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省情 >> 经济社会发展 >> 惠民富民

e法耀陇原|推开“一扇门” 化解“万家忧”——酒泉肃州创新“全链条”社会治理模式观察

2025-08-22 16:45 来源: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中国甘肃网记者 宋芳科 程健

  在酒泉市肃州区,群众有了矛盾纠纷,只需走进综治中心一扇门,就能找到说法——这是当地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生动注脚。作为连续两年入选“中国社会治理百强县”的地区,肃州区以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为突破口,探索出一条“矛盾纠纷一站式化解、基层治理全链条升级”的创新路径,交出了一份社会治理现代化的“肃州答卷”。

  8月22日上午,由中央网信办、司法部指导,甘肃省委网信办等13家单位主办,中国甘肃网承办的“e法耀陇原”2025年全国网络普法行·甘肃站采访活动走进肃州区综治中心,金牌调解员王晓英正在调解一起物业纠纷。

  “很多事情并不完美,但是我们得想办法解决。”王晓英劝导双方奔着解决问题的心态来平息矛盾。

  楼下住户因为楼上住户家漏水苦不堪言,楼下住户认为,楼上住户漏水一直没修好,和物业管理公司不作为有关,遂两年来未缴纳物业费,由此形成矛盾。

  王晓英说,别看这个矛盾在综治中心一会就调解了,在这背后是她一次次给双方打电话了解诉求,走进现场查看实际情况。

  “物业把漏水修好,楼下住户按照70%的标准缴纳物业费。”对于这个调解结果双方都能接受。

  “漏水的问题已经解决了。物业费他们也打折了,对这个调解结果我比较满意,今后不用再为这事心烦了。”楼下住户说道。

  “都和解了,那就握个手吧,大家以后还要相处。”王晓英建议大家握手言和,一个矛盾完美解决。

  司法调解,只是肃州区综治中心服务群众的一个缩影。

  今年以来,肃州区高标准打造区级综治中心,推行常驻、轮驻、随叫随到、工作联动四种模式,统筹公检法司等11个部门102人常驻,卫健、市场监管等11个部门24人轮驻,整合调解、仲裁、诉讼等8种解纷方式,实现“一扇门受理、全链条解决”。如今,中心日均现场受理矛盾纠纷40件,月受理量超过去年全年总量,“有矛盾找综治中心”已成为群众共识。

  面对疑难复杂矛盾,肃州区创新建立联调会议机制,赋予综治中心牵头召集权限,即时调度政法干警、行业调委会、律师、心理咨询师等力量联合攻坚。中心组建的“五位一体”金牌调解团队,打破“坐堂等案”传统,主动“上门问诊、靶向化解”,今年已成功调解30余件重大纠纷,涉及赔偿金额超500万元,化解率和群众满意度显著提升。

  在未成年人保护领域,肃州区同样打出“组合拳”:通过未成年人关爱服务中心开展维权保护、心理辅导,成立司法保护宣教联盟,落实法治副校长和315分钟校园法治教育机制;区、乡镇街道社区两级综治中心建立联席会议机制,将未成年人保护纳入网格化管理,强化家校社联动。今年上半年,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案件数和人数同比分别下降58.1%和51.3%,数据背后是“教育为主、惩戒为辅”的治理理念落地。

  基层治理能力的提升,更离不开网格化服务的深化。肃州区将760名社区工作者纳入专职网格长队伍,由综治中心统一管理,化身“平安前哨”每日排查矛盾、管控重点、宣传法治,实现“小事网格办、大事中心统”。同时创新“四网融合”模式,298名政法干警和律师定期下沉网格,牵头开展纠纷化解、治安管控和普法宣传,推动基层治理法治化水平跃升。数据显示,全区网格累计化解矛盾纠纷3.6万件,成功率达92.5%;法院万人成诉率和新收一审民商事案件数分别下降11.4%和7.4%,刑事、治安案件同比分别下降30.4%、5.8%,治安形势持续向好。

  从“多头跑”到“一扇门”,从“被动应对”到“主动预防”,肃州区以综治中心为枢纽,用法治思维重构社会治理体系,用创新实践破解治理难题,用数据成效回应群众期待。这份“百强县”的炼成密码,正藏在每一个“矛盾化解在基层、服务送到家门口”的细节之中。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本网原创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