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门:科技赋能 绘就乡村振兴丰收画卷

金秋时节,河西走廊西端的玉门大地一片繁忙。广袤的田野上,不见往日家家户户弯腰劳作的场景,取而代之的是一台台大型联合收割机轰鸣着在玉米地里穿梭,勾勒出一幅丰产增收、绿色高效的现代农业丰收画卷。这背后,是农业社会化服务的蓬勃发展与农业科技的深度赋能。
机械化“唱主角”,效率与效益双提升
眼下正是玉米抢收的关键时期。在玉门市下西号镇川北镇村的玉米种植基地,四台大型联合收割机正有序作业,成为田间的绝对“主角”。一台机器日作业量可达数十甚至上百亩,效率是人工的几十倍。
玉门市鹏诚农机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李鹏介绍,合作社借助高标准农田建设,不仅自己承租了600亩土地,更为周边农户提供从播种到收割的“一站式”全程机械化服务。“结合供销社的社会化服务,农户实现了轻松种田,这既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也扩大了我们的服务面积,形成了双赢。”李鹏说。
这种模式让小农户顺畅地融入了现代农业发展轨道。花海镇金湾村的种植户季延东今年种了100多亩玉米,全程享受农业社会化服务。“从飞防到收割,都是花海供销社提供的服务,他们还会按时送肥上门、防治病虫害。”他算了一笔账,“我的110亩玉米,光是成本就能节省6600元,而且合作社的大型机械一天就能收完,省心又省力。”
液体肥成“秘密武器”,增产与环保兼得
除了高效的机械作业,液体配方肥的应用成为今年玉门玉米丰收的另一大“利器”。在当地的配肥厂内,生产线正根据土壤检测数据和玉米生长需求,精准调配着液体肥料。
“我们根据不同作物、不同生长阶段的养分需求,结合测土结果,配制专属配方,并通过自动化系统实现精准施肥。”华南农业大学作物营养与施肥研究室副主任苏效坡解释了其科学原理。
这一技术的效果立竿见影。鹏诚合作社负责人李鹏高兴地表示:“用了液体肥后,玉米长势特别好,预计每亩比往年能增产100公斤左右。”据测算,使用液体配方肥的玉米田,亩均增产可达10%以上,同时还能减少15%的化肥用量,实现了增产与保护土壤环境的双重目标。玉门市华珑晟赢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销售总监牛红毅透露,今年公司的服务面积约一万亩,液体肥生产量达一千吨,市场需求旺盛。
从“面朝黄土背朝天”到“智慧农机”驰骋沃野,从“凭经验施肥”到“测土配方”精准营养,玉门农业生产方式的深刻变革,正让这里的土地更绿、粮食更优、农民更富。不断完善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持续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一幅科技赋能、产业兴旺、农民幸福的壮美画卷正在玉门大地徐徐展开。
通讯员 朱静 卢建飞 李顺荣
- 2025-10-15庄浪:数字赋能激活苹果产业新动能
- 2025-10-15泾川:韭菜籽丰收结出乡村振兴“致富果”
- 2025-10-15平凉崆峒:金秋丰收季 青贮正当时
- 2025-10-14静宁:苹果产业“多点开花” 奏响乡村振兴“丰收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