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科普甘肃 >> 科普动态 >> 要闻速递

张永胜:肩负使命科技报国

2024-05-20 16:35 来源:甘肃科技报

  二十余年如一日,他始终将个人追求和国家战略需求相统一,聚焦摩擦和润滑领域国家战略需求背后的科学问题、“卡脖子”难题和前沿技术,开展了系统性的研究工作。他就是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张永胜。

  2001年,取得甘肃工业大学金属材料与热处理专业工学学士学位的张永胜,怀揣着对科技事业的憧憬和热爱,带着对中国科学院的向往,来到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工作。

  “薛群基、刘维民院士都是我们的人生导师,在科研的路上我们不敢有一点马虎和松懈。”在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工作的前7年,张永胜一边兢兢业业工作,一边认真学习业务知识。通过不懈努力,2008年他取得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物理化学理学博士学位。2013~2014年,他在美国西北大学从事合作研究。这对他来说,是一次人生的质变。

  多年来,他始终坚守在科研一线,从一名普通科研骨干成长为一名领军人才。同时,他十分重视人才培养、学术交流和科普工作,多次担任大会主席、组织国际国内重要学术交流、技术研讨会议,有效促进了我国和省内材料领域相关学科、工程及技术的发展。

  经过20多年的持续攻关,他提出了严苛环境服役高温润滑材料设计新原理,突破了传统陶瓷复合润滑材料力学性能与摩擦学性能难以协调的关键难题,攻克了高温(1200℃)、高速(30000rpm)工况润滑材料设计与制备关键技术,解决了传统润滑材料无法快速响应温度变化的技术难题,合作研制的可监测摩擦系数、漏油量的航空发动机密封系统模拟平台和模拟航天发动机密封工况的超高温(≥1400℃)水氧环境材料摩擦磨损测试装置,突破了高温、高速极端工况下润滑与密封性能的有效评价难题,加速了新材料的研发应用进程。先后发展了宽温域极端环境服役陶瓷润滑材料、高可靠石墨—金属复合润滑密封材料、仿生结构润滑材料等系列特种润滑材料与技术,有效解决了我国高技术装备中的极端润滑“卡脖子”难题。

  张永胜研究员自从接触润滑与密封材料研究工作以来,他带领团队凝心聚力、日夜兼程、集智攻关,在攻克一个又一个材料设计原理、突破一项又一项材料关键制备技术、掌握一种又一种材料在极端环境下的服役行为中,不断拓展视野、磨砺心志、锤炼技能。

  如今,张永胜兼任着中国科学院特聘核心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他是国家级人才计划入选者、甘肃省领军人才(第一层次)、“西部之光”优秀入选者、“青年创新促进会”优秀会员、中国科协“十大”代表。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