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科普甘肃 >> 科普动态 >> 要闻速递

科技赋能希望田野 陇原奏响春天乐章

2025-03-24 10:01 来源:甘肃科技报

  记者 张云文

  一年之计在于春。

  随着气温回暖,甘肃省各地抢抓农时,全面掀起春耕生产热潮。从河西走廊到陇东高原,从沿黄灌区到寒旱山地,一幅以科技为笔、以土地为纸的春耕画卷正徐徐展开。

  全省上下深入贯彻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以新品种、新技术、新机械为抓手,通过科研支撑、技术下沉、政策保障,推动农业生产向集约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为全年粮食丰产和农业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政策先行:筑牢春耕“压舱石”

  2025年,甘肃省委、省政府将粮食安全作为“头等大事”,通过《稳定粮食生产行动方案》明确全年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4000万亩以上、总产量1260万吨以上的目标,并将任务逐级分解至市县、落实到田块。

  在春耕备耕部署上,全省坚持“早”字当头:2月初即完成冬小麦790万亩、冬油菜160万亩播种,秋覆膜800万亩;农资储备量达需求量的60%~77%,检修农机26万台套,确保物资与装备“双到位”。

  科技赋能:良种良法催生“春耕革命”

  甘肃省农业农村厅发布的《春播作物品种布局指导意见》,首次系统构建“主导品种+搭配品种+示范品种”三级体系。在河西走廊,耐密宜机收的“先玉”系列玉米与“陇薯”系列马铃薯形成互补;陇中旱塬重点推广抗旱抗寒的“兰天”小麦品种;沿黄灌区则布局高附加值的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

  全省推广的“全膜双垄沟播”“水肥一体化”“秸秆还田”等核心技术,使旱作农业区降水利用率提升至70%以上。在敦煌,水肥一体化技术让瓜菜亩均节水30%、节肥20%,日光温室改造项目使蔬菜供应周期延长4个月。陇南山区通过“引水上山”工程,将滴灌网络延伸至海拔2000米的梯田,马铃薯单产提升15%。更令人瞩目的是,搭载北斗导航的无人播种机在张掖玉米制种基地投入应用,播种精度误差小于2厘米,效率较人工作业提高8倍。定西市搭建的“智慧农业大数据平台”,整合气象预警、土壤墒情、市场行情等数据,为农户提供精准种植建议。酒泉市推广的“无人机+多光谱”监测技术,可实时生成作物长势图,指导变量施肥施药,减少农资浪费20%以上。

  人才下沉:科技特派员织就“服务网络”

  春耕期间,全省启动“千名专家联万户”行动,农业科研院所、高校专家与基层农技人员组成“科技特派团”,深入田间开展“把脉问诊”。甘肃省农科院专家在临夏州推广“黑膜覆盖+生物菌肥”马铃薯种植模式,破解连作障碍难题;甘肃农业大学教授团队在庆阳指导农户应用“小麦宽幅匀播机”,使亩均增产50公斤。这种“专家+示范基地+农户”的传帮带机制,让科技成果转化率提升至65%。

  兰州市公布50余名技术能手联系电话,实现“技术咨询24小时不打烊”。这种“线上答疑+线下蹲点”的服务模式,确保技术指导覆盖“最后一公里”。

  绿色转型:生态与效益的“双赢答卷”

  面对水资源约束,甘肃创新实施“工程节水+农艺节水+管理节水”组合拳:河西灌区推广膜下滴灌与智能调控系统,亩均节水40立方米;中部旱区通过“秋覆膜+保墒耕作”技术,将春季土壤含水量提高5个百分点。在污染防治方面,全省加大加厚地膜推广力度,生物降解膜使用面积突破300万亩,残膜回收率达85%以上。

  绿色生产理念已融入全产业链:定西马铃薯基地应用“蚯蚓肥+黄板诱杀”绿色防控技术,减少化学农药使用30%;陇南油橄榄园推行“林下养鸡”生态循环模式,亩均增收2000元。这些实践不仅守护了绿水青山,更让“甘味”农产品获得欧盟有机认证,加速走向全国及海外市场。

  科技兴农:书写新时代“陇上粮仓”

  春耕不仅是生产的开端,更是产业升级的起点。天水市依托苹果产业集群,推广“矮砧密植+机械采摘”模式,配套建设气调库和果汁加工厂,实现“种植—仓储—加工”一体化;陇西县的中药材育苗基地与制药企业签订订单,采用“企业供种+农户种植”方式,带动3万户药农增收。在文旅融合方面,敦煌策划“春耕文化节”,游客可体验传统农具耕作、参与现代农业研学,带动周边民宿、餐饮收入增长30%。

  2025年的甘肃春耕,是一场传统农耕文明与现代科技文明的深度对话。从智能农机驰骋田野到农技直播走进千家万户,从节水技术破解资源瓶颈到产业集群释放乘数效应,科技的力量正重塑着这片土地的生产方式。随着“现代寒旱农业先行基地”建设的推进,昔日的“苦瘠之地”正蜕变为充满创新活力的“希望田野”,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动乡村振兴贡献“甘肃方案”。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本网原创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