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文化旅游 >> 省内游

甘肃省档案馆馆藏简牍档案亮相央视《简牍探中华》节目

2025-06-12 17:27 来源:中国甘肃网-甘肃日报

  原标题:甘肃省档案馆馆藏简牍档案亮相央视《简牍探中华》节目

  中国甘肃网6月12日讯 据甘肃日报报道(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王聪 通讯员 杨生俊)5月25日,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简牍探中华》节目对甘肃省档案馆馆藏的一枚三国曹魏简牍进行解读。节目播出后,引起广泛关注。

  节目中,专家对这枚曹魏简牍进行了深入解读。经考证,该简牍实为一封邮书,其上清晰记载:“出蒲書一封奏一枚,景初二年六月一日蚤食時,卒楊元升付懸泉郵卒”。这短短数语,揭开了尘封近1800年的历史画面——景初二年(公元238年)六月一日清晨,邮卒杨元升在悬泉驿站,将重要文书郑重交接给当地邮卒。这段珍贵记载不仅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也生动再现了三国时期敦煌边塞繁忙有序的邮驿场景。

  此前,为充分挖掘馆藏简牍档案的深厚历史文化价值,推动档案资源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甘肃省档案馆携手甘肃简牍博物馆,运用先进的红外线技术,对馆藏216枚从未公开的汉简进行高清拍摄,并组织简牍领域权威专家与文史学者,开展系统的文字校勘、释文及分类整理工作。在研究过程中,这枚纪年最早的三国曹魏简牍惊艳现世。

  据了解,甘肃省档案馆馆藏的216枚简牍,时间跨度从西汉甘露、阳朔年间直至三国曹魏明帝景初三年,内容包罗万象,形式丰富多样。从诏令文书、邮书记录,到粮食管理、兵器登记,再到历日、医药、典籍等,每一枚简牍都承载着历史的记忆。它们不仅是研究两汉至曹魏时期西北边塞政治制度、军事防御、邮驿交通和社会生产的关键实物资料,更是探索汉魏边塞戍卒生活百态、教育文化、精神信仰与民风习俗的重要窗口,具有极高的学术研究价值。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本网原创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