路企业”的愿景变为现实。未来,随着更多科技成果的落地应用,钢铁驼队必将以更强劲的动能,为强国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铁路力量。(任彦菲)
- 2025-10-29年轻干部要踔厉奋发赴远征
- 2025-10-11短期内 甘肃大部持续阴雨天气
- 2025-10-10【甘快说·丝路话语】同庆盛世华诞 共悟家国情怀
- 2025-10-07【甘快说·地评线】飞天网评:主动作为,激活“双节”文旅消费动力
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
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