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书香陇原 >> 美文摘编

秋阳如锦

20-11-13 09:19 来源:兰州日报 编辑:张兰琴

  秋阳如锦

  院落外,一段泥墙,在光阴里撑得太久了,竟然经不起父亲大手的抚摸,瞬间散架了。土坷垃落了一地。

  那段墙,不知不觉地,也老了呢。

  父亲提来水,在土墙豁落里塞上几块破砖,砸碎掉下来的土坷垃,准备就地取材,简单地把豁落补上了事。母亲一辈子是个爱好人,建议父亲尽量补得牢实些,好看些。两人意见略有出入,你一言我一语地各表一端,仿佛那些话也可以用来堵豁落似的。不过,很快他们都不再坚持,而是一块砖一锨泥地把墙补完整了。

  我知道,不是父亲不爱好,而是岁月不饶人呐。父亲今年七十四岁了,身子骨虽说还硬朗,可有些力气活,就把人拿住了。父亲的潦草里,透着时光的无情。

  一只鸡悠闲地靠着圈门,提起一只爪子,看着父母亲在那逼仄的行道里,来来去去。父母亲的说话声,不时惊得它抬起头来,伸一伸脖子,甩一甩冠子,扑一扑翅膀,茫然不知所措的样子。

  我站在院门外,和母亲暄着。我说,“妈,我想到枣树地里去一趟!” “去吧,拿个袋子,多摘些枣回来!”母亲叮嘱道。 “我就想去看看,不是为了摘枣。”我向母亲诡秘地一笑。 “去吧,早点回来!”母亲知道我的心思,陪我一起走到院落边上,看着我从那道土坡坡上下去,走到公路上。

  年少时,天天琢磨着怎么能从这个小山沟沟里走出去,越远越好。可如今,人是出去了,心却又回来了。尤其是心里憋闷了,委屈了,有了解不开的结时,就想回到这里。哪怕什么也不做,就来看一看大山,望一望蓝得连个渣渣都没有的天空,到故乡的土地上走一走,心里顿时就敞亮了。 或许,故乡是一剂良药吧,能治愈所有游子的心病。 我刚走上公路没几步,就看见张疯子迎面而来。我缓步向前,看着他目不斜视地从我面前走过。他似乎更瘦了,头发长且乱,胡子拉碴,一身深色的衣衫空荡荡地摇来摇去,满是灰尘,也早已看不出衣服的原色了。他背一个灰色的大编织袋,里面支棱着,装了半袋子东西,不知是什么。目光空洞,只瑟瑟地往村里去。

  一阵莫名的伤感涌上心头。人啊,一辈子,都不容易呢。那些奔波在人生边缘上的人,或许对自己的苦难懵懂而不自知,悲悯之余,也只有暗自祈福。

  说是去枣树地,其实,我只是想一个人在故乡的土地上走走,那种潜居在心底的思绪,让我不得宁静。有些事,有些话,终究是一个人的,无法诉诸于他人。或者,无法用语言来表述。是暗伤,是隐痛,也是一种重生吧。

  我胡思乱想地走在故乡的秋天里,阳光如锦。一生那么短,爱却那么绵长。人近中年,忽然间就明白了许多。比如说“缘分”二字,年轻时讲,那是矫情,是浪漫,是憧憬。年少轻狂里,有大好的时光陪衬,陷入美好里,觉得离别遥遥无期。现在呢,读到“好好珍惜身边的人,因为下辈子不一定遇见”,貌似有些煽情,却更多疼痛。缘分是什么,是今生的相聚,是温柔以待,是分开了就再也见不到的世界尽头呵! 我怀揣着些许怅然,脚步凌乱地穿过一片荒草地,无法分辨哪里是路。从一个斜坡上去,看到的景象更让人吃惊。

  村口上这一片砂地里,说是种了枣树,其实是荒芜的。我在地边边上走着,淡紫的野菊花东一簇,西一簇的开得那么自在。蒿草长得一人多高,草尖染上了季节的简淡之意,绿中泛着灰,泛着一抹黄。它们齐刷刷地连成一片,和其他野草挤挤挨挨地,肆无忌惮地占据了故乡的原野,霸道地长成了一种风景,甚至有些壮阔,居然有一种散乱之美。

  骆驼蓬一铺一铺地,变成了枫叶红。芨芨草顶着黄透了的穗子,轻飘飘地,在清风里晃着。狗尾巴草也是,干巴巴的,却依然你追我逐似的,不无快乐。水蓬长得足有一米多高,圆滚滚地,一扑棱一扑棱地,长得正欢。丝丝红色的茎脉,清晰可见。小时候从没见过长得这么饱满的水蓬。夏天时,总会采些篮球般大小的水蓬回来,坐在台沿下,捋下水汪汪的蓬草粒来,裹在白衬衫领口上,一顿揉搓。绿色的汁液就顺着搓衣板流到铝盆里。衣服到底有没有洗得干净满意,倒是次要的,关键是一天闲得没事干,听说水蓬可以洗衣服,就可了劲地找水嫩的采回来,找乐子。好奇心便在年少的时光里,闪着光亮,遍地生辉。

  小时候,这片砂地可不是这样的。春末夏初,一片片油绿,希望随风生长。散学后,常常和伙伴一起到这里挖野菜。家家户户把地看得命根似的,稀罕得不得了。一年到头,不知要往地里跑多少回,草也拔得勤得很。那时候,田野才叫作田野,土地是挂在庄户人家的心尖上的。按今天的话说,那可是享受VIP待遇的。

  可这一切都成了过去。过去了的,就再也看不见,摸不着,只剩下风中的一声空叹。年轻人都进城了,土地终究未能逃脱被冷落的命运。

  现在,枣树成了被野草击败了的溃军,一个个落魄不已,孤立无援,势单力薄。纵然倔强地把枝桠伸向天空,也无力和野草周旋。大不了,你发了脾气,不结枣。没了信念和激情,没了牵念和呵护,这日子,也就寡淡得白开水一般,一点志向都没了。何谈绚烂与精彩!

  我默默地行进在往事与现实的界面上,有些恍惚,有些怀旧,有些感慨。我知道,我正与那些久远的往事,在秋光明澈的午后,撞了个满怀。你看,崖壁边缘,那一大墩野枸杞居然还在,我竟没看出它的老来。或许,世间万物,草木最长久。物是人非,最难将息。

  我俯下身子,捋了几颗野枸杞,放入口中,滋味酸甜,一如年少的时光。忽然就湿了眼角。童年里一起挖野菜,摘枸杞的姊姊,她把自己永远定格在如花的流年里,再也不让我找见。我知道,我之于故乡的回忆里,永远落进了隐形的疼痛。并且,今生再也无法完整。

  很多时候,我们都无法释怀,为那些融入生命里的真情与眷恋。所以,我们穷尽一生,忙着找寻,忙着得到,又忙着逃离,忙着忘却,忙着绕过一个大圈后,回到最初的原乡。

  从长长的地边上一路走过来,我一眼就认出了自家的地界。几十亩砂地连成一片,唯独我们家的地里,杂草清理得干干净净。枣树长得最高,枣儿结得又大又多。

  我在枣树间转来转去,瞅瞅这棵树梢上红了几颗枣,又看看那棵树上结得繁不繁。无尽的温暖溢满心头。我知道,这块地里,处处留有着父亲的气息。父亲爱着他的土地,一如爱着他的儿女们一般。总是无言,却最深情。

  我在地头坐下,回想起那些不经意间,消散在光阴里的年华。

  故乡的秋阳,晒得人暖烘烘的。天空辽远,清风拂面,故乡就在我的眼里,我的心间,那么柔软着,柔软着……

  □李翠香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精彩推荐

  • 《甘肃摄影家》第四集作品选登 《甘肃摄影家》第四集作品选登
  • “无偿捐献遗体器官志愿者证书” ——这是我们最特殊的“生日礼物” “无偿捐献遗体器官志愿者证书” ——这是我们最特殊的“生日礼物”
  • 5天捐助1.58万件爱心衣物 城关区向两当县灾区群众送去过冬衣物 5天捐助1.58万件爱心衣物 城关区向两当县灾区群众送去过冬衣物
  • 西固区生态建设和城乡发展双向发力 项目引领使城乡面貌展新颜 西固区生态建设和城乡发展双向发力 项目引领使城乡面貌展新颜
  • 2020年兰州市中小学劳动教育教师培训在新区举办 2020年兰州市中小学劳动教育教师培训在新区举办
  • 兰州公安成功破获“2019·9·10”文物案件 29件追缴珍贵文物昨日移交兰州市博物馆 兰州公安成功破获“2019·9·10”文物案件 29件追缴珍贵文物昨日移交兰州市博物馆
  • 【担使命 聚同心 促巨变 省直部门落实脱贫攻坚责任工作纪实】甘肃教育扶贫显成效:乡村教师留得住 娃娃上学一个不能少 【担使命 聚同心 促巨变 省直部门落实脱贫攻坚责任工作纪实】甘肃教育扶贫显成效:乡村教师留得住 娃娃上学一个不能少
  • 不忘初心古田再出发 牢记使命共赴新征程——甘肃省延安精神研究会“追寻建军之路、不忘初心使命”学习考察培训班一行赴古田会议旧址参观学习 不忘初心古田再出发 牢记使命共赴新征程——甘肃省延安精神研究会“追寻建军之路、不忘初心使命”学习考察培训班一行赴古田会议旧址参观学习

关注我们

中国甘肃网微博
中国甘肃网微信
甘肃头条下载
微博甘肃

即时播报

1   甘肃省法院举办未成年人公众开放日暨平
2   甘肃省公安机关开展“陇风-2020”专项
3   深化“甘肃经验” 夯实平安根基 ——专
4   为代表更好履职尽责创造条件 ——甘肃
5   追逃新机制助力“命案攻坚” 七里河公
6   《甘肃摄影家》第四集作品选登
7   “无偿捐献遗体器官志愿者证书” ——
8   【视界】从黑戈壁到红地毯 ——酒泉广
9   “双十一”甘肃人在天猫花了36.5亿元
10   兰州城关区停水通知
11   榆中县:生态建设带来绿色希望
12   榆中:壮大集体经济促脱贫
13   家里暖气不热 街道及时“搭桥” 供热站
14   榆中县万头肉牛养殖项目开工建设
15   5天捐助1.58万件爱心衣物 城关区向两当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