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文化旅游 >> 甘肃旅游精品线路

何以中国·壁画里的中国丨刘国虎二十载深山守护 让金塔寺壁画永续留存

2025-10-29 17:35 来源: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中国甘肃网记者 吕庚青 刘姗 程健 宋芳科 王星懿

  当历史的长河在华夏大地上悠悠流淌,“壁画里的中国”宛如一幅徐徐展开的壮丽长卷,每一处笔触都镌刻着岁月的深情,每一抹色彩都晕染着文化的厚重。无数珍贵的历史遗迹恰似长卷上熠熠生辉的明珠,镶嵌在广袤的山川之间。

  而在祁连山那幽深静谧的怀抱里,有一座神秘的石窟——金塔寺石窟,它宛如一位沉默的历史守望者,藏着无数不为人知的密码。

  10月28日,由中央网信办网络传播局、国家文物局政策法规司指导,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特别支持,甘肃省委网信办、省文物局主办,张掖、嘉峪关、酒泉市委网信办与敦煌研究院、中国甘肃网、凤凰网甘肃频道共同承办的“何以中国|壁画里的中国·当AI遇见小飞天”网络主题宣传活动走进张掖市肃南裕固族自治县。

  当天,由中央及省市县媒体记者、商业平台编辑、网络大V组成的采访团走进金塔寺石窟。在这里,他们邂逅了守窟人刘国虎。

  二十年来,刘国虎始终如一,以坚韧不拔的意志和执着坚守的精神,守护着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用实际行动将深沉的家国情怀诠释得淋漓尽致。

  坚守深山 二十载初心如磐

  金塔寺石窟位于距离张掖市80多公里的祁连山中。这里交通极为不便,如今,除了考察研究和维护人员,并不对外开放。

  刘国虎,这位肃南裕固族自治县马蹄寺管委会的文管员,把自己最美好的20年青春奉献给了这片大山。

  6000多个日日夜夜里,他守护着石窟,静静地仰望着窟内的壁画与造像。

  2001年,23岁的刘国虎从部队复员回到张掖马蹄寺管委会上班。

  那时,金塔寺石窟因地处深山老林,交通不便,几乎无人愿意长期在此守窟。

  “2006年3月,第一次来金塔寺的时候,一个人在山里,面对着一栋小楼,一座深山,一轮圆月,确实感到孤单和落寞。”刘国虎说,“晚上,听着屋外的风声,心里空荡荡的。”

  随着时间慢慢推移,刘国虎通过不断自我调节,渐渐适应了这里的生活。

  于是,2010年刘国虎作出了一个让大家意想不到的决定:主动申请担任金塔寺管护员。

  守护石窟 责任在肩使命如山

  金塔寺石窟开凿于十六国北凉时期,距今有1600多年,是河西早期石窟之一,是凉州模式的石窟中,留存现世体量最大,内容最丰富,保留最完整的两座石窟,这两座石窟是我国早期石窟中的两座顶级石窟。

  这里最具特色的是东窟一层龛楣两侧悬塑的飞天,相对作凌空飞舞之势。金塔寺内的高肉雕彩塑飞天历史远早于敦煌飞天,属洞窟艺术之罕见珍品,为全国仅有。

  “今生有幸能看守金塔寺,我感到莫大的荣幸。”面对如此珍贵的文物,刘国虎深知自己责任重大。

  每天,他都在转塔观像,细致观察记录佛像的自然风化有没有大的损坏、有没有人为破坏,以及洞窟内的卫生、潮湿情况如何等等。

  二十年来,以一种坚韧的使命感守卫着金塔寺石窟。

  在守护过程中,刘国虎不仅严防死守文物安全,还通过翻阅资料,与附近石窟作对比,向专家学者虚心求教,对文物有了愈加深厚的感情。

  从当初第一次进入石窟时什么也看不懂,到如今面对每一尊造像、每一幅壁画,都能将其背后的故事娓娓道来,他完成了从“门外汉”到专业守护者的蜕变。

  直面困境 孤独中坚守信念

  看守金塔寺石窟的日子,有苦有乐,有悲有喜。

  在刘国虎的眼里,孩子是“蹦着长大的”。刘国虎说,从小到大,孩子最常问他的一句话就是:“爸爸,你下次啥时候回家?”

  因为金塔寺回路途遥远,来去不方便,他基本上一个月回一趟家。孩子每次都会黏着他,抱着他久久不放开,生怕他再次离开。

  “娇儿不离膝,畏我复却去”,每每读到这句诗词,刘国虎都禁不住泪流满面,这样的场面在他这里月月上演。

  家中两位老人,他一年也只能见12次。如今,两位老人已离开人世,他心里满是愧疚,“感觉一直没有好好陪两位老人多说说话,在他们生病的时候无法在榻旁端茶倒水,尽一点儿子的孝道”。

  除了家庭的牵挂,刘国虎在守窟过程中还面临着自然的威胁。

  有一年三月初春的一个下午,他独自一人步行上山巡查。穿过草原进入森林时,天空下着小雪,森林里的光线更加暗淡,他走在林荫小路上,心里莫名恐慌。

  他看到远处云杉树档中间有一团黑乎乎的东西,似乎一动不动,心想来去多年怎么不记得这里有一个大树桩呢,是不是记错了?走近才发现,对面坐着一只巨狼,四目相对时空都凝固了。

  “它坐在那里高有一米多,三角眼,白色的眼底瞳孔很小,杀气腾腾,我当时脑袋里一片空白,不知如何是好,两条腿像灌了铅一样,定在了原地,就那么怔怔的四目相对。”刘国虎回忆着当时的场景。

  还好,灰狼认为他不可食,扭头向森林深处缓缓跑去。这次与狼的相遇,让刘国虎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守窟生活的危险与孤独。

  家人支持 爱与奉献共筑担当

  在刘国虎坚守的背后,离不开家人的支持。

  有一次,他对妻子说:“我调回去行不行?”妻子深情的眼神中满是不舍与期待。

  但妻子却说:“好好去看守石窟吧。”简简单单的几个字,让刘国虎的心里很是酸楚。

  妻子知道他喜欢看守石窟,因为这是他生命的一部分,所以独自承担起照顾家中老人孩子的事情,让他能更加安心地去看守好石窟。

  荣誉加身 守护之心永不改变

  刘国虎的坚守和付出得到了认可,他荣获了全国第四届“最美文物安全守护人”的称号。

  面对这份荣誉,他说:“我在金塔寺工作了20个年头了,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一如既往地保护好金塔寺的石窟文化。”

  守护金塔寺石窟早已成了刘国虎的奋斗目标和人生追求。任凭时光流转,他始终将石窟安放在心底,以无私奉献的精神,默默践行着守护文物安全的庄严承诺。

  在“壁画里的中国”这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中,刘国虎这位祁连山深处的守窟人,用二十年的坚守,淋漓尽致地书写着对文物的炽热热爱、对责任的勇敢担当以及对家国的深厚情怀。

  刘国虎只是众多守窟人中的一员,但他的故事却如同一盏熠熠生辉的明灯,不仅照亮了文物保护前行的道路,更激励着越来越多的人投身到文化遗产的保护事业当中。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本网原创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