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文化旅游 >> 文化时评

【地评线】飞天网评:聚焦聚力,让民生福祉触手可及

2025-06-23 15:58 来源:中国甘肃网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近日,中办、国办印发《关于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 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围绕解决人民群众在民生保障方面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提出4方面10条政策举措。这为增进民生福祉指明了方向,将推动民生建设更加公平、均衡、普惠、可及。

  注重发展思维。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主旋律。发展为了民生,发展向前,民生向上。新时代以来,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广大人民群众对生活品质的追求持续升级,民生服务保障需求更加多元,对质量标准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既要聚焦民生热点难点问题,切实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也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各地各部门要重视经济发展,从促进就业,到推动实体经济发展,从打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到为企业提供更加周到的服务等,要推动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唯有做大“蛋糕”,增强经济实力,才能更好支持民生发展。越是在经济发展的关键时刻,各地各部门更要专心致志做好自己的事情,突出发展思维,确保经济增长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区间,才能为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注入源头活水。

  注重底线思维。保障和改善民生,各地各部门必须要守住底线和根本,从就业、教育,到医疗、养老,再到托育等,要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着手,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解决实际问题。各级领导干部要主动深入基层实际,认真听取人民群众的呼声要求,及时解决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要把民生实事做到人民群众的心坎上,真正让人民群众感受到民生实事带来的好处与实惠,切忌在民生实事上做“面子工程”和“形象工程”。要敢于直接同群众见面、对账,来不得半点虚假,承诺了就要兑现。各地各部门要有效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加强低收入群体兜底帮扶,推进优质医疗卫生资源共享,发展群众家门口的社区服务,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持续做好民生实事。各地各部门切忌好高骛远,向群众提一些不切实际的民生举措和承诺,要结合各地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兜底兜牢民生保障。

  注重创新思维。保障和改善民生,不仅要用心用力用情,更要勇于创新实践,大胆运用数字技术和互联网技术,通过技术赋能,把民生实事做好、做实、做到位。有的地方搭建起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平台,汇聚社会救助数据资源并持续更新,通过比对医保系统、教育缴费数据和低保档案,平台发现困难家庭,给予及时帮扶救助,推动救助范围从“在保对象”向“潜在对象”拓展。有的地方的医保部门制定新生儿医保服务事项“一件事一次办”指南,依托大数据平台,推动新生儿医保参保、出生医学证明等事项一链办理。有的地方以“智慧流动医院”巡回诊疗车为载体,针对偏远地区的群众提供诊疗服务,补齐医疗卫生服务的短板,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实实在在的民生实惠。各地各部门要结合实际,创新民生保障的载体与形式,把民生实惠送到群众手中。(蒲都文)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本网原创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