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县:小草莓“链”出致富新路

群众正在草莓种植棚内忙碌 冯永利/摄
金秋时节,陇南市成县店村镇新村的草莓种植基地里,工人俯身田间,正忙着为草莓苗除草、疏叶,一株株翠绿的草莓苗在温暖的塑料大棚里茁壮成长,预示着来年又将是一个丰收季。这背后是店村镇以“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发展特色产业,将“小草莓”打造成富民兴村“大产业”的生动实践。
“40多亩土地,统一育苗、统一管理、统一销售,今年选的章姬、天使八号都是市场认可度高的品种,11月初就能上市,能卖到明年6月。”丰旺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姚晖的话语里,藏着产业发展的“门道”。此前,店村镇农户多以零散种植为主,品种杂、产量低、销路窄,难以形成竞争力。2023年底,新村党支部牵头协调,帮助合作社整合农户闲置土地,引入优质草莓品种,搭建“育苗—种植—管护—采摘—销售”全链条体系,让草莓种植从“单打独斗”走向“抱团发展”。

草莓种植让群众在家门口实现了务工增收 冯永利/摄
如今,基地每天稳定带动50余人就业,不仅通过订单销售将草莓销往天水、武都、康县等周边地区,还打造“观光采摘”体验项目,吸引游客走进田间,让草莓的附加值大幅提升。“过去种地靠天吃饭,现在跟着合作社干,技术有人教、销路不用愁,心里踏实多了。”正在栽苗的村民常丽荣说,仅靠在基地务工,他每年就能多挣3万多元。
大棚里,60岁的张富燕手脚麻利的培土压实,脸上满是笑意。“两个孩子在外打工,我在家要照顾孙子,没办法出远门。现在在大棚干活,每天80多块钱,一天一结,既能挣钱又不耽误顾家。”她的话语里,藏着店村镇发展特色产业惠及民生的缩影。
店村镇地处徽成盆地,留守妇女、老人较多。草莓产业的发展,恰好填补了这一空白,合作社优先雇佣周边村民,根据农时灵活安排务工,让无法外出的劳动力实现“家门口的就业”。据统计,基地运营以来,累计带动周边80余名村民增收,长期务工群众人均年收入超2.5万元,真正让群众从“一亩三分地”里刨出了“金疙瘩”。
眼下,店村镇的草莓移栽园里,田间的幼苗正孕育着丰收的希望。立足现有产业基础,店村镇里正围绕“一心两轴三区四带动五片区”规划思路,进一步扩大草莓种植规模,配套建设分拣包装车间、冷链仓储设施,推动产业从“初级种植”向“精深加工”延伸;同时,结合乡村旅游发展,打造“草莓采摘+农耕体验”一体化项目,让“小草莓”串联起更多富民业态。
通讯员 彭婉婷 杨思雨
- 2025-10-15玉门:科技赋能 绘就乡村振兴丰收画卷
- 2025-10-15静宁:红果映红致富路
- 2025-10-15西和:“生态鸡”唱出致富“交响乐”
- 2025-10-15灵台:果香满塬助力乡村振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