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书香陇原 >> 美文摘编

自在宁家庄

23-02-08 10:42 来源:中国甘肃网-甘肃日报 编辑:张兰琴

  □ 波 眠

  早在六七千年前,西和宁家庄、川口一带,先民就在这里繁衍生息,抟土制器,务作开蒙。甘肃省博物馆有一件惊世骇俗的器物——彩陶权杖头,赭红色的半圆球体绘有玄色变体鸟纹,专家考证是母系氏族头领的杖头,展签上赫然写着:出土于甘肃西和宁家庄。几千年前宁家庄居然能有这么绮丽规整的物件,不仅仅是这一件,整个宁家庄遗址里不知出土了多少让人惊叹的瓮、壶、杯、瓶、盘、罐、盏、鼎等器物。因缘聚散,有的回归于泥土,有的在博物馆熠熠生辉。

  我曾多次见到村民将搞基建或种地挖出的陶罐,弃于墙角或放在搁置旧物之地,他们似乎对这些物件司空见惯,不大稀奇,仿佛就是他们先前烧制的一般。

  难道他们真是各大博物馆精美陶器制作者的后裔?至今在这块土地上延续着务作、栽种、修造、劈柴或喂马……

  他们的工匠擅于修造那种偏厦的房屋,外观朴素,内置井然,横梁与椽檩都较平实简易,这样不仅看上去美观严整,又可以避免使用过多的木材。尽管如此,但它脊上檐边的陶瓦砖饰都非常考究,当地人俗称“云子”,其实就是陶罐上图案的衍生,是各种寓意吉祥的图画,这是一种精神承载,是把某种精神血脉延续传承的方式,更多的是浸润与渗化。

  在宁家庄,随处见到古碑古庙古戏楼,也有奉亲体裁的铜雕。还有一处新建成的照壁,上面用工楷竖排而写的是《宁氏家训》:“祁山之阳,汉水之旁;有古人类,仰韶荣光;我宁家庄,源远流长;稼穑耕读,繁衍顺昌……”这些都与远古的陶器一脉相承,它们共同构成了宁家庄特有的村相地气。

  宁家庄出产小麦、玉米、洋芋、黄豆,还有菽粟与高粱,从古墓葬挖出的陪葬陶器里还是这些食物。地势平阔,土润墒饱,几千亩的高粱一长起来,在秋阳下如万千阵马,拂动赤红的鬃毛,雄强而刚勇。

  高粱除了做饲料、酿酒外,它的秸秆有一个重要的功用就是能扎制笤帚,所以宁家庄的笤帚已形成一个远近闻名的产业。我们去笤帚厂参访,只见妇女们正在生产制作,旁边架阁上有扎制好的成品红红的一片,有的还镶着丝带吊坠,看上去十分漂亮。她们说这些都是定制好向外发的,远销北、上、广,我拿起一把,轻轻用手一抹,笤帚上一抹光泽散发着器物特有的柔和度。

  土地给我们的馈赠,除了食物还有灵妙的物用,难怪秦人有祭土的习俗,祭土就是感恩大地的赠予,是最朴素的土地道德。

  宁家庄家家有苹果园,品种多样,优质的土壤决定了果品优良的品质,这里的苹果因为甜润可口,广受欢迎。

  水果里我觉得最是苹果温馨亲切,小时候我们村子里只有大娘(堂伯母)家有一棵花牛苹果树,馋嘴淘气的孩子在刚有点苹果的样子时就偷摘尝鲜。每年临近果红时,大娘就坐在树下一块草垫子上守候,她穿着一件洗得发白的大襟衣裳,每次放学回来经过她家院边,她便叫住我,从大襟的怀里拿出一只苹果给我,示意别让他人看见。我拿了那苹果,似乎还有几分她的体温,便急忙躲在石墙墙脚处开吃,左顾右盼,生怕有人看见也来分享。

  那是我一生吃到的最好的苹果。我吃苹果从不用刀子,总觉得苹果是脆甜的肉质,怎么能轻易动刀子呢!

  陪我观访的一位镇上的干部介绍,这里的苹果卖得非常好,现在有快手和抖音,方便联系买家。他指着一处正在将苹果装箱的一些人说,你看,他们有的一天要卖几千元哩。

  从宁家庄沿大柳河一直向里走就到了包集,包集西边是云华山,东边是凤凰山,凤凰山有一株梧桐,荫浓蔽野,传说有凤栖梧而得名。其山“前朝龟嘴,后应龙岗,右带塔山,左环汉水”。

  这一带村镇上都有高台,也有从祖上传承下来的木偶皮影剧团。各戏班都有一套自己的人马行头,年年唱,辈辈唱。唱戏不仅是一种劳作闲余的娱乐,更重要的是用这种方式行使教化的功用。

  包集不仅有传承几百年的木偶戏班,还新成立了书画社,当然远近闻名的就是那一处乞巧源,是每年农历七月七村里的女孩子集约乞巧的场所。

  乞巧源于古人遗留下的一个节日,往昔农业文明时代,女孩子在这一相对农闲的时节,相约祭神乞巧娱欢,这个乞巧是祈求聪慧敏善之意,当然肯定包括女孩子内心对爱与婚配的美好寄托。这一节日一直在西汉水沿岸流传,被誉为“女儿节”,广受外界关注。

  时代在发展进步,“巧”的内涵也在随之改变,就是倡导女孩子主宰自己的命运。包集的女娃们有在外务工的,村里开店搞合作社的,刺绣、编织样样行家能手,茶饭也在行,巧娘娘是不是格外恩宠这里的女孩子呢!

  乞巧源也是老朋友红梅的赋闲安居之地,泥墙黛瓦,古树园花,亭廊水榭,就地取材。退居二线后,她一直参与村子里的村容美化,甚至经她张罗,组织村里人排了一出弘扬地方历史文化的传统戏《葫芦峪》。排练时我们有幸探班一回,他们的戏质朴而投入,别有韵致。经过不断的打磨演练,还拿到了甘肃省第七届戏剧大奖“红梅奖”。

  木栅栏围护的院子里有一活水池塘,四周奇石围边,杂花瑞草丛生,有几丛野棉花,已结出一簇簇的棉颗。池子里游动五彩鱼,往复游弋,嬉戏追逐。守着花谢花开,禽鸟往还,持平常心,做本分事,人自然就会自在无碍。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