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三农频道 >> 一县一品

天祝:特色产业助力脱贫攻坚

20-06-09 10:03 来源:中国甘肃网-甘肃经济日报 编辑:张慧雅

  原标题:天祝:特色产业助力脱贫攻坚

易地扶贫搬迁

藜麦产业大幅扩张

高原有机绿色蔬菜

  天祝,曾经是国定“三区三州”和省定“两州一县”深度贫困县。近年来,天祝县直面深度贫困的挑战,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举全县之力、集全民之智,尽锐出战、精准施策,23万各族儿女牢记使命、不负重托,以“滚石上山、敢死拼命”的精神,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共赴这场时代大考,在砥砺奋进中交出了一份亮眼的脱贫答卷。目前,全县累计减贫1.43万户5.46万人,86个贫困村全部退出,未脱贫人口35户121人,贫困发生率0.07%,贫困村退出率100%,“两不愁三保障”任务全面完成,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

  高原蔬菜富百姓

  天祝县以前以种植油菜籽、青稞、马铃薯等传统作物为主,之后是当归、党参等中药材。近年来,该县大力调整产业结构,种植经济效益比较好的高原有机蔬菜,并试种大棚蔬菜,村民的日子越过越好。

  走进打柴沟镇安家河村村民高汉莲的家,家里收拾得整洁又温馨,靠近路边的小卖部里各种日用品琳琅满目,时不时有附近的村民前来购物。高汉莲告诉记者,“我们依靠种植有机蔬菜、开小卖部解决了孩子的就业难题。不仅脱了贫,还有了不少的存款,过上了幸福的好日子。”

  “在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前,家中生活艰难,子女上学、赡养老人压力极大。现在,我通过种植效益高的高原有机蔬菜,年收入接近10万元。”高汉莲说。

  天祝县打柴沟镇安家河村党支部书记王琨告诉记者,“目前,安家河村的蔬菜种植面积从过去的几户一亩发展到如今的户户十几亩,从品种单一的蒜苗、娃娃菜发展到荷兰豆、荚豆、莴苣等十几个品种,实现了村有当家产业、户有致富门路。”

  “如今,高原绿色有机蔬菜产业已成为安家河村村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2019年,全村建档立卡户140户551人全部脱贫,实现全村脱贫。”王琨说。

  现在的安家河村,村民饮水、村组道路、村民活动场所都有了巨大的变化。一个个民生工程,得到群众的认可与支持;一件件民生实事,如一缕缕灿烂的阳光,温暖着千家万户。

  大力发展“走马”特色产业

  一提起天祝县岔口驿“走马”,58岁的蒙古族老人李怀智满脸笑容,侃侃而谈。

  “走马”指只用同侧对蹄步法行走的马。天祝岔口驿“走马”素称“胎里走”,由“汉唐马”繁衍至今,是中国稀有名马良种资源。骑乘时步伐快速平稳,姿势优美,耐力强,深受全国各地喜马爱马之人的青睐。

  和“走马”打了半辈子交道的李怀智,对“走马”有着特殊的情怀,一直想着能做点什么。近年来,县上出台了引导岔口驿产业化发展的指导意见和优惠政策,利用国家优惠政策,先后争取项目资金40多万元,建起了“走马”养殖场,开始大力发展“走马”特色产业,并带动了一批贫困户加入进来,实现了脱贫。

  46岁的藏族走马养殖户李生存是石板湾村精准扶贫户,他的老父亲腿脚不方便,媳妇又是二级残疾,孩子还在上高中,家里只有他一个劳动力,生活一度陷入困窘。2016年,在李怀智的带动下,他养了2匹繁育母马,开始发展“走马”产业。2018年,他家繁育的4匹公马卖了8万多元,当年一举实现脱贫。

  目前,在李怀智的带动下,当地发展岔口驿“走马”养殖的达到90多户,十几户精准扶贫户中有5户已经通过发展“走马”产业实现脱贫。

  最近,李怀智又在积极争取项目建设赛马场,他打算深入挖掘岔口驿“走马”文化,积极发展“走马”旅游产业,引领当地农牧民一道走上致富的康庄大道。

  据了解,2019年天祝县岔口驿马养殖户900多户,养殖岔口驿马4900多匹,建成规模较大的保种繁育场3个。通过调查分析,2—3岁优质走马售价均在3—5万元左右,成年优质走马在5—10万元左右,优质母马在1.5—3万元左右,经济效益十分可观,很多农牧民通过育马、驯马、出售走马实现了脱贫致富。

  壮大扶贫产业 夯实增收基础

  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近年来,天祝县充分发挥水源足、土壤好、光照强、气候凉、温差大、污染少的水土光热气组合优势,坚持“扬长避短、特色发展,体系支撑、主体集群,量化赋能、品牌提升,差别扶持、能人引领”的发展思路,着力培育壮大“牛羊鸡马菜菌藜药”八大产业。“独一份”的白牦牛饲养量达8万头,毛肉兼用的高山细毛羊饲养量达140万只,全产业链的金鸡产业日产鲜蛋55万枚,“特别特”的岔口驿马存栏6000匹,建成绿色有机高原夏菜生产基地10.2万亩,“错峰头”的食用菌栽培规模达2500万袋、畦栽30万平方米,健康美丽的藜麦种植面积达11.6万亩,高原净土中药材种植面积达8万亩,实现了县有产业体系、乡有特色产业、村有主导产业、户有致富门路。

  发展壮大产业,必须要培育发展经营主体。近年来,天祝县通过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百千工程”,引进培育农业龙头企业31家,推进“储加销”三大能力提升行动,推广“公司+合作社+农户”带动发展模式,共吸纳入股资金1.67亿元,累计分红1300余万元。深入实施农民专业合作社“两员一策三化”规范提升行动,全县累计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1045家,累计分红128万元。启动千户家庭农场培育计划,培育发展家庭农场622家。全力建设国家级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加快推进天美白牦牛、纯洁高原藜麦等12个产业园区建设,推动产业要素集聚,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5家产业园已投入生产,吸纳村集体和农户入股资金9497万元,带动178个村集体经济发展、7586户农户稳定增收。

  为了保证特色产业健康发展,天祝县不断完善政策保障体系,出台了“八大产业”提质增效方案、“两单”农业实施办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奖励扶持办法等政策措施,健全“八大产业”配套扶持政策,对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给予差异化补助。统筹安排中央和省市产业发展扶持资金,配套财政自筹资金。先后实施各类项目124项,投入扶持资金10.92亿元,兑现到户产业补助资金1.82亿元,发放精准扶贫贷款7.05亿元。全面推行“订单+保单”的“两单”模式,有效防范农业生产自然灾害风险和产品市场价格波动风险,破解农产品销售难问题。

  特色产品走出去,品牌化发展是必经之路。为此,天祝县大力实施品牌提升计划,成功誉名“中国高原藜麦之都”“中国高原食用菌之乡”“中国高原夏菜之乡”,积极申创“中国走马之乡”誉名。发布运行“天祝原生”文旅农区域公共品牌,“天祝原生”农特产品旗舰店投入运营。天祝白牦牛区域公用品牌入选农业农村部首次认定的2019中国农业品牌目录。大力推行“公共品牌+企业品牌”模式,累计认证“三品一标”农产品74个,注册农特产品商标241个,申报“天祝藜麦”“天祝红笋”“天祝羊肉”等地理标志,天祝白牦牛、天祝藜麦入选“甘味”知名农产品目录。充分利用全国、全省特色农产品产销对接洽谈会等平台,借助淘宝、京东等电商平台,大力宣传推广“天祝原生”农特产品,实现产出好质量、创出好牌子、卖出好价钱。(记者 张丽丽)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精彩推荐

  • 甘肃旅游丨树屏丹霞:养在深闺待人识 甘肃旅游丨树屏丹霞:养在深闺待人识
  • 甘肃旅游丨永登猪驮山 丹霞簇拥下的一座五彩屏风 甘肃旅游丨永登猪驮山 丹霞簇拥下的一座五彩屏风
  • 甘肃旅游丨永登苦水镇:玫瑰花似海 香溢十里路 甘肃旅游丨永登苦水镇:玫瑰花似海 香溢十里路
  • 永登闻香寻丹霞 永登闻香寻丹霞
  • 甘肃:经营者不执行政府指导价、政府定价的行为情节较重的或将被处50万—200万元罚款 甘肃:经营者不执行政府指导价、政府定价的行为情节较重的或将被处50万—200万元罚款
  • 投资1000万元 永昌开建“万字灯”灯城 投资1000万元 永昌开建“万字灯”灯城
  • 白银大坪凤园花海开园 白银大坪凤园花海开园
  • 甘肃省无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 甘肃省无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

关注我们

中国甘肃网微博
中国甘肃网微信
甘肃头条下载
甘肃手机台下载
微博甘肃

新闻排行

1   甘肃旅游丨树屏丹霞:养在深闺待人识
2   甘肃旅游丨永登猪驮山 丹霞簇拥下的一
3   兰州市提升养老统计能力助力老龄产业发
4   甘肃旅游丨永登苦水镇:玫瑰花似海 香
5   甘肃省拟规定:经营者不执行政府指导价
6   永登闻香寻丹霞
7   兰州:微信添加陌生人 网上贷款被骗17.
8   新建西宁至成都铁路先期开工工程初步设
9   兰州:农产品“出山”村民致富增收
10   脱贫路上的“甜蜜”事业
11   甘肃省首个保市场主体公共服务平台投入
12   定西:汽车站社区大力开展征兵宣传
13   华池县“三大导向”确保剩余人口稳定脱
14   如何异地处理非现场交通违法?兰州公安
15   正宁县“四点”发力加强村党组织带头人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