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掖:乡村振兴“尖子生”的“出圈”路
原标题:张掖:乡村振兴“尖子生”的“出圈”路
记者 毛婧雯
“2017年,张掖市甘州、高台、山丹、民乐、肃南5个‘插花型’贫困县区和27个贫困村在全省第一批实现脱贫摘帽;2018年,剩余的38个贫困村也退出贫困序列。至此,张掖市脱贫攻坚任务基本完成,在全省率先开始推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实施乡村振兴有效衔接。2019年,张掖市乡村振兴战略考核成绩位列全省第一,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12月15日,在甘肃省“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系列新闻发布会张掖专场上,张掖市委副书记、市长谢又生说。
张掖市不但让脱贫攻坚走出“三级跳”,还下起了乡村振兴“先手棋”,更为美丽乡村探出了新路径。
2013年4月,张掖市甘州、高台、山丹、民乐、肃南5个县区被纳入全省国家片区外“插花型”贫困片带扶持范围,识别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64万户5.3万人,贫困发生率5.6%。经过几年努力,随着2019年剩余的3925户10553名贫困人口的脱贫摘帽,张掖市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摘帽。
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张掖市积极引导和支持有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依靠自己的双手勤劳致富,不断拓宽群众就业增收渠道。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14年的9489元增加到2019年的14944元;贫困人口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394元增加到9976元,比全省整体农民人均纯收入高347元。
“我们不仅取得了脱贫攻坚决定性成果,而且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方面也积累了一些有益经验。”张掖市副市长王海峰说。从2018年10月开始,张掖市实施以“两带四区四线”为重点的乡村振兴示范建设,带动乡村振兴向整体推进、全域拓展提升。
全市加快发展以100万亩玉米制种、100万亩绿色蔬菜、100万头肉牛养殖、100万亩优质牧草为内容的“四个百万”工程,以中药材、食用菌、马铃薯、小杂粮、优质林果、花卉为重点的绿色生态农业,打造蔬菜和肉牛“两个百亿元产业体系”,累计发展戈壁生态农业11.12万亩。产业,正成为张掖这个甘肃省乡村振兴“尖子生”的“出圈利器”。
“我们组建10个专家服务团,筛选扶持100个以上人才引领型农民专业合作社,用5年时间培训10000名以上农村实用人才的乡村振兴‘十业百社万才’计划,让人才成为乡村振兴的支撑。”谢又生说,“截至目前,张掖市已聘请专家72名、全职引进人才111名、培训农村劳动力9.67万人次。”
相关新闻
- 2020-12-21张掖:发展戈壁农业 迎来果菜飘香
- 2020-07-27张掖好多乡村"大变样" 村民从"半信半疑"到见证奇迹
- 2020-06-15张掖市脱贫攻坚农村危旧房改造全部达标
- 2020-06-12幸福等不来 拼搏才精彩——张掖市甘州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纪实
精彩推荐
关注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