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科协职能优势 提升公民科学素质
省科协八大以来,嘉峪关市科协积极发挥职能优势,努力开拓创新,市民科学素质有了较大提升,有力推动了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加强顶层设计 公民科学素质水平稳步提升
注重整体谋划和顶层设计,提请市政府及时调整完成全民科学素质行动工作领导小组,印发实施《嘉峪关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实施方案(2021—2025年)》,成员单位由原来的35个增加至38个,在预算上安排人均1元的科普经费,确保公民科学素质行动有力有序、稳步推进。截至2023年末,嘉峪关市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比例由2020年的8.9%提升至11.6%,居全省14个市(州)第三位,比全省公民科学素质平均水平10.16%高1.44个百分点。
搭建创新平台 不断推动公民科学素质行动
精心安排部署,扎实开展各类科普主题活动,有效提升了公众科学素质。累计开展各类科普主题活动30余场,举办高层次科普报告会2场,发放各类宣传资料6万份,开展机器人表演20余场,受益人数达8万余人,在全社会营造“学科学、爱科学、讲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氛围。2023年,嘉峪关市科协被中国科协评为全国科普日活动优秀组织单位。
开展科普惠民行动,助力社区群众科学素质提升。市科协联合街道开展科普进社区、反邪教警示教育进乡村等活动,5年累计发放宣传资料1万余册,展出科普宣传展板800余块次;连续5年订阅《甘肃科技报》,赠送给3个乡镇及17个行政村的文化活动室和农家书屋,并联合农业农村局举办全市农民科学素质网络知识竞赛;充分发挥农村科普示范基地、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和省科协八大代表的作用,大力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累计培训农民群众1000余人次。
开展科技品牌赛事活动,着力提升青少年科学素质。依托科普大篷车巡展、流动科技馆等活动载体,积极组织广大师生参加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科普创新实验暨作品大赛、科普作品创作大赛等赛事,有效激发了青少年的科学兴趣和探究能力。5年累计4万余人次参与活动和赛事,160多项作品获得省级大赛奖励,20多件作品获得全国大赛奖励,嘉峪关市科协多次获评省级大赛优秀组织单位。
夯实阵地载体 不断推动科学素质建设
推动科普项目落地,夯实科普基础设施工程。发挥好省级“基层科普行动计划”奖补资金作用,指导10余个城市社区、农村科普示范基地、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等单位,加强基层科普设施和科普能力建设,购置电子图书,开展科普主题活动,引进和推广农业新品种、新技术,举办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有效助力基层治理和乡村振兴。
推进科普阵地和信息化建设,持续提升科普服务和供给能力。积极争取省科协科普信息化专项资金,建成VR科普体验馆。2023年认定命名4家农村科普示范基地、7家市级科普教育基地。方特欢乐世界旅游公司、西部重工等8家单位获评2024—2028年度甘肃省科普教育基地。截至目前,成功创建省级科普教育基地11个,培育市级科普教育基地15个,并定期向公众免费开放。
持续壮大科普人才队伍,助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积极吸纳大学生村官、农村致富带头人等担任科普宣传员,组织开展科技辅导员和科普信息员培训,实现镇村社区科普宣传员全覆盖。开展全市首席科普专家评选推荐工作,37名科技专家入库,聘任34名中小学科技辅导员。开展各类培训和志愿服务20余场次,助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
嘉峪关市科协立足“四服务”职责使命,攻坚克难,守正创新,持续推动全民科学素质建设,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嘉峪关实践新篇章贡献智慧和力量。
- 2024-05-24兰州化物所举办第二十届公众科学日活动
- 2024-05-24礼赞科学家 弘扬正能量
- 2024-05-24探索核宇宙的未来密码——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第二十届公众科学日活动见闻
- 2024-05-22首台商用低温版量子 钻石原子力显微镜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