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书香陇原 >> 美文摘编

悲壮的宗山古堡

2022-08-05 08:33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悲壮的宗山古堡

  □黄卫来

  宗山古堡

  援藏期间,曾经数次路过江孜。这是因为,江孜就在拉萨前往日喀则的一条通道上,更重要的是,我总想到这个西藏著名的“英雄城”去感受远去的硝烟,祭拜英勇杀敌、保家卫国的先烈。

  在藏语里,江孜意为“胜利顶峰、法王府顶”。江孜城位于年楚河的中上游,年楚河发源于西藏中南部靠近不丹的宁金抗沙冰川,是雅鲁藏布江中游最大的支流,当地人称年曲、酿曲、娘曲。在藏语里,“曲”即指河。年楚河流域土地肥沃,物产丰美,因此,江孜素有“西藏的粮仓”之称。站在江孜城高处向南望去,是一眼望不到头的青稞地,绿色的青稞苗中点缀着各色野花,色彩斑斓。

  到江孜,最应祭拜的地方就是宗山抗英遗址。遗址包括抗英炮台、抗英勇士跳崖处、江孜宗政府议事厅等。另外,在江孜县历史文化陈列馆内,还设有抗英遗址展厅,收藏当年江孜抗英军民使用的藏枪、藏刀、土枪、土炮、弓箭、盾、矛、吾尔多(抛石绳),以及抗英照片、抗英雕塑等。在岁月的长河里,它们都是江孜人民英勇抗击英国侵略者的历史见证。

  发生在1904年的江孜保卫战,是西藏人民反帝战争中的最大一次战役,也是中国近代史上反帝反封建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1904年,英军悍然发动了对西藏的第二次武装入侵,从亚东进占帕里。在曲美雄谷战斗中,藏族军民英勇顽强,没有让英军占到一点便宜。后来,狡猾的英军首领荣赫鹏谎称要谈判,使诈让藏军熄灭了手中火枪的点火绳,之后,对来不及应对的藏军进行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藏军共有1400多人牺牲,仅有380人幸存。

  英军在曲美雄谷令人发指的行径点燃了当地藏族军民反侵略的怒火,在英军所到之处,他们自发组织起来拦击敌人,焚烧敌人的军火粮食,封锁消息,破坏交通。他们用长刀、梭镖、棍棒进行游击式的阻击,以血肉为城,使凶残的侵略者的推进速度十分缓慢。

  然而,英勇掩盖不了武器装备落后的事实,肉体的城墙也经不起太多的扫射和炮轰。4月10日,英军乘势侵占绍岗,11日进迫江孜。此时,江孜已经无险可守,完全暴露在了侵略军的枪口下。西藏地方政府当即动员各地藏民组织民团武装,向江孜一带集结,16岁至60岁的男性都被动员了起来,在侵略军抵达江孜不到1个月的时间里,就有1万多藏族军民聚集到江孜、日喀则及拉萨到江孜的大道上。而此时,侵略军也开始了对江孜的增援,最多时侵略军人数达到了5000人。

  5月3日,英军向江孜以东的卡罗拉进犯。卡罗拉山口是拉萨、日喀则的分界线,也是从拉萨到江孜的必经之路。电影《红河谷》的主要取景地就在卡罗拉。起初,他们企图先从两翼迂回,控制拦阻墙后面的制高点,再发起攻击。由于绕路过远,且两翼岩石陡峭,攀登困难,后又放弃了这一计划。

  5月7日上午,英军被迫从拦阻墙正面发起进攻,以一个半连沿河床前进,以一个连向藏军左侧阵地攻击,以半个连向右侧攻击,其余部队随同炮兵行动和守卫营地。西藏民军依托有利地形,顽强抗击,大量杀伤敌人。经4小时激烈战斗,毙敌军官1人、士兵17人,迫使侵略军龟缩在山峡中,陷入“绝望之境地”。

  当日下午2时,侵略军再次发起进攻,在优势火力支援下,占领了藏军右翼一段拦阻墙。藏军增援部队500人立即集结向前机动,准备夺回失去的阵地。但由于英军预备队已从藏军右翼投入了战斗,藏军的机动受阻。为了改变不利态势,藏军在左翼连续组织了三次阵前突击,但均因遭敌机枪火力的拦击而没有达到预期目的。

  很快,从右翼突入的侵略军占领了藏军侧后高地,在腹背受敌的情况下,藏军被迫退守,虽说在兵力上占有优势,战士亦不乏勇敢精神,但始终未能阻止英军的进攻。然而,侵略军在占领卡罗拉后,得知江孜驻地被袭,不得不急忙撤军回救——原来,日喀则民军得知侵略军大部进犯卡罗拉后,立即以1500人直插江孜,控制城区,并对英军营地发起围攻。

  “围魏救赵”的战术奏效后,藏军很快占领了帕拉村、白居寺、曲龙寺和宗政府等要地,控制了整个江孜城区,并包围了荣赫鹏驻地江洛林卡。

  藏军虽然英勇无畏,但因大多数是征召入伍不久的新兵,加之武器落后,缺乏严密的组织和得力的指挥,不能有效消灭敌人。英军正是看到了藏军的这一弱点,在加紧防御的同时,也有了一定的喘息甚至反扑的机会。藏军很难在敌人的枪林弹雨中带着冷兵器冲锋,并且杀死敌人,但他们因保卫祖国、保卫家园,而表现出的向险而行、舍生取义的英勇气概和精神,却让敌人胆战心惊。

  藏军的反击让侵略军手忙脚乱,直到卡罗拉的侵略军撤回江孜后,他们才有时间松口气。战局的变化,引起了英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其英印事务大臣布罗德里克声称:“政府业已决定,不管什么生力军,只要印度政府认为必要,均可调往江孜去。”

  英军强大的增援与先进的武器使江孜军民面临一场更加严酷的战斗。6月28日,英军切断了江孜通向拉萨、日喀则的道路,并切断了水源。双方经过一场短暂却破裂了的谈判后,7月5日下午,侵略军向江孜城区发起了进攻。此时的藏军已完全处于劣势,在侵略军密集的炮火之下,城内藏军尸横遍野,最后的据点只能是宗山之上像缩小版的布达拉宫一样的宗山古堡。

  侵略军铲平了宗山之下的民房等建筑,将宗山古堡计算至大炮射程内,古堡之上被炸的藏军像树叶一样纷纷飘落,但即便是这样,藏军仍然坚守了古堡3天。3天后的傍晚,古堡守军总指挥拉丁巴决心夜袭敌营,他慷慨激昂,向自己的下属作了最后的宣言:“我的生命虽然属于自己,但我决不在侵略者面前苟安偷生!”

  说完,拉丁巴率数十名藏兵挥刀杀向敌人,发起最后的冲锋,最终全都倒在了英军的枪下。受到拉丁巴的感染,古堡的守军决心冲出重围,但和拉丁巴一样,他们大多数人都倒在了冲锋的路上,只有500人从山后小道成功突围,但这500藏军最终弹尽粮绝,为不成为侵略军的俘虏,全部投江殉国。

  在江孜保卫战中,面对武器先进、训练有素的英军,英勇的藏军和民兵在弹尽粮绝时仍顽强抵抗,无一人被俘或投降,充分体现了藏族人民宁死不屈的伟大精神。他们用生命谱写了一曲英勇抗敌的悲歌,让江孜成为雪域高原的英雄之城!

  英勇的西藏爱国军民在江孜抗击英国侵略军达3个月之久,为保卫祖国神圣领土作出了巨大贡献。虽未能最终取胜,但藏族军民英勇顽强、血战到底的意志和精神永远值得国人自豪和学习!如今,宗山古堡仍保留着1904年江孜军民保卫祖国领土的抗英炮台,宗山前的英雄广场上矗立着江孜宗山英雄纪念碑。它昭告世人:即便在国家最贫弱、列强四面环伺、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不利形势下,包括西藏人民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都宁死不屈,以落后的刀枪对抗侵略者的先进武器,不惜拼尽最后一滴血!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