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书香陇原 >> 书评

《赵超构书信往事》:赤诚写心史 练达报人情

20-06-05 08:39 来源:北京晚报 编辑:张兰琴

  《赵超构书信往事》:赤诚写心史 练达报人情

  《赵超构书信往事》 富晓春 著 文汇出版社

  《报人赵超构》 富晓春 著 文汇出版社

  赵超构(1910-1992),笔名林放,浙江文成人,我国杰出的新闻工作者、著名杂文家和社会活动家。1934年受聘于南京《朝报》;1938年参加重庆《新民报》工作;1944年参加中外记者团访问延安,写出了媲美《西行漫记》的长篇通讯《延安一月》;新中国成立后,主持《新民晚报》工作。赵超构一生从事新闻工作,勇于新闻改革,为人民说话,笔耕不辍,奋斗不息,创作了万余篇脍炙人口的新闻性杂文。

  名人书信成为当下热门出版物,既满足人们了解名人的好奇心,也增进理解世事的共情力,更成为观瞻历史的参照物。

  历史已远,线索渐虚,踪迹难觅,如何收集需要功夫、怎么整理需要头脑,恰当联结需要智慧、巧妙解读需要心力。富晓春新著《赵超构书信往事》,恰好在研读与闲读之间,寻找到了一个令读者满意的平衡点,对于当下如何编辑出版一本让人悦读的书信集,值得借鉴。

  赵超构是一个新闻人,杂文是方家,对于中国晚报更是大家。让报纸“飞入寻常百姓家”的新闻追求,“软些软些再软些、广些广些再广些、短些短些再短些”的晚报文风,以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宣传党的政策的宣传艺术,至今让人难忘,足见其在新闻方面的卓越成就。其杂文绵里藏针,针砭时弊,留下诸多名篇。写杂文并不是件讨好的事,即使曲笔再软也难掩锋芒,因此见容于时人,是不容易的;历史地看,苛求篇篇正确,更是勉为其难。但是有人惊叹,赵超构是久经世纪风雨而未受大冲击的“翁独健”,那么多“棍子”也未曾打到他身上去,他的办报之道和处世智慧值得寻味。

  书信是私人性的物品,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更细腻的感性痕迹,发现更丰富的情感联系,悟出更深刻的处世道理。富晓春选择了一个巧妙的切口,倾听赵超构心灵深处的声音,但做下来并不容易。相较于大都市上海,他在偏僻的小城一隅;相比赵老,他小了好几轮,但是有心恰恰有、结缘层层深。他结交其亲,广访众友,学研其文,考证其事,细梳联系,从花繁柳密处拨开杂丛,从似隐非隐处找寻连线,轻轻推开了走近一代报人的“百叶窗”。

  赵超构是一个社会人,亲情是纽带,友情是桥梁。先天的耳疾是他天然的保护伞,而强烈的自律是他严实的防护衣。无论是新中国成立前、社会主义建设中,还是改革开放时期,无论是办报还是著文,赵超构目光犀利独到,既看到社会的问题,又想到时代的趋势,还能兼顾时人的接受度和观念的反复性,对时事政治的把握体现在文字的分寸拿捏里,也蕴藏在朋友的往来交流中。从他与国民党的巧妙斗争、和共产党人的真诚交往,对朋友的诚挚心意和读者的友好态度,与长辈的尊敬和对晚辈的爱护,我们感受他的人情冷暖和世态凉热,看到浙沪人的聪明与精明,体会新闻与政治的特殊联系,体察新闻工作者的特有谨慎,理解他多年藏于市井低调生活的睿智。

  读这些书信,我们能看到他写杂文的状态,无我无人,时掷匕首,或举投枪,为时代揭弊,为民生呐喊,为自由倡议,大胆泼辣的文风,活脱脱的报人风范。观这些往来,我们看到他做人的性情,有情有义,常思故交,常系旧朋,为历史证明,为真话鼓掌,为进步着力,求真担义的追求,凛凛然的文人风骨。如此我们不难理解,他的文字和身段都是软中带硬,语言和性情博中见智,内容和行为和中贯气,角度和表达平中见奇。我们也不难理解,他对家人要求之苛,对生活要求之低,佐证了他为人的低调和自律,虑事的周密和细致,为的是安身立命,这是多年积累的为人之道,也是情感的独特表达,更是后天的生存智慧。浸染这些血浓于水的情感波澜,把握深深浅浅的管道通向,还原历史深处的沟壑印迹,我们找到了理解一个老报人的金钥匙。

  书信的好处是真实真切,不足是语焉不详,短期难以深刻理解。1985年,他当选中国晚报工作者协会首任会长。1989年8月4日,他给时任常务副会长的北京晚报总编辑顾行去信“晚报也有一个如何进一步发挥优势,为精神文明建设服务的课题。社会新闻正是晚报的潜在优势。”如果我们研究一下他的新闻历程,我们就知道,重视社会新闻是赵超构一贯的办报思想。1953年,他提出,“我们的社会新闻就是要从道德的观念出发来惩恶劝善,移风易俗”。1957年,他发表论文认为:决定一篇社会新闻的关键,往往是作者能不能以先进的思想观察事物,分析问题,并且以用先进的思想感情来感染群众为准绳。1981年,他为新民晚报社提出“宣传政策,传播知识,移风易俗,丰富生活”十六字办报方针,指出“社会新闻是晚报的报道轴心”“晚报要在晚字上做文章”,在“情理事态”四个字上下功夫,做有晚报特色的文章。这些深刻的思想,对于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晚报是远见卓识,对于新时期提高晚报和读者之间的黏性很有指导意义。

  1991年10月13日赵超构跟时任羊城晚报社长的关国栋的信言简意赅,不足百字,却尽显晚报同仁间的情深意厚:“老年目睹,倍感欢畅,振奋之余,谨此道谢。”此行,他看到改革开放之硕果,感奋不已。欣然登台,唱起了卡拉OK,一曲高歌,竟然是赵超构半个世纪前在延安采访毛泽东时学会的陕北民歌《大红公鸡》。这个出人意表的节目,引来经久不息的掌声。三个月后,关国栋将此行照片寄出,却收到了老人溘然长逝的信息……

  赵超构是报坛名家,也是同事眼中的严师益友,晚辈心中的敦厚长者……“阅尽沧海时”观超构真精神;“飞入百姓家”记录报人情,“有朋远方来”叙述朋友心,“舐犊情深处”袒露祖孙爱,“月是故乡明”播撒乡风乡音。一封封仍有余温的个体书信,一个个饱含深情的琐碎细节……富晓春捧给读者的何止是一抹次第回放的文字记忆,更是一个个绵长的真切故事。富晓春献给读者的岂止是一次简单明了的旧文展示,而是一缕缕可读可感的真诚感情。

  如何通过书信联结往事,描摹故人,写出新意?作为一个家乡后学,崇敬乡贤,敬重长者,是天然的情感。作为一名曾经的基层报人,关注乡土,反映时代,是必然的考虑。而作为一名地方文化学者,研究远去的历史,挖掘未知的钩沉,于不取巧处甘坐冷板凳,在不讨好时琢磨难题,实为不易。越是基层越有成长性,愈是艰难愈向前。几年下来,富晓春硕果累累,一部人物传记《报人赵超构》让人印象深刻,一册《赵超构书信往事》回味无穷,一份《赵超构年谱》启示良多。用人与人的联系来作题,引人阅读;以故事连接故事为形式,让人悦读;让优雅的表达和细腻的情感融合,感人心魄。这种深深的新闻情怀、浓浓的乡谊亲情、实实的为学作风也凝结在一种独特的情趣追求里。

  性灵书信为心史,练达人情写文章。读《赵超构书信往事》,从一个又一个精彩故事中,我看到了一个时代的背影。从富晓春对历史的孜孜搜求,对细节的精心爬梳,对赵超构“短广软”办报理念的追求,对林放“杂中有专,专中有杂;九流百家,兼容并包”杂文的传统承续,我看到了一代代新闻人、研究者对崇高理想的不懈求索,更听到奋进新时代的清新足音。(殷陆君)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精彩推荐

  • 【促“六稳” 强信心】甘肃省多举措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 【促“六稳” 强信心】甘肃省多举措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
  • 唐仁健在十三届省政府第七次全体会议上强调 只争朝夕抓执行促落实 乘势而上育新机开新局 唐仁健在十三届省政府第七次全体会议上强调 只争朝夕抓执行促落实 乘势而上育新机开新局
  • 青山绿水织锦绣 甘肃省全力以赴坚决打好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 青山绿水织锦绣 甘肃省全力以赴坚决打好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
  • 兰州今年将创建“十大精致项目” 兰州今年将创建“十大精致项目”
  • 敦煌机场升格,更名为敦煌莫高国际机场 敦煌机场升格,更名为敦煌莫高国际机场
  • 甘肃公安在这提醒您: 朋友圈“免费送商品”,都是骗局! 甘肃公安在这提醒您: 朋友圈“免费送商品”,都是骗局!
  • 甘肃省经营类事业单位改革工作推进视频会召开 甘肃省经营类事业单位改革工作推进视频会召开
  • 四家国企投资十亿元启动甘肃省农村“煤改气” 四家国企投资十亿元启动甘肃省农村“煤改气”

关注我们

中国甘肃网微博
中国甘肃网微信
甘肃头条下载
甘肃手机台下载
微博甘肃

即时播报

1   兰州市政府党组召开会议传达学习习近平
2   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农村教学全面提升 定
3   青岛市党政代表团一行来兰考察 发挥各
4   【促“六稳” 强信心】甘肃省多举措拓
5   唐仁健在十三届省政府第七次全体会议上
6   世界环境日|祁连山焕发新容颜
7   甘肃省公祭伏羲大典活动领导小组召开会
8   美化环境 提升“颜值” 涵养“气质”—
9   青山绿水织锦绣 甘肃省全力以赴坚决打
10   唐仁健在十三届省政府第七次全体会议上
11   甘肃省连续60天无新增确诊病例
12   兰州今年将创建“十大精致项目”
13   敦煌机场升格,更名为敦煌莫高国际机场
14   甘肃省医疗保障局局属事业单位 公开招
15   买了11.41万元的口罩, 对方迟迟不发货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