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省情 >> 历史

甘肃文化丨“长城工牌”揭开河西走廊明长城修筑之谜

20-08-21 11:17 来源:中国甘肃网-兰州晨报 编辑:狄东阳

  原标题:“长城工牌” 揭开河西走廊明长城修筑之谜

  1975年,在甘肃嘉峪关城外一段长城的暗格上 ,发现一块19厘米大的石牌。这就是明长城的施工牌,简称长城工牌。它见证了明长城的施工制度,揭开了明长城屹立戈壁荒原数百年不倒之谜。

  那么,绵延千里的河西走廊明长城,究竟是如何修建的呢?

  嘉峪关长城暗格发现“长城工牌”

  河西走廊的明长城,已经屹立了五百年之久。它们同风沙对抗,同游牧民族的刀枪剑戟对抗,留下了一道道不屈的遗迹。这是甘肃明长城的主线,主要修筑于嘉靖、隆庆、万历三朝,特别是嘉靖二十六年至二十七年(1547年-1548年)曾大规模修筑甘肃境内长城。在河西走廊,明长城和汉长城,时而重合,时而分离,在大漠戈壁间,纵横奔驰,留下无数传说,也留下无数遐想。

  嘉峪关是明长城最西端的第一个关隘。嘉峪关始筑于明太祖洪武五年(1372年),最初只是个简陋的关城。明世宗嘉靖十八年(1539年),大明王朝走下坡路时,人们才开始修筑嘉峪关南北两翼的长城,有了这两条长城,彻底给河西走廊上了一把大锁。

  1975年,人们发现在嘉峪关附近的一段长城遗址上,在关城到石关峡的一段中有一个暗格,在这个暗格里竟然藏着一块石牌。这块石牌就是后来人们所说的“长城工牌”。

  这块“长城工牌”,高19厘米,宽11.5厘米,厚2厘米。两面阴刻楷书,共58字,正面竖刻两行字,共22字,正中刻“弟一工起”四个大字,右边刻“加靖十九年七月初一日起初十日止第一工”一行小字;背面文字分上下两部分,共36字。上部刻四个大字“蔡止梅起”。下部竖刻六行32个小字“一工李清队起,二工梅喜队,三工王元队,四工侯勋队,五工位宗队,六工张昙队止”。

  长城工牌暗含明长城修建“密码”

  长城是当时重大的“国防工程”,历代长城的修建,都有一套完整的管理制度,从设计勘察,到人员征调,再到材料准备,最后实地施工,都有着非常严格的管理制度。

  这件长城工牌上的文字,记载了当时长城施工的诸多细节。首先这块石牌的文字记载,验证了史书中关于明长城修建的人员调配方案。为修建长城,明朝政府不仅调动了大量民夫,而且调动长城沿线的驻军参与修建。当时,“凉州卫指挥蔡纪、山丹卫指挥纪纲、肃州卫指挥梅景,三人分计工程,各督乃事”。

  这就是“长城工牌”上的“蔡止梅起”的含义,蔡就是凉州卫指挥蔡纪,梅就是肃州卫指挥梅景。说明这一段长城是肃州卫指挥梅景督促修建的。据研究:从工牌的内容及工牌出土的地段可以推断,第一大工段约300丈,分为六个小工段,由六个施工队,在10天的时间内完成。

  由此可见,明长城的施工,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层层督促。不仅加快了施工进度,而且也便于以后追查责任。这也保证了明长城的修建质量。

  除了工具的改进以外,明长城在修筑技术标准上,也有大幅度的进步。

  首先,修建长城之前,对长城的地基进行清理。其次,打入永定柱。这种方法和今天水泥中加入钢筋相类似。古人把筑城中加入的木料,称之为永定柱。这是一种非常古老的建筑技术,也就是把碗口粗甚至更粗的木料,间隔一定的距离,打入地基中,然后再进行夯筑。

  在嘉峪关一带的明边墙中,人们发现,永定柱多用松木。在永定柱之间,还有一排排的芨芨草,然后一层层夯筑起来,屹立千年不倒的长城就这样修筑成了。

  第三个措施,土质处理。修筑长城夯筑墙体时,对土质有一定的要求。首先没有杂质,也就先要筛去砂石草根等等。然后,要在土里洒水,将土处理成半干湿状态。还有一个问题,如果在修筑过程中,墙体一旦垮塌了,倒塌墙体的土不能再用来夯筑新墙。这些只是一般长城墙体夯筑的土质要求。

  然而,等到修建嘉峪关这样的大型要塞时,一般长城墙体的夯筑标准就不够用了。嘉峪关城修筑时,用了“客土”。客土是古人的说法,指的不是原地的土,而是运来的土,这就更进一步保证了嘉峪关的坚固程度。

  这些古人的修筑技术和智慧,保证了明长城五百年来,依旧屹立在河西走廊。

  撰文丨王文元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精彩推荐

  • 【溯源甘肃】叱咤东汉王朝的凉州军事集团 【溯源甘肃】叱咤东汉王朝的凉州军事集团
  • 在126条股道上经受“烤”验 他们是微信朋友圈的“暴走族” 在126条股道上经受“烤”验 他们是微信朋友圈的“暴走族”
  • 兰州柳家营社区党群服务中心8月初启用 兰州柳家营社区党群服务中心8月初启用
  •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酒泉:戈壁农业谱新篇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酒泉:戈壁农业谱新篇
  • “石榴杯”甘肃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一廊一区一带”行动文艺巡演走进兰州新区(图) “石榴杯”甘肃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一廊一区一带”行动文艺巡演走进兰州新区(图)
  •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鲍大虎家的新房子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鲍大虎家的新房子
  •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平凉静宁:金果创富再出发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平凉静宁:金果创富再出发
  • 【专家建议】把制止餐饮浪费纳入文明餐桌治理 【专家建议】把制止餐饮浪费纳入文明餐桌治理

关注我们

中国甘肃网微博
中国甘肃网微信
甘肃头条下载
甘肃手机台下载
微博甘肃

即时播报

1   甘肃甘南办节揽客二十载 草原多彩民族
2   “中国彩虹山”张掖丹霞 天然“调色板
3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一位退伍兵的追
4   【“飞阅”中国】美不胜收!祁连山现“
5   甘肃肃南迎秋雪 夏秋冬三季景色“同框
6   甘肃陇南:因暴洪泥石流灾害中断的高速
7   甘肃省委网信办关于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
8   【你笑起来真好看】“要富,就和大家一
9   【你笑起来真好看】在脱贫攻坚一线绽放
10   【你笑起来真好看】用一支花开的时间孕
11   【你笑起来真好看】愈挫愈勇逐梦小康的
12   【你笑起来真好看】一个脑山村落的“嬗
13   【溯源甘肃】叱咤东汉王朝的凉州军事集
14   刘家峡水库今年泄洪水量已超26亿立方米
15   兰州市检查屠宰企业安全生产工作 8家屠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