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马铃薯良种占全国半壁江山 从一场发布会看科技如何赋能传统产业高质量发展
记者 张云文
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的当下,科技创新已成为推动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动力。近日,以“科技赋能,薯光熠熠”为主题的“2025年中国·定西马铃薯大会”发布会在兰州举行。
会上,省农业农村厅等单位代表解读了产业现状与趋势,科技创新被反复强调。从种业创新到智能化种植,再到精深加工及全产业链提升,科技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赋能这一传统产业,将“小土豆”转化为支撑地方经济、保障粮食安全的强大引擎。
科技创新引领马铃薯产业转型
2024年,甘肃全省马铃薯种植面积867万亩、产量1153.5万吨,均居全国第3位。作为中国重要的马铃薯生产基地,立足资源禀赋,我省始终坚持将科技创新摆在产业发展的突出位置。
近年来,甘肃聚焦种质创新、技术突破、产业增效等多个关键环节,统筹布局新品种培育、高效栽培、智能装备应用等系列措施。甘肃省高度重视种业创新,积极利用先进生物技术,致力于培育抗晚疫病、耐旱、高淀粉等具有特殊优良性状的马铃薯品种,以满足鲜食、加工等多样化需求。自主选育的甘农薯7号、陇薯23号等品种产量普遍达到3吨以上。通过建设标准化、智慧化种薯繁育基地,甘肃省已建立起“原原种、原种、一级种薯”三级种薯繁育体系。每年为全国提供超过一半的马铃薯良种,为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据甘肃省种子总站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全省生产脱毒苗12亿株,原原种18.69亿粒,生产原种39.03万吨,一级种68.13万吨,甘肃省在马铃薯全产业链提升方面,建设了现代寒旱特色农业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形成由首席专家领衔,联合岗位专家和区域试验站共同攻关的科研模式。围绕良种繁育、高效栽培、加工副产物资源化利用等关键环节,甘肃省支持科研单位实施种业攻关和科技支撑项目,进一步赋能马铃薯产业发展。科技的深度融入,不仅提高了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更显著提升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实实在在地增加了农民的收益。智能化种植技术的推广,例如水肥一体化、精准灌溉等,使得马铃薯的生长过程更加可控,减少了资源浪费,提高了土地利用率。
定西经验彰显科技赋能成效
定西市素有“中国马铃薯之乡”之称,马铃薯产业已构建起涵盖良种选育、脱毒种薯繁育、标准化种植、专业农机制造、深加工及地理标志品牌营销的完整产业链。2024年,定西市马铃薯全产业链产值达254亿元,科技创新贯穿产业发展始终。
近年来,定西市不断加大自有品种培育和优质种质资源收集力度,保存了1500多份马铃薯种质资源,拥有自主品种13个,相关成果推广面积超500万亩。依托全国的最大脱毒种薯繁育基地,定西的优质种薯销往全国并进入国际市场,出口沙特阿拉伯等多个国家,实现了种业“走出去”。
定西坚持良种、良田、良技、良机、良法、良管配套,以“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联动模式促进了生产方式革新,标准化、机械化水平持续提升。目前,万亩级种植基地达16个,千亩级达160个,种植标准化率、机械化率分别超过80%与70%。科技应用贯穿产业全环节,为定西马铃薯的高产、优质和品牌化提供了强有力支撑。
国际合作拓展全球发展空间
在全球农业科技合作日益紧密的背景下,定西与国际科研机构的互动频繁。国际马铃薯中心亚太中心综合运营部主管李思梦表示,国际马铃薯中心亚太中心长期以来不断加强与定西的交流与合作,产学研一体化推进,推动定西马铃薯产业与国际马铃薯产业界的技术交流。
2024年,“国际马铃薯中心亚太中心(中国)甘肃工作站”挂牌,并与定西市签署科技合作协议,实现抗旱耐盐碱种质资源的引进与扩繁。国际化的技术与管理经验,为定西马铃薯突破发展瓶颈、打开国际市场提供了宝贵条件,也促使本土产业加速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
- 2025-06-24甘肃英雄帖招募全国创新力量 四十七项核心技术攻关待揭榜
- 2025-06-24兰州科技成果转化实现新突破
- 2025-06-24甘肃省10项重大成果角逐国家科技奖
- 2025-06-17兰大科研团队从沙漠植物中找到宝藏 让紫花苜蓿更耐旱更高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