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胜收官“十四五”】黄河“蓄水池”增容13亿方 160座绿色矿山拔地而起

中国甘肃网11月20日讯(西北角·中国甘肃网记者 程健)记者从11月19日下午召开的“决胜收官‘十四五’ 争先进位话发展”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自然资源专场了解到,随着甘南黄河上游水源涵养区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工程全面收官,甘肃交出一份厚重的“绿色答卷”:项目区水源涵养能力较2020年提升近13亿立方米。同时,“十四五”以来建设绿色矿山160座。
据了解,“十四五”以来,省自然资源厅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积极推进重要生态修复工程实施,大力推进绿色矿山建设,守好绿水青山,助力绘就山川秀美现代化甘肃画卷。
一方面,聚焦甘南黄河上游水源涵养区,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2025年9月甘南“山水工程”全面完工,项目区涵养水源能力较2020年提升近13亿方,植被盖度提升近3个百分点。聚焦构筑祁连山生态屏障,完成水资源基础调查、地下水动态监测评价,定期监测保护地内退出矿业权、保护地周边生产矿山治理恢复情况,累计投入资金2.91亿元,实施生态修复项目33个,治理面积19万亩。聚焦历史遗留废弃矿山治理,全面查清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破坏本底情况,加快实施5个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国家示范工程,以及74个省级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项目。
另一方面,建立健全省级绿色矿山标准体系,发布煤矿、金属矿等6类矿种绿色矿山建设规范及评价指标,实现绿色矿山建设标准及评价指标全覆盖。会同17部门出台《进一步支持矿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全省绿色矿山建设的若干措施》,加强政策激励,率先建立全国首个绿色矿山投融资项目库,累计授信金额49.7亿元,投放贷款27.2亿元。“十四五”以来,建设绿色矿山160座,其中2025年新建100座,分别占全省绿色矿山总数的84.7%、52.9%。
此外,推进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修复,报请省政府印发《关于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保护修复的实施意见》,社会资本已积极参与国土综合整治、历史遗留废弃矿山治理、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等项目建设,“生态修复+资源盘活”联动模式成为新导向。制定了甘肃省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修复等技术规范,印发了生态修复适宜植物物种应用指南。加强适宜甘肃自然条件的生态修复技术培育,形成多项成果。
省自然资源厅副厅长王驰表示,将持续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扎实做好生态保护修复工作,为筑牢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建设美丽甘肃做出更大贡献。
- 2025-11-19【陇原山乡新画卷】上兰山到橘猫家做客 兰州人也有自己的童话小镇
- 2025-11-19中国石油长庆油田采油十二厂安全上产势头强劲
- 2025-11-19中国石油长庆油田采油十二厂全力以赴攻难关保障安全生产
- 2025-11-19单日接入过万,一组通信数据告诉你天水这条“黄金大道”有多爆!
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
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