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核学会2025年学术年会召开 共商核科技支撑高质量发展大计
9月17日,以“以核科技新质生产力,有力支撑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中国核学会2025年学术年会在兰州大学开幕。本次年会由中国核学会主办、兰州大学承办,汇聚了国家部委、地方政府、科研机构、高校、企业集团的千余名代表,共同探讨核科学技术前沿进展与产业未来方向,为推动核能和平利用、助力国家能源战略与科技强国建设凝聚共识与智慧。
李灿、陈和生、詹文龙、柴之芳、欧阳晓平、夏佳文、马余刚、唐立、赵红卫、叶国安、胡石林等11位两院院士参加会议。
开幕式上,甘肃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程晓波,中国核学会党委书记、理事长王寿君,兰州大学党委书记马小洁分别致欢迎辞。国家原子能机构副主任刘敬,生态环境部(国家核安全局)一级巡视员陈建平,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申彦锋,国家能源局核电司副司长李泽作主旨发言。中国核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刘建桥主持开幕式及全体会议发言环节。
开幕式上,还颁发了科技成就奖、青年科技奖、女科学家奖、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等中国核学会科学技术奖,同时,为突出贡献单位兰州大学和新成立的中国核学会快堆分会授牌。
中国核学会学术年会每两年召开一次,是我国核科技界学科设置最全、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学术交流平台。本届年会共设置了28个专业分会场、11个大会报告,收集论文900余篇。研讨主题覆盖核物理、反应堆工程、辐射防护、核化学、核医学、核材料、核能经济与政策等方向,是我国核学科领域规模最大、体系最完整的学术交流平台。会议期间还同步举办“精准‘核’力——医学科技赋能健康中国”核医学科普论坛、“核能 π青年:无限创新可能”青年论坛、“柔韧致远·核筑基石”妇女论坛,旨在推动核科技在全社会的认知度与参与度。
大会期间,柴之芳、赵红卫、叶国安、胡石林院士将分别作《精准放射诊疗》《强流离子加速器大科学装置及其应用》《锕系元素化学化工发展》《稳定同位素的应用》的主旨报告。此外,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玲龙一号”副总设计师秦忠、兰州大学副校长陈熙萌、西北核技术研究院院长邱孟通等专家学者也将分别作核技术在不同领域应用的专题报告,分享他们的研究成果与实践经验。
会议期间,我国核工业最新成就备受关注。数据显示,国内在运在建核电机组达112台,总装机1.25亿千瓦,规模全球居首,核电安全运行指标连续9年保持国际领先;自主三代核电“华龙一号”实现规模化应用,四代核电高温气冷堆商业化提速;“玲龙一号”多用途模块化小堆即将建成,海南昌江小型堆科技示范工程预计明年投运;核燃料自主保障能力取得突破,“国铀一号示范工程”产出首桶铀。今年恰逢核工业创建70周年,刚刚过去的9月12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表决通过《原子能法》,进一步彰显了我国发展核工业的国家意志。与会专家认为,我国核事业正进入规模化、多元化加速发展的历史阶段。
年会落地兰州,依托于甘肃省深厚的核工业积淀与兰州大学雄厚的核学科实力。自上世纪五十年代起,甘肃长期承担国家核燃料循环、核装备制造和核技术研发等战略任务。当前,甘肃正将核产业纳入全省现代化产业体系,加速打造千亿级核产业集群。兰州大学作为国内最早设立核专业的高校之一,已形成完备的核学科人才培养与科研创新体系,在核燃料循环、辐射防护、缪子成像、硼中子俘获治疗装置研发等领域取得重要突破。
此次会议为期3天,不仅为地方、企业对接顶尖核科技资源搭建了桥梁,巩固甘肃战略优势,更通过深入研讨基础科研、核能发展及核燃料循环等关键议题,汇聚行业智慧,为提升我国核科技创新能力、服务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记者 张云文)
- 2025-09-22祁连山草地碳循环研究取得突破
- 2025-09-22《陇原之光——在甘院士小传》发布
- 2025-09-22省农工院科技创新成就斐然
- 2025-09-22扎根西部存风骨 化雨丹心育栋梁 黄建平院士捐资百万倾情助力大气科学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