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省情 >> 人物

守护者的双重使命——礼县公安局龙林派出所所长刘辉的忠诚与柔情

2025-05-28 09:35 来源: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中国甘肃网记者 程健

  5月19日,夜深人静,在陇南礼县公安局龙林派出所,凌晨两点半的月光斜斜地照在所长办公室的窗棂上。刚处理完突发警情的刘辉打开手机,看到家庭监控画面里母亲蜷缩在床沿的身影,喉结不自主地滚动了一下。这样的场景,已经重复了上千次。

  乡关经纬 丈量泥土深处的“民心标尺”

  从警22年,刘辉干过片警,当过所长,是户籍管理标兵,是案件办理能手,是全县劳动模范,他始终扎根在基层一线,用脚步丈量社情民意。

  每当清晨第一缕阳光缓缓升起,龙林镇农贸市场已人声鼎沸。一位身着藏蓝警服的身影穿行在摊位间,顺手帮买菜阿姨拎起两筐青菜。“刘所早啊,这韭菜刚割的,带把回去尝尝?”“您留着卖钱,有事儿随时打我电话。”这样的对话,在龙林派出所所长刘辉面前早已成为日常。

  去年8月17日,礼县大范围降雨导致龙林辖区发生泥石流。23时30分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把刘辉在梦中吵醒了,有一辆河南籍小轿车驾乘三人被困到龙太路水牛沟泥石流之中,请求救援。

  刘辉看看战友,都累了一天了,不忍心叫起他们,便独自一人开车去了现场,找到被困车辆后,他联系到了附近村里的大卡车,想要用大卡车拖拽出被困车辆,但是泥石流越堆越深,大卡车无法拉出被困车辆,眼看泥石流慢慢已经掩到半车身了,他情急之下从警车中拿出铁锨和镐头挽起裤腿跳进泥石流中,又是挖又是铲,所幸将被困车辆成功救出。刘辉又将被困人员带到附近村庄里安顿住宿,等他回到所里已经是凌晨5点多了。

  前年8月,他和同事调查案件返回途中,发现一男孩睡在路边。他凭着多年从警经历,感觉男孩一定是出事了,于是他立即停车跑到男孩身边询问情况,通过再三询问,男孩终于说出实话,是喝了农药病情发作了,他立即将男孩抱上警车送往医院,同时拨打了120联系了医务人员进行救助。

  医务人员事后告诉刘辉,幸亏发现送医及时,否则孩子不可能得救。当孩子家长感谢刘辉时,刘辉对在场的医生和家长说:“救人于水火,本来就是我的职责,只要孩子没事,我们的付出才值得。”

  刘辉的办公室墙上挂着一幅特殊的地图——泛黄的纸上,歪扭的线条勾勒出山坳溪流,铅笔标注的备注密密麻麻。这份“活地图”是他一寸寸丈量出的“民心坐标”。担任龙林所长四年间,他的足迹覆盖了辖区村居的每一条田埂、每一道山梁,将警民连心桥筑进了百姓的烟火日常。

  钢火仁心 扛起千钧之责画温情纹路

  “法律是钢,执法者的心得是火。”刘辉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今年3月,刘辉在走访中排摸出一条矛盾纠纷。辖区村民杨某(女)嫁给赵某(男),两人举行了婚礼,由于杨某未成年,两人未办理结婚登记,婚后两人因为年龄相差大,观念不同,经常发生矛盾纠纷,杨某经常离家出走,一气之下,赵某便将杨某英送回娘家,并要求杨某娘家退还全部彩礼。

  在退还彩礼中,赵某母亲不慎从杨某门口跌落,导致肋骨多处骨折,创伤性胸腔积液。出院后,民警对双方矛盾进行调解处理,由于双方当事人各执一词,情绪激动,调解困难。随后刘辉联合龙林镇综治中心、司法所工作人员,在龙林派出所就杨某、赵某婚姻纠纷进行调解,历经8个多小时的调解,方一致达成协议,矛盾纠纷最终成功化解。

  “刘辉经常以农民的姿态,解决了农民之间发生的纠纷,对农民之间发生的深层次矛盾,能够做到抽丝破茧。”这是礼县公安局主要领导对刘辉的评价。

  2017年10月7日,时任草坪派出所所长的刘辉和同事在草坪乡芍药村进行走访调查时,发现该村村民杨某某和邻居因道路问题经常存在矛盾,村委会、乡政府工作人员也多次协调解决他们两家的矛盾,但因各种问题均未彻底得以解决。

  刘辉了解情况后,多次对杨某某和邻居进行劝解,做工作、讲道理、讲法律,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在多次劝解下,两家终于冰释前嫌、握手言和,同时在他的主持下杨某某和邻居的路通了、气也通了。10月16日两家欢天喜地的来到派出所送来一面锦旗“公正调解,为民排忧”。

  基层社会治理中,刘辉将传统的“和合”智慧注入现代警务,独创“四步柔解法”:一杯茶降温火、一席话溯根源、一纸约明规矩、一家亲续情分。针对留守老人易受骗的痛点,他发动乡贤成立“银发护卫队”,用门环暗号识别诈骗分子;为迷途少年设计的“向日葵计划”,让犯错孩子在派出所前院劳作,收获季把果实分享给家人。“法律是盾牌,但盾牌背后得有温度。”他说。  

  面对龙林镇辖区面积大、出警路途远、管理人口多、分布相对密集的实际情况,如何提高工作效率?如何更好地方便群众?刘辉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实行派出所、交管警力“双联动”机制,压实“一村一辅警”“警网”融合工作,全面落实“上门代办”“容缺受理”等便民服务措施。“有困难找警察”成当地居民的共识,警务前移架起了警民连心桥,居民对警务工作的满意率整体提升。

  破茧成长 岁月褶皱里点亮生命之光

  “故土,是一生的情怀,又怎能忘怀。”这是刘辉守在父亲病床前发出的一条微信朋友圈。父亲临终前紧紧握着刘辉的手嘱咐道,要常回家看看,一定要照顾好患有老年痴呆病的母亲。

  2018年,母亲做饭时不慎烫伤了大腿,为了不影响儿子工作,母亲愣是忍着疼痛没有去过一个电话,直到四天后回家,才发现母亲大腿起了一大片水泡,由于当时没来得及医治,到现在留下了行动不便的后遗症;妻子两次大手术,连续三年卧床不起,花费了家里所有积蓄,刘辉跟妻子愣是在出租的房间里将孩子抚养长大,直到前几年才搬进属于自己的“家”……往事如烟,缭绕在心头,那些曾经的痛苦和伤害,成为刘辉记忆中不堪回首的过往。

  2024年除夕,他刚包好韭菜鸡蛋饺子,电话那头传来急报:“茨坝大桥有人坠河!”等他把浑身冰碴的群众从死神手里夺回,冰箱里的饺子已冻成冰坨。推开家门,却见母亲裹着棉袄蜷在灶台前,手里攥着半生不熟的饺子,口水浸湿了胸前的衣服。这个在暴风雪中徒手挖出被困群众的硬汉,此刻哭得像个迷路的孩子。

  最让民警们揪心的是那次跨省追逃。出发前夜,刘辉在家里炒了二十个鸡蛋,分装在五个保鲜盒里。“老人家只认这个味儿。”他红着眼眶拜托邻居,“每天热两个,就说是我现做的。”第五天押解嫌疑人归来,冲进家门却看见母亲把发霉的鸡蛋捂在胸口。这个徒手制服过持刀歹徒的汉子,蹲在门槛上哭得浑身发抖。

  今年正月,“咯吱”一声推开老旧的木门,刘辉搓着冻得通红的手跨进小院。刚处理完纠纷的他,警服上还沾着雪粒子,盯着母亲将降压药服下后,已蹲在柴房开始捆扎柴火。“娘有关节炎,炕凉了又要疼整宿。”刘辉用柴火为八旬母亲烧的热炕,在零下15度的低温中持续供热七天,让这个警徽与孝心交织的故事,随着炊烟飘散在十里八乡。

  每当有人问起刘辉这一路的艰辛是怎么坚持下来的。这个49岁的男人望着办公室墙上“人民公安为人民”的标语,轻轻转动着无名指上磨白的婚戒:“穿上这身警服,就要对得起头上的国徽;作为儿子,更要守住生命的来处。”龙林派出所那盏长明的警灯,不仅照亮着辖区的安宁,也温暖着一个儿子最深沉的守候。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本网原创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