洮河水润绿旱塬
原标题:洮河水润绿旱塬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王朝霞 张燕茹 杨唯伟
昔日只能种植玉米、马铃薯的贫瘠旱地,如今培育出品质上乘的香菇;过去靠天吃饭的窘境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流水潺潺、小桥人家的美丽田园……引洮工程这条蜿蜒北上的水脉,正以润物无声的方式,滋养着定西旱塬,书写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篇章。
在洮河水的滋养下,定西市陇西县权家湾镇焕发新颜,温控大棚里,香菇撑开油纸伞般的菌盖;采摘区的藤蔓上,西红柿像红灯笼般摇曳;桃林间传来游客的欢声笑语。从“靠天吃饭”到“四季丰收”,这一泓清水,浇灌出了权家湾镇的产业新图景。
2016年,引洮供水工程清流终于蜿蜒流入权家湾镇。通水当日,村民们敲锣打鼓、鞭炮齐鸣,白发苍苍的老人颤抖着双手捧起甘洌的洮河水,未及细看便急急送入口中,以往对水的渴望在这一刻得到了满足。
“没有引洮水,就没有现在的生活。”站在陇西县权家湾镇现代农业产业园的香菇大棚里,负责人田仲番指着框内饱满的香菇感慨道。
2018年,权家湾镇依托引洮水,在当地建成权家湾镇现代农业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区,打造以菌类种植加工、果蔬栽植培育、文旅融合共生等产业为一体,集高效农业、农耕体验、休闲娱乐、亲子共享等多方位体验,探索走出了一条“集体强、产业兴、资源活、农民富”的好路径,成为支撑镇域经济发展的核心引擎。
走进定西市安定区内官营镇进化村,连片的包菜地和散花田铺展成一片翠绿的海洋。在洮河水的滋润下,每一片菜叶都闪耀着生命的光泽。
“今年春季虽然遭遇大旱,但多亏去年通了引洮水,咱地里的蔬菜苗一点没受影响。”村民王爱红蹲在田埂边,轻轻拧开滴灌阀门,清澈的洮河水便顺着管道汩汩流出,“你看这菜苗,水灵灵的,渴了就能喝上洮河水,长势比往年风调雨顺时还要好哩!”
从2014年全线通水至今,引洮供水工程已累计供水11.9亿立方米,涉及兰州、定西、白银、平凉、天水5个市辖的榆中、安定、渭源、陇西、临洮、通渭、会宁、静宁、武山、甘谷、秦安、庄浪、秦州、麦积等14个县(区),惠及近600万群众。
水通了,但这条横跨千里的“人工天河”如何精准调度?如何科学管理?
在引洮工程的“智慧大脑”——调度中心,科技给出了答案:电子大屏上,数百公里管线化作跳动的数据流,每一处闸站、每一段渠道都化作实时更新的数字坐标。智能系统24小时监测着水位、流速、水质,像一位不知疲倦的“水管家”,自动预警异常、优化配水方案。
在引洮工程的基层管理所,渠道巡检是守护“生命线”的重中之重。
阳阴峡管理所所长杨国强带着巡检工具,一边仔细查看着渠道状况一边介绍:“我们每天都要像‘把脉’一样检查渠道——清理淤堵、排查渗漏、修复护栏,任何隐患都要第一时间处理。”说着,他掏出手机点开自主研发的巡检APP:“现在只需轻点屏幕,巡检轨迹、时长、里程等数据都会自动记录,发现问题还能实时上传,让调度中心即刻响应。”
“公司共内设6个机关部门、1个运维中心和9个管理所,通过建立‘运维中心+现地管理所’的扁平化管理机构和信息化管理手段,实时监控工程运行调度状况,及时掌握工程变化规律。在供水保障的决策科学化、水资源管理专业化、工程调度精细化、公共服务网络化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工程调度运营综合能力显著增强。”运维中心负责人高子旭介绍。
如今,洮河水的到来,为定西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改变——它不仅彻底破解了长期困扰当地的水源不稳、水量不足、水质不佳的难题,更悄然重塑着这片土地的气候与生态。
拧开水龙头就有清泉,推开窗户即见青山。随着洮河水持续补给,定西市干涸的沟壑重现清流,裸露的黄土披上绿装,空气变得湿润清新,就连迁徙的候鸟都开始在这片新生的绿地停留栖息。
- 2025-08-13“文旅+”为景泰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添彩
- 2025-08-12陇拍客丨敦煌:暑期兴起文博游热潮
- 2025-08-11舞剧《孩儿枕·家和兴》现雅宋市井烟火 将亮相“荷花奖”终评
- 2025-08-11中国首批5个国家公园都有了“户口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