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书香陇原 >> 前沿观点

“读屏”带来了什么

2024-02-01 10:00 来源:光明日报

  上海大零号湾图书馆内的电子屏 光明图片/IC Photo

    近日,“高校图书馆借阅量下降”的新闻再次受到关注。据各高校图书馆统计,最近三年,纸质书借阅量呈断崖式下降,部分学校降至最高峰时的一半甚至三分之一。纸质图书借阅量下降,跟手机阅读等电子阅读的增加有关。

    改变传统阅读方式

    过去,在通勤的公交、地铁上,在远行的高铁、飞机上,总有很多人如痴如醉地捧着书、拿着报,时常有人看得太着迷而误了点、过了站。如今,这样的画面已经很难见到。取而代之的是,满车厢、满大厅的人都在低头刷手机、看平板。不管是读电子书、听有声书,还是浏览资讯、刷视频、玩游戏、聊天、看影视剧,每个人都在电子屏幕里寻找着自己的乐子,人们将这种现象统称为“读屏”。

    读屏改变了传统的阅读方式,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形式上的改变。“读屏”时代,电子书、有声书、讲书视频等多形态的数字化阅读载体不断涌现,人们的阅读方式从单一走向多元。2023年发布的第二十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成果显示,从成年国民倾向的阅读形式来看,数字化阅读倾向进一步增强,倾向读屏的比例已经超过倾向读纸质书的比例:有45.5%的成年国民倾向于“拿一本纸质图书阅读”;有32.3%的成年国民倾向于“在手机上阅读”;有8.1%的成年国民倾向于“在电子阅读器上阅读”;有6.8%的成年国民倾向于“网络在线阅读”;有8.2%的成年国民倾向于“听书”;有2.8%的成年国民倾向于“视频讲书”。

    二是内容上的改变。读屏时代,碎片化阅读(利用短而不连续的时间片段进行简短而少量的文本阅读)、轻阅读、浅阅读成为典型特征。相关调查显示,人们阅读电子书的种类主要集中在文娱类、生活类和资讯类图书上,这类内容更适合进行碎片化阅读。另外,随着电子产品的迭代升级,屏上的内容不再限于静态文字,还涌现出图片、长短视频等不同形式的内容,让人们可选择的信息更加丰富。

    阅读是复杂的过程。我们读纸质书,看的主要是文字。文字是抽象的符号系统,从眼睛看到文字到神经传输信号再到大脑分析处理相关信息,整个过程十分复杂。相较于读文字,读屏更轻松,但这也让人阅读时的思考活动减少,不利于阅读者形成完整的知识逻辑体系。

    弥补传统阅读的不足

    读屏对传统的纸质阅读带来冲击的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传统阅读方式的不足。

    纸质书虽然比古代的竹简轻便很多,但一个人能随身携带的数量还是十分有限。电子书、有声书、短视频等数字化阅读载体,已经突破了字数的限制,一屏可藏万卷书,海量的资源让读者可以随时随地享受阅读带来的满足感。

    在传统阅读中,很多人面对大部头的书籍望而生畏,啃不动,也读不懂;还有些人因为文化程度不高,想阅读却有心无力。而听书软件的发展、讲书视频的出现,让这些人看到了希望。之前有一段采访令人印象深刻,一位老年男子分享了他的阅读经历。他说自己辍学早,字都认不全,拿起书,人家是一目十行,他是十目一行,直到下载了听书软件,“感觉精神世界亮堂了,走路听、坐车听、吃饭听、睡觉也听,听得津津有味,在书中听到了不一样的世界”。

    讲书视频也为传统阅读注入了新动力。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想了解一本书又实在看不下去。比如《资本论》,厚厚的三卷纸质书吓退了不少人。而“十分钟读懂《资本论》”“速效阅读《资本论》”等讲书视频、评书视频,用极短的时间生动展现了巨著的概况或精华,让人倍感亲切,看了还想接着看,读纸质原著的热情也被重新点燃。因此,有人评价说:“读屏解决了读书的入门难题,起到了为读书引流的效果。”

    以数字阅读为代表的读屏与以纸质阅读为代表的读书并存的局面早已形成。辩证地看,读屏呈现出两个特征:一是信息的“简”与种类的“繁”,即在有限的时间内,虽然只能看精简版、解说版,缺乏深度,但是可以阅读更多内容,带来信息量的成倍增长;二是内容的“碎”与感官的“整”,就像通过几个解说短视频就能很快看完一部影视剧,一些碎片化阅读也能拼出感官上的完整感。

    满足自己的阅读需求最重要

    读屏与读书孰优孰劣?有人为此争得面红耳赤。在笔者看来,这个问题似乎并没有那么重要,如何发挥二者的优势,最大限度满足自己的阅读需求才是最重要的。

    生活中,多数爱读书的人既会常备纸质书在床头、在包里,也会在手机、平板上下载不同的读书、听书软件。有的人因出门携书不便,选择让电子书“替补出场”,事后仍要拿起纸质书重读一遍,这是他的专属仪式感;有的人读完纸质书不过瘾,还要再到听书软件上听一遍,在对比中细品文字背后隐藏的奥秘与丰富信息。总之,对爱读书的人而言,无论读屏还是读书都是为了更好地阅读。

    “我们不妨放下长久以来对传统阅读与数字阅读的刻意隔离和比较,因书因人来选择具体的阅读方式,甚至在阅读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自由切换。”正如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骆玉明所说,选择哪种形式要视情况而定,比如,需要深入探究的内容,就选择传统的纸质阅读,而有些了解即可的,则可用数字阅读。总之,在信息爆炸的时代,真正重要的是如何坚持阅读。无论是读屏,还是读纸质书,只要坚持读下去并且读的是优质内容,总能乐在其中、有所收获。

    (作者:张埔华,系福建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编辑)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