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皋兰山最高处远眺,阳光下的黄河水像一条晶亮的带子,曲曲折折穿过兰州城。蜿蜒而来的黄河,像一位慈祥的母亲,用自己的乳汁哺育着这片土地上的儿女!
“黄河母亲”的雕像就矗立在黄河岸边,她身体侧卧,怀中抱着一个婴孩,就像黄河守护着兰州。
古老的中山桥横跨黄河,它被誉为“天下黄河第一桥”,是兰州的地标性建筑,见证了兰州的沧桑巨变。
铁桥与黄河,朝夕相伴,走过风风雨雨,早已成为每个兰州人抹不去的记忆底片。
中山桥南面高楼林立,现代繁华景象一览无余;北面连着白塔山,古朴寺庙载以山林自然之色,别有一番闹中取静的风味。
因白塔而得名的白塔山公园,没有想象中险峻,却有着兰州古八景之一“白塔层峦”的景致。站在白塔山顶部,斑驳时光的白塔,与亮丽的建筑隔河相望,仿佛古与今在此无声对话。
以中山桥为中轴,以黄河两岸风光为依托,兰州打造的滨河风景区,又名“百里黄河风情线”。
从码头出发,坐上游轮,迎着河风,穿过一座座桥梁,两岸高楼和“七彩水车”相呼应,每一处都是风景。
傍晚时分的兰州,格外迷人。和三五好友伴着落日在黄河边走走逛逛,随意落座一家茶摊,吹着晚风,聊聊近况,好不惬意自在。
待华灯初上,高楼大厦灯火辉煌,灯光勾勒出建筑的轮廓,宛如梦幻中的现代都市画卷。在霓虹灯的映照下,塔、山、桥与波光粼粼的黄河水面交相辉映,流光溢彩,充满了诗意与浪漫。
“千年筏子百年桥,万里黄河第一漂。”来兰州,一定要坐一次“羊皮筏子”,体验黄河上的“速度与激情”!
作为黄河上古老的渡运工具,羊皮筏子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羊皮筏子是黄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古人智慧的结晶,也是兰州民俗文化的遗产。
“羊皮筏子也作舟,一桨黄沙任我游”,泛舟黄河之上,仿佛划进了历史的长河。
“吱吱呀呀,哗啦哗啦”,黄河水车发出的声音,是岁月流过的声音。兰州水车是一种古老的提灌设备,是农耕文化的产物,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它是兰州黄河沿岸唯一的灌溉工具。
如今,在“百里黄河风情线”上,黄河水车依旧是著名的景观。
在兰州,有一本杂志,它的名字叫《读者》。这本曾经“亚洲发行量第一、世界第四”的杂志,陪伴了很多人的青春岁月。作为“中国人的心灵读本”,它从这里走向全球,成为兰州文化的耀眼名片。
对很多兰州人来说,一碗热腾腾的兰州牛肉拉面便是一天生活的开始。从1915年的一碗面,到今天享誉全球的美味兰州牛肉拉面,承载着兰州人的记忆与情怀,牛肉面是这座城市不可或缺的文化符号。
一清(汤)、二白(萝卜)、三红(油泼辣子)、四绿(蒜苗葱花香菜)、五黄(面条黄亮),是兰州牛肉拉面的标配。
兰州牛肉拉面制作技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面条规格也丰富多样:毛细、二细、三细、二柱子、韭叶、荞麦棱、大宽……更是满足着不同客人的味蕾。
兰州的美食远不止牛肉拉面。手抓羊肉、兰州烤肉、酿皮子、甜醅子、灰豆子、“三泡台”……这些美食每一口都藏着兰州故事,每一口都是家的味道。
诗意甘肃,丝路长风三千里;诗意兰州,黄河之滨会更美!兰州,这座充满活力和创新的千年古城,正以宜居宜业的姿态迎接更多的机遇和挑战,绽放出更加迷人的光彩。
一条河,一座桥,一碗面,一座被黄河深情穿过的城市,这辈子,你一定要来趟兰州。在黄河之畔寻觅你想要的诗和远方!
图片摄影:白文本 文字:西北角·中国甘肃网记者 屈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