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书香陇原 >> 前沿观点

谢有顺:岭南文化的重要特性就是它的日常性

23-10-09 10:12 来源:中国青年网 编辑:张兰琴

  《粤菜记》的写作,意味着盛慧开始深度融入、书写岭南的日常生活。“暖心最是家常味”,不要小看这样日常生活,不要小看作家笔下的烧鹅、腊味,包括,盛慧自己也说,“美食的深处是故乡”,这些细节的收集、感受、经验的雕刻,意味着盛慧开始进入到岭南文化的某一个深处的角落。

  岭南文化有一个很重要的长处跟特质,就是它的日常性。我也经常强调,日常生活才是一种文化永不破败的肉身,就是日常生活里面所保存的记忆、文化的东西可能远超一些文化的典籍。假如岭南没有这么深沉的日常生活精神,市民文化精神,我们就不可能在很多大事情上处变不惊。

  我们回忆一下2003年非典的时候,广州茶照喝、歌照唱,没有觉得是多了不起。这次疫情的防控,广州的防控也还是比较的受肯定,最早放开也还是广州,这就是日常生活的力量,就是可以牺牲掉很多,但不能轻易牺牲掉日子,不能轻易牺牲掉过日子这样一份执着,这样一份处变不惊。这里面我觉得是很能代表岭南文化的东西,这种岭南文化的东西不要小看,因为日常生活守护的真正的文化跟人心是更坚固的。

  多年前,我在《天涯》杂志上读过苏珊·桑塔格的演讲,她讲得很有意思,说法西斯政权统治了意大利二十年,但是并没有改变意大利的生活,相反后面十几年资本主义的体系彻底的改变了日常生活,她觉得某些时候资本的力量,或者说某一种商品的力量比制度更可怕,会深刻地改变日常生活,因为它摧毁过去。因为日常生活就是对过去的沉淀,对过去的一种积存,这种沉淀跟积存都被摧毁了,那还有什么问题,它就没有文化的血肉基础了。

  所以如何认识广州和岭南的日常生活,是标志着一个外来的作家能不能真正融到本地,能不能真正成为这样一个地方的书写者,我觉得这是一个检验石。所以每一个作家都应该写一本这样的书,当然也不一定都写《粤菜记》,盛慧也可以写街道,也可以写各种跟岭南有关的东西,这是对自己的训练,意味着盛慧进入了一个城市的末梢,深入到文化的毛细血管里面去之后,他能感觉到、感受到这样一种生活对他的塑造。所有的作家基本上都受他自己所接触的事物,所感知的一些东西的影响。我记得莫言就讲过类似的话,每一个作家的生活中接触最多的物质会决定这个作家的想象力,几乎每一个人都是根据他自己接触最多的物质来开始他的想象,这就是令我们想起费尔巴哈有一个很有名的话,他说人类只能根据自己所见识的东西进行想象,如果上帝的观念是鸟类创造的,那么上帝一定长着羽毛。假如牛能绘画,让它画出来的上帝一定是一头牛。这种物质形状、物质的外壳决定了形象力和形象力的形状,我觉得是非常之牢固的东西。

  从这样一个角度出发,盛慧饶有兴趣地写到日常生活,而且这边有一个很重要的亮点,就是《粤菜记》里面回应了我刚才说的主题,盛慧在写当下此时的岭南日常生活的时候不断会想起他的小时候。他小时候很馋,比如说他回忆第一次去见女朋友的时候,中午的时候就让他的准丈母娘给他煮粥喝。他小时候的记忆没有中午喝粥的,包括我的记忆里都没有中午喝粥,谁跟中午喝碗粥,远道而来吃点点心,所以盛慧不想多吃,等着待会吃大餐,结果发现粥就是午餐,粥就是全部。这些东西就是记忆的激荡,就是文化的冲突,当然这种经验的差异性,作家不断通过当下和此时勾连起他的过去、他的过往,我觉得这种经验之间的碰撞、激荡,包括差异中不断被融合、不断被调整,这种东西是最动人的。

  所以我经常讲,我不喜欢广东的作家动不动就回忆他的故乡,来了二十年还是写故乡那条小河,还在回忆那些农具,干农活多苦,连地瓜干都没得吃。我最喜欢看到的是盛慧带着故乡的记忆和口音来到这个地方,又碰到这么热辣新鲜生活的时候,内心究竟发生了什么样的激荡和变化,到底这些东西对他构成了怎么样的一种重组,他是怎么样成为一个新的人。很难说作家还是江苏人,当然他也不是简单的新岭南人,他是一个新的人,这个新的人、新的经验、新的现象、新的精神是怎么诞生的,这些东西如果写出来才是广东文学,这才是岭南文学。盛慧写过往,写记忆,写平原……他也不能简单观察外来者在当地的生活,我也是其中的参与者,我也带着我自己的记忆和口音来到这里,我也有痛苦,我想盛慧刚开始来到的时候也不适应,那种潮湿、那个回南天,见到穿着拖鞋、裤衩人的到处乱走,盛慧也不适应,也会想念故乡,但他是怎么适应的,到底有什么东西冲击着他,这种冲击也沉淀下来一些东西,这些东西是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最宝贵的经验。因为从历史以来,从未有过一个时期,数以千万计的人在这个土地上迁徙,而且不是战乱,不是什么被动的,而是主动的迁徙,数以千万计的全国各地来到这个地方,一桌饭十个人来自十个地方,十种口音,这是前所未有的历史经验,五千年文明历史没有这些历史经验,这些历史经验一定会激荡一些东西出来,这些东西值得我们作家来深思。

  (本文整理自粤港澳大湾区作家作品研讨会上的发言)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