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书香陇原 >> 美文摘编

当兵人永远是年轻——兰州退役老兵纪念参军六十周年

22-07-15 09:11 来源:兰州日报 编辑:张兰琴

  原标题:当兵人永远是年轻

  ——兰州退役老兵纪念参军六十周年

  一

  在人生之路上,总有一个日子非同一般。像一座丰碑永远矗立在心上,魂牵梦萦、沉重如山;又像一条小河,静静流淌、源远流长;更像一座灯塔、指引着前行的方向、牢记着初心、担当着使命和责任。

  7月5日,对1962年响应党和政府号召,踊跃报名参军的数百名兰州青年来说,是一个永远铭记的好日子。因为,从这一天起,我们集中后乘上闷罐火车,又乘上解放牌大卡车一路向西,穿过广阔荒凉的戈壁沙滩,越过千年不倒的胡杨林,跨过滚滚流淌的叶尔羌河,风尘仆仆到达新彊边陲重镇叶城县。县城广场上,阳光明媚、彩云流光,我们——来自于黄河之滨兰州、白银、天水等地的陇原青年,身着草绿色军装,佩戴着一颗银星的列兵军衔,举起右手庄严宣誓,成为伟大的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指挥的中国人民解放军队伍中的一名新兵。那一刻,是多么神圣,又是多么庄重。这是我们最自豪的一次人生选择。那一刻,又是多么骄傲和难忘。从此立下参军志,要成为战场上奋不顾身的战斗英雄、训练场上摸爬滚打的技术标兵、喀喇昆仑雪域边防守卫祖国西大门的钢铁战士。光荣啊!自豪啊!

  也就是从这一天起,冰山雪峰留下了我们年轻士兵坚忍的足迹,边防哨卡屹立着我们年轻士兵伟岸的身影。钢枪在寒风中闪闪发光,枪刺直指云天,翱翔的雄鹰与我们为伍而不再寂寞、不再自以为雄。

  也就是从这一天起,我们心里虽然惦记着家乡兰州的山山水水和年迈的父母及兄弟姐妹,但一颗火热的心和一腔滚烫的血液,在雪域边防书写着亮丽的青春画卷,抒发着灿烂的人生篇章。用柔弱的双肩担当起国土寸土不让外敌践踏,一草一木不容外敌蚕食的光荣责任。

  虽然我们没有亲自经历过血与火的战场洗礼,却让雪域高原的雪莲花盛开绽放,格桑花红艳如火。让矫健的雄鹰在蓝天白云自由飞翔,让奔跑的精灵黄羊欢天喜地嬉闹玩耍,让父老双亲和兄弟姐妹安睡在炕头做着美梦,让北京天安门城楼永远红旗飘飘。

  然而,由于生态环境异常恶劣,有的守边战友把年轻的生命留在了雪域边防,长眠在康西瓦烈士陵园。他们的英名永远留存在战友心中,让“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喀喇昆仑精神永放光芒,激励着战友们赓续着扎根边防立功建业的雄心壮志,继续完成着烈士的心愿和期盼。

  数年后,我们光荣退役,回到阔别的家乡兰州。爱岗敬业,不管是坐在机关大楼筹划谋事,在工厂车床旁削铁如泥,在田间地头挥汗如雨,奉献着青春和热血。在不同行业和不同岗位,兢兢业业成为骨干和标兵。保持和发扬退役军人的高尚风格和光荣称号,直至两鬓斑白退休。因为我们在喀喇昆仑雪域边防锤炼过筋骨,熔炼过红心,是经历过艰苦环境考验过的退役喀喇昆仑老兵!

  二

  从今年初开始,兰州的喀喇昆仑退役老兵们思谋着一件心头大事——我们1962年参军入伍,到2022年整整60个春秋岁月。希望在7月5日这个难忘的好日子再次相会,说说在喀喇昆仑戍边守土的故事,唠唠过去岁月的大事小情。这个心愿是那么强烈又是那么激情。在原甘肃飞天电视台台长、退役老兵孙琳和在新疆边防退役大校雒胜的倡议与策划下,一个由各部队退役老兵代表组成的纪念参军六十周年筹委会应运而生,开始征求各方意见,征集活动方案紧锣密鼓行动起来。

  在第一次正式筹委会会议上,确定了几项活动内容和办会原则并及时发出了一号《通知》。一石激起千层浪,一声号召通过现代通讯手段传向四面八方。仅仅两三天时间就有数十人报名参加。在以后的日子里,远在新彊乌鲁木齐等地的战友不断发来贺信贺电表示祝贺,热闹得很哪。

  是啊,是啊。筹委会一连发出的几个《通知》。在时间节点上,总有一种期待在退役老兵的脑海里左绕右旋,日思夜想,就连睡觉做梦也会梦到笑醒几回回。这笑声就像大热天送到嘴边上的翡翠瓤子的白兰瓜甜破口。一直甜到心窝窝,一直爽到心尖尖。这是喀喇昆仑战友情怀的必然和回味。像明媚的阳光一样透明亮丽、像清清亮亮的潭水一样幽深无声胜有声、像秋收的田野果实一样丰盛而朴实。又有一个《通知》让战友们惊喜不已。原来有两位战友慷慨解囊提出自愿为报名参会的150位战友各捐出印有参军六十周年字样的短袖草绿色T衫一件和制作精美的纪念章一枚。啊呀呀,战友情,真的重如山、清如水,难得可贵的是两位各自捐助一万元的条件是不要透露他们的名和姓。但是,能保守住这个密秘吗,能不透露吗?在7月5日战友聚会时,主持人还是忍不住当着150位参会战友的面,说出捐款者一位叫腾道发,是企业成功人士。另一个叫石水成,是资深摄影家。老战友,民间工艺美术师,兰州非遗剪纸传承人,八十岁的叶长友为每位老战友精心创作了各自生肖属相剪纸作品分送,得到交口称赞。我们敞开心扉为两位无私捐助者和辛劳操作的筹委会成员鼓个掌点个赞吧。

  三

  7月5日,在七里河金百合宾馆宴会大厅,150多位步入耄耋之年的喀喇昆仑战友从市内赶来。其中有几位是从靖远、白银远道赶来。他们又唱起熟悉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声情并茂十分壮观。据组织者说,当年甘肃有2000名好青年报名参军,其中就有兰州好青年900余名,大多数具有高中以上文化学历。

  本次活动得到七里河退役军人事务局的关注和支持,领导亲自赴会并宣读贺信。省老龄委也发来了贺信,兰大附中、兰州五中、兰州八中等也发来视频贺信。因为当年这几所学校都有数十名青年学子应征参军。远在新彊乌鲁木齐、河北保定、湖北武汉等地的老首长和老战友通过发来的视频祝贺并祝园满成功。其中兰州籍烈士贲金录80多岁的亲姐姐一段视频最为动情,感人至深。她动情地说:“贲金录弟弟17岁参军,不久在上山执行任务中光荣牺牲。我们家人得到噩耗十分悲伤,但也感到很光荣,贲金录为国尽忠应当是应尽本分。多少年过去了,我们不知道他埋葬在哪里,更不知道他墓碑上的名字错了两个字,贲金录错成黄金泉。这个问题在今年他的战友们知道后立刻行动起来,在裴正明、孙琳、石水成、雒胜、艾乃提(时任新疆军区副政委,维族)等关照下才弄清楚是在将木碑换成石碑时由于高原风吹日晒字迹不清弄错的。这个问题很快得到解决,当地部队举行了一个为贲金录烈士纠错正名仪式。从发来的照片看,在康西瓦烈士陵园现场拉了一条红色横幅,上书‘贲金录烈士换碑正名仪式’几个大字,两旁武装整齐的礼兵持枪肃立,还有两排军人默哀,带队首长敬献花圈。我们看到这些照片忍不住流下了眼泪。后来,孙琳,石水成等又经过不断努力奔波为我们送来贲金录烈士证明书。今天,我要对贲金录的战友们说声谢谢再谢谢。”参会的战友全体肃立为牺牲的喀喇昆仑战友贲金录和故去的战友在哀乐声中默哀三分钟以示追忆和悼念。

  7月5日的纪念参军60周年战友聚会在欢声笑语中圆满结束。这真是:远方的雪域高原有一座山,它叫喀喇昆仑山;黄河岸边有一座城,它叫黄河明珠兰州城。喀喇昆仑有雪莲花、格桑花;兰州城北有白塔、南有三台阁,还有一碗香喷喷的牛肉面。山再高,高不过战友情。景再美,牛肉面再香,美不过香不过当年报名参军的热情和志愿。战友们走出宴会厅时,不忘互相招呼一声;当过兵永远不后悔,当过兵永远是年轻!

  □甘继祖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