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文化旅游 >> 甘肃地理

兰州武都路 曾经的那面书法墙

21-02-07 09:16 来源:中国甘肃网-兰州日报 编辑:刘姗

  原标题:武都路 曾经的那面书法墙

  作者杨玉珍书法作品

  武都路,街道并不十分宽阔,两侧的店铺一个连着一个,135路,107路,有好几路公交车来回穿梭。车内的时空仿佛和窗外的街景有些错位。曾经,偶然将注意力向窗外瞟去,二中对面巨大的书法墙会张扬地对你眨眨眼,让人一下子屏住了呼吸,智永的《千字文》和王羲之的那幅惊世之作《兰亭序》,成为这个繁华闹市中心的一大亮点。

  兰州的人文气质就是这样表达的。不知是那位高手的创意,同样是施工工地围墙,没有弄成广告牌,而是断然给了名帖一席之地,打造成养眼的书法文化墙,仅这一点就非常高明,非常有远见卓识。从某种意义上来看,人流密集的场所是丛生艺术作品最好的地方。传世的文化精髓佳作上墙,耳濡目染,尽管不能全面普及,却可以抚育,可以滋润,可以涵养,可以升华。书法墙以独特的艺术魅力展示着不朽的精彩。就算默默地伫立在街道一侧,但毕竟与这个城市相容相伴,与过往的行人打个照面,给兰州这座城市平添了厚重的文化底色,给兰州人留下了难以忘怀的文化记忆。

  书法墙对兰州人浸润是显而易见的。 那日与同学老李相遇。他开口就问:“听说你在临习《兰亭序》?”

  我实话实说:“临《兰亭序》帖的人很多,我也是初级阶段,说‘形似’都算不上,离‘神似’相差十万八千里。”

  从他的言语中得知,对国学的爱好,特别是对《兰亭序》的喜爱达到痴迷的程度。手里宝贝不少,都是年少时在榆中甘草店上小学时收藏的版本,比如《道德经》、《老子》、《庄子》,还有《兰亭序》帖子。最让他着迷的是二中对面墙上的巨幅书帖《兰亭序》。家住在雁滩,隔一段时间他会骑上自行车来武都路一趟。以文化朝圣的心态去面壁那些文字。历史已荡然无存,一种向往从巨幅的墙面上找回。去武都路,只为与之相遇。站在马路对面,一字一句诵读《兰亭序》,感受一下那种浓浓的文化氛围。历史没有被清零,人文之脉,代代相传。

  巨幅书法墙,对一个城市文化品质的定位很重要,对一个人的文化生活影响深远。其实读手中纸质的帖子,与放眼一睹墙上放大了偌干倍的帖子完全是两码事,感觉不一样。

  我与老李有着一模一样的经历。临帖时会因为一个笔势的困顿,专门去看一趟书法墙。比如,“至”字的笔势,“之”字上的柳叶点,“春”字的那神奇的一捺,还有“映”字里的挫笔。放大的笔体能更清晰地感悟出字的结构。王者的那种潇洒自如,藏在笔锋里,刻在时光的印痕里。无论怎样临摹,只是皮毛之处,无法深入到骨子里。于我而言,爱好就足够了。往那帖下一站 ,欢喜和满足感便油然而生。乘坐公交车,我不会放过每一次与之的邂逅。靠近窗户,即使呼啸而过,与那再也熟悉不过的帖子相遇,也会亲切舒展,324个字的方位,便了然于胸。一直努力地让它种在心上,不过,太难了。

  打开手机,让老同学看了一下我的临帖《兰亭序》,他的眼里放着异彩。专用纸写的,当然增分不少。看到他的神态,当下答应送一幅。精选了一幅字,说好在西北书城见面。左看看右瞧瞧,让这位好家欣喜不已。当即陪他去广场东口的艺古店装裱。

  在我的印象里,老同学是一个电气工程专家,编程,搞机电数控有一套。他对《兰亭序》的理解让我惊讶。他说王羲之是一个颇具辩才的清文人,但在政治、思想和人生理想上,与一般的文人不同。他最喜欢清新朴实,不事雕饰的风格,语言流畅,清丽动人,句式整齐而富于变化,散句中参与偶句,韵律和谐。他特别欣赏的是“俯仰之间,已为陈迹。”感慨岁月穿梭,转瞬即逝,每个人应该珍惜当下。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兴致使然,琅琅上口,高兴时他会背上几句。

  同样的场景还有。一次朋友聚会,带去几幅书法习作。我很惊讶,一位常住兰州的南昌客人,他说在兰州的漫长的日子里,每天都会从二中门前经过,对面墙上的书法给他留下很深的印象,特别喜欢二王的书法。他要好好收藏这段美好的记忆。

  有些朋友也是从这面墙上知道了传世名帖。索要字时,我会给他们补一些相关有知识。比如有多少字,其中有多少个“之”字,每个字笔法有何不同。28行字,都有自己固定的章法。永和九年,是353年。看字先要懂内容,能流畅地通读很有必要。建议朋友先从网上搜索带拼音的帖子,搞清两个“会”的含义。至于临得水平如何,看看帖便有了答案。重要的是文化传承,才是书写的根本所在。

  送给大学的何老师《兰亭序》时,她坚持给我拍一些照片。原来她将此镜头添加在她《思维课》的课件里。机械制图课的间隙,会播放此课件,专门讲讲《兰亭序》。学生们的兴致一下提起来,有的说,见过二中对面的书法墙上的那幅,有的说黄河家园墙上也有,有的学生干脆站起来背诵。高考时这些基础早已打得十分扎实。

  每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树叶婆娑,人流穿梭不息,动态的市景与伫立在车水马龙的闹市中的那面墙,成了最好的搭配。

  在兰州这条繁华的武都路,品读王羲之美文,欣赏先贤的笔迹,时光仿佛穿透了现实。兰亭序,意境美不可言。它静静地告诉人们一千多年前的场景,众多贤才都汇聚在这里,年长的年少的都聚集在一起。兰亭这地方有高峻的山峰,高大茂密的竹林。又有清澈湍急的溪流,环绕在亭子的四周,引清流激湍来作为流觞的曲水,列坐在曲水旁边。虽然没有演奏音乐的盛况,喝点酒,作点诗,也足以令人抒发内心深处的情意。这一天,晴明爽朗,春风和暖畅快。向上看,天空广大无边,向下看,地上事物如此繁多,借以纵展眼力,开畅胸怀,尽情的享受视听的乐趣,实在是快乐呀!古人的文化生活如此这般,无不充满着神奇浪漫的色彩。

  《兰亭序》,文字气象万千。通篇遒媚飘逸,字字精妙,点画犹如舞蹈,有如神人相助而成。美文里所写那些缤纷多彩的人生和千丝万缕的尘缘,既发生过,又好像正在发生,看似写得过去的故事,但是其中的深意无不在提醒人们,历史里面藏着警示和劝戒,或许才是历史真正的精彩和纠结。

  王羲之这位伟大的书法家,用他的眼睛,用一支笔,书写了一个民族有秘密,让人感受到时那个时代的气息扑面而来。有感召力, 有感慨,把人性的光辉刻画出入木入骨,渗透着淳厚的文化力量。

  中国书法史上的王羲之,也好比一个铁匠,他似乎把自己打造成了一块铁,红红的,把自己“吱”的一声撂进书法历史这桶凉水里,隔着1660多年,依然能听到铁与水拥抱时发出的“嗞嗞”声,并且这种声音延续了一千多年。用独到的艺术感染力,将中国的书法提升到一个境界,无人能及。

  何为不朽?不朽在于引起后代的共鸣,于后人几成缅想。那远去的曾经,在身边现实中已经难以找寻,个体的记忆怎样传承历史厚重,也许这也是一种最好方式。那张涂抹得一塌糊涂的纸,一千多年来,从没有消停过,穿越时空,无数人一棒接过一棒,在手中传承,揣摸,膜顶,令无数书法爱好者追慕效法。很多人正是通过观摩学习《兰亭序》,爱上书法艺术,进而走入这门高雅的书法艺术殿堂。

  二中对面的那面书法墙,无论存在的时间多长,却不能忽视其影响力。

  杨玉珍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精彩推荐

  • 兰州市各单位向困难群众、老党员送去慰问品慰问金 兰州市各单位向困难群众、老党员送去慰问品慰问金
  • 兰州:就地过年 舒心安心 兰州:就地过年 舒心安心
  • 甘肃省委常委会召开会议 省委书记林铎主持 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 研究甘肃省贯彻意见安排部署相关工作 甘肃省委常委会召开会议 省委书记林铎主持 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 研究甘肃省贯彻意见安排部署相关工作
  • 2月11日至17日 兰州公积金中心暂停办理线上线下业务 2月11日至17日 兰州公积金中心暂停办理线上线下业务
  • 甘肃省公安厅发布一周典型电诈案件预警 甘肃省公安厅发布一周典型电诈案件预警
  • 冒牌公检法骗了女士33万元提醒:公检法机关不会通过QQ、微信办案 冒牌公检法骗了女士33万元提醒:公检法机关不会通过QQ、微信办案
  • 兰州交警启动春运最强交通安全保障已查处超员31起、饮酒醉酒驾驶39起 兰州交警启动春运最强交通安全保障已查处超员31起、饮酒醉酒驾驶39起
  • 甘肃省应急管理系统春节安全防范工作视频会要求坚决取缔违法违规经销烟花爆竹 甘肃省应急管理系统春节安全防范工作视频会要求坚决取缔违法违规经销烟花爆竹

关注我们

中国甘肃网微博
中国甘肃网微信
甘肃头条下载
微博甘肃

即时播报

1   崇信县林区护林员:坚守41年 脚底茧子厚
2   甘肃历史性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 将谋"
3   兰州小学生制作"机器人":"投篮""运输""
4   多余的话——写在《大河之城》之后
5   甘肃聚焦黄河流域突出生态环境问题 探
6   兰州武都路 曾经的那面书法墙
7   兰州杨家园社区老年大学学员精彩节目展
8   兰州城关区文旅局召开节前培训会 绷紧
9   兰州市有关部门约谈快递、物流行业提警
10   欧阳坚在西和调研慰问时强调 谋好来年
11   任振鹤在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座谈会上强调
12   全国皮划艇激流回旋锦标赛甘肃省选手张
13   兰州市各单位向困难群众、老党员送去慰
14   “历程——讲述敦煌石窟艺术背后的故事
15   甘肃省代表队在全国性越野滑雪赛事中首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