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书香陇原 >> 读书心得

向着光,寻找人生的坐标

2025-07-02 09:38 来源:中国甘肃网-甘肃日报

  □ 任 静

  诗人泰戈尔在《用生命影响生命》中写道:“把自己活成一道光,因为你不知道,谁会借着你的光,走出了黑暗。”阅读作家路遥的作品时,我曾真切地感受到了那道光,并从中汲取了“用生命影响生命”的力量。

  初读路遥,是在20世纪80年代上中学时。学习功课之余,我狂热地迷恋上文学,栖居于向往的文学世界。我如饥似渴寻找文学书籍时,偶尔在图书馆找到一本《当代》杂志,那是1982年的旧刊。我被路遥的中篇小说《在困难的日子里》深深吸引,这是一个关于求学与饥饿作斗争的故事。‌读到主人公马建强饿得前心贴后背时,我心疼他不仅要与饥饿作斗争,还要忍受同学无端的欺侮和冷漠。阅读时,我几乎将自己活成了马建强,活成了路遥,从此在心灵深处树起捍卫人格尊严的信念。

  就在那时,由吴天明执导的电影《人生》首映,我撒开脚丫子,一场一场地追逐着放映镜头。最感人的是哭嫁那一幕,刘巧珍头上蒙着一块红纱巾,清丽俊秀的脸蛋上有晶莹的泪珠缓缓滑落,凄美得令人心碎。那一刻,我的心似乎被什么东西猛地揪了一下,现实生活和艺术魅力在我生命深处无意交汇,绽开瑰丽、诗意的浪漫之花。遇见,世界才有了不一样的意义。后来,我托人找来1982年版的《收获》杂志,将《人生》原著反复读过不下百遍。又买到一本《人生》单行本(1982年版),珍藏至今。‌

  1991年,《平凡的世界》斩获第三届茅盾文学奖,这是路遥倾尽心力打造的一部百万字鸿篇巨制。同样痴迷文学的爱人跑到书店,排了一上午队才抢购到一套。当时在出租屋里,我们俩为谁先阅读新书斗智斗勇。我手握一支笔,在认为可圈可点的段落或句子下面,画出一道道波浪线。那些优美的曲线仿佛涌动的海浪,演奏出世界上最和谐的旋律,我的思绪乘着起伏的波浪,宛如登上理想的诺亚方舟。时而揪心,时而兴奋;时而感伤,时而沉思……三十年如白驹过隙,隐于时光深处埋首阅读的镜头,真是人生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路遥燃尽生命铸就的《平凡的世界》,以恢宏的气势和史诗般的品格取胜。他把脉时代旋律,通过错综复杂的矛盾纠葛,着力刻画了孙少安和孙少平两个鲜明的人物形象,以及田润叶、田晓霞、田福军等众多普通群像。作品除了密切关注时代发展大趋势,也细腻地勾勒出现实生活的纹理。

  这部作品文风朴实,行笔从容,语言干净,不喧哗,不卖弄。我花了一个月时间终于读完。在那沉浸式阅读中,细嗅油墨清香,思绪日夜缠绕在厚重的故事里,心情随着孙家兄弟的命运起起伏伏。仿佛我自己就是踩着两脚泥泞、努力与命运抗争的孙少平。合上书,犹如一台荡气回肠的大戏落幕,心底的情感依然起伏跌宕、激动不已。

  阅读路遥的书籍,于我是一种精神寄托,他的作品提升了我的眼界与审美,也给我前行的征程铺展了一条广阔的文学大道。读小说,就是读人生,关于人生状态,人生问题,深刻把握社会发展的本质,文学作品能够提供丰富的范例。随后,我又读了他《早晨从中午开始》等篇章,这些作品宛如璀璨星辰,照亮了我的夜空。后来,我专程随省作协采风团,深入铜川鸭口煤矿,在那片弥漫黑色汗水的矿区,寻觅路遥镌刻在此的坚实脚印,深刻领会“深入生活的深度,决定着作品的高度”的真谛。

  路遥朴实的文字和深刻的思想,滋养着我,也激励着我,从字里行间洞开一片新天地,引领我一步步走进神圣的缪斯殿堂,用文学夯实理想,用写作丰盈生命,始终葆有一腔蓬勃的热情和坚定的意志,《平凡的世界》就是我创作长篇小说过程中追求文学叙事的典范。

  每次回到清涧,我都怀着朝圣般的心情去拜谒路遥纪念馆、路遥故居、路遥书苑、路遥文学村,能用目光深情触摸一个文学时代的印记与瑰宝,是我辈之幸事。路遥纪念馆陈列着一尊路遥塑像,身着灰色风衣,戴茶色眼镜,面部表情凝重,仿佛正陷入沉思。

  珍藏在书柜里的《平凡的世界》,早已泛黄。平凡如我,已然与书中那些鲜活的身影重合,向着光,寻找人生的坐标。我努力奋笔疾书,沿着坚实的足迹,蹒跚前行,以此告慰深深滋养过我的文字和精神导师。

  (摘自《阅读时代》2025年第五期,有删节)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本网原创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