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三农频道 >> 市州动态

文县:黑木耳带来红日子

22-05-19 10:39 来源:中国甘肃网-甘肃农民报 编辑:张慧雅

  原标题:文县:黑木耳带来红日子

  通讯员 刘玉玺

  近日,笔者在文县口头坝乡口头坝村、尖山乡河口村黑木耳种植基地内看到,一排排黑木耳整齐地排列在菌棒上,一朵朵木耳肥厚光亮、长势喜人,村民正忙着采摘晾晒,现场一派繁忙的丰收景象。

  “从销售情况来看,黑木耳市场前景非常广阔。我们基地共有20亩,摆放木耳菌棒8万袋,灌溉都是采用山水喷洒,目前长势喜人,已进入采摘期。”口头坝村党支部书记杨双林信心满满地说。

  杨双林说,“我们的20亩黑木耳种植基地,从开始种植到采摘结束,能带动村民800多人次就业增收。今后,我们将继续加强管理,扩大规模,努力把黑木耳产业做大做强,带动更多的村民实现持续稳定增收致富。”

  黑木耳种植门槛低,是经济收益可观的“短平快”产业。口头坝乡党委副书记张文韬说,“种植发展黑木耳产业带农增收富能力很强,不仅可带动村集体增加收入,还能有效带动当地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创收。”

  口头坝乡党委书记谭德军说,“我们将总结好今年黑木耳种植的好经验和好做法,努力把黑木耳打造成‘一村一品'乡村振兴特色产品,切实增强村级集体经济自身‘造血'功能,不断拓宽群众增收渠道,全力打造强村富民的‘金钥匙'”。

  黑木耳产业从无到有,为乡村发展增添了内生动力。尖山乡党委书汪向军说,“我们尖山乡河口新村食用菌基地采用‘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鼓励能人大户积极带动群众发展黑木耳产业,不断推动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今年,尖山乡河口新村首次发展种植食用菌15亩,投入菌棒12万袋,稳定吸纳当地村民就近就业30余人,预计年利润13万元左右。

  陈燕是尖山乡河口新村村民,笔者见到她时正在食用菌基地忙着采摘木耳。她说,“疫情防控期间,不便出去打工,家门口有基地,对村里人来说是好事,村民来这干活,每天能挣100元补贴家用,还能方便回去顾家。”

  “小木耳”做成了“大产业”。口头坝乡和尖山乡发展种植的黑木耳仅仅是全县发展黑木耳产业的一个缩影。今年,全县适宜种植黑木耳的乡镇均发展种植黑木耳产业,切实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奠定了基础。目前,黑木耳已陆续进入丰收采摘期。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精彩推荐

  • 甘肃省加强知识产权纠纷调解工作 甘肃省加强知识产权纠纷调解工作
  • 临夏州临夏市的大夏河百里牡丹长廊 临夏州临夏市的大夏河百里牡丹长廊
  • 甘肃省文旅厅:多措并举激活我省文旅市场 甘肃省文旅厅:多措并举激活我省文旅市场
  • 一份高质量发展的县域答卷——甘谷县经济社会发展综述 一份高质量发展的县域答卷——甘谷县经济社会发展综述
  • 兰州:文博“盛宴”折射金城历史底蕴 兰州:文博“盛宴”折射金城历史底蕴
  • 倾听文物诉说岁月山河 甘肃省市各博物馆多项精彩活动让市民感受博物馆的力量 倾听文物诉说岁月山河 甘肃省市各博物馆多项精彩活动让市民感受博物馆的力量
  • 临夏州2022年校园地震综合应急演练见闻 临夏州2022年校园地震综合应急演练见闻
  • 临夏州临夏县在旅游大通道沿线持续开展植被恢复 临夏州临夏县在旅游大通道沿线持续开展植被恢复

关注我们

中国甘肃网微博
中国甘肃网微信
甘肃头条下载
甘肃手机台下载
微博甘肃

新闻排行

1   全省残联系统开展形式多样的第三十二次
2   甘肃省加强知识产权纠纷调解工作
3   刘兴华:简远“修行”墨里求真
4   临夏州临夏市的大夏河百里牡丹长廊
5   河陇彩陶文化特展敦煌开展
6   4月兰州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同比双降
7   兰大学子举行主题设计作品线上展
8   甘肃省文旅厅:多措并举激活我省文旅市
9   甘肃省多措并举激活文旅市场 让大家足
10   西北民大美术学院2022届毕业作品序列展
11   白银公安为全市考生开设绿色办证通道
12   王登渤做客西北师大校庆学术活动 精彩
13   酒泉金塔县:“追光逐日”奋楫行
14   甘肃非遗借力网游“再启航”
15   备战防汛 兰州市榆中县集中治理公路桥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