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文化旅游 >> 旅游活动

何以中国·壁画里的中国|高台县博物馆:魏晋壁画再现河西走廊生活画卷

2025-10-29 17:43 来源: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中国甘肃网记者 亢兆宁 程健 孙珩力

  10月29日,由中央网信办网络传播局、国家文物局政策法规司指导,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特别支持,甘肃省委网信办、省文物局主办,张掖、嘉峪关、酒泉市委网信办与敦煌研究院、中国甘肃网、凤凰网甘肃频道共同承办的“何以中国|壁画里的中国·当AI遇见小飞天”网络主题宣传活动来到高台县博物馆采访。

  该馆珍藏的256块魏晋时期壁画砖,以其独特的历史价值和艺术魅力,向世人展现着古代丝绸之路的日常生活画卷,成为解读魏晋时期河西走廊社会风貌的“活字典”,吸引了众多专家学者和游客前来参观研究。

  坐落于高台县湿地新区的水之印广场,高台县博物馆是一座汉唐风格的三层仿古建筑。作为国家二级博物馆,这里馆藏文物5109件,其中一级文物133件,是省内一级品最多的县级馆之一。这里珍藏着一批极具价值的魏晋时期文物,其中尤以出土于骆驼城、许三湾遗址的魏晋墓葬壁画砖最为引人注目。

  “这些壁画砖堪称魏晋时期的‘纪录片’。”高台县博物馆负责人介绍,壁画砖内容丰富多样,涵盖农耕、牧猎、宴乐、出行等诸多方面,真实记录了1600多年前河西走廊地区的社会风貌和生活场景。这些壁画砖主要出自骆驼城遗址周边墓葬,该遗址是魏晋时期的建康郡所在地,也是目前国内现存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汉唐文化遗址之一。

  在博物馆的“古冢丹青——高台魏晋十六国时期墓葬壁画艺术陈列”展厅里,记者看到,《二牛耕地画像砖》生动再现了当时的农耕技术:两头耕牛架着直辕犁,后随的男子一手扶犁一手扬鞭,展现了典型的“二牛抬杠”耕作方式。《牧鹿图壁画砖》则描绘了古人放牧鹿群的独特场景,为研究当时的畜牧业发展提供了珍贵资料。

  其中《彩绘劝归图壁画砖》尤为珍贵。画面以白粉涂底,墨笔勾勒的人物线条纤细流畅。屋内头戴冠冕的男子整装待发,身后的妻子依依不舍,举手投足间流露的真情实感,令人动容。这幅作品不仅具有艺术价值,更是研究魏晋时期社会生活与情感表达的珍贵资料。

  《六博图壁画砖》记录了古人的娱乐生活:两位男子相对而坐,中间放置长方形棋盘,盘上摆有棋子,左侧男子作下棋状,右侧男子则似在邀请对方落子。这幅画面生动展现了当时流行的棋类游戏,让人得以窥见古人的休闲娱乐方式。

  《开箱图壁画砖》则描绘了一女子束高髻,面颊饰红,一手揭箱盖,一手从箱中取衣的情景,生活气息浓郁。类似的《宴乐图壁画砖》更是展现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场景,宾主推杯换盏,歌舞助兴,生动再现了魏晋时期河西地区贵族阶层的日常生活。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壁画砖在艺术表现上独具特色,既有一砖一画、一砖一景的独立构图,也有多砖一画的连续画面。壁画内容包罗万象,从生产劳动到社会生活,从神话传想到现实场景,构成了一部连绵不断的“地下动画”,全景式地展现了魏晋时期河西走廊地区的社会生活。

  专家指出,高台地处丝绸之路要冲,这些壁画砖不仅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更见证了东西方文化交流的繁盛。壁画中的人物服饰、生活用具乃至艺术表现手法,都蕴含着多元文化交融的特征,为研究古代中西文化交流提供了珍贵实物资料。

  为了让这些千年壁画“活”起来,高台县博物馆创新展陈方式,运用VR实景导览、动画演示等技术,增强参观的互动性和趣味性。同时,博物馆还推出“文化根脉非遗相承”等社教活动,让青少年在沉浸式体验中了解历史文化。馆方还特别开发了“博物馆探秘之旅”“高台文博乐园”等系列品牌活动,通过PPT讲解、VR实景导览、模画体验等多种形式,让文物以更生动的方式走近大众。

  如今,高台县博物馆已成为当地文化旅游的重要名片,平均每日接待研学学生近千人。这些沉睡千年的魏晋壁画,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向世人讲述着丝绸之路上那段繁荣辉煌的历史。随着“何以中国|壁画里的中国·当AI遇见小飞天”网络主题宣传活动的深入开展,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将继续在新时代焕发光彩,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添浓墨重彩的一笔。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本网原创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