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科普甘肃 >> 科普动态 >> 要闻速递

一座草莓大棚的“奇思妙想”

2024-05-06 15:54 来源:甘肃科技报

  4月下旬,气温持续回升,多地草莓大棚陆续歇棚。可在山东省曲阜市福田生态农业园(下称福田农业园),每天仍有新鲜的草莓运往超市,并且可以持续到5月份。

  走进草莓大棚,便能发现其与众不同之处。这座长75米、宽12米的冬暖式大棚,其中一侧露出了一排通风口,山风穿过,留下阵阵凉意。  “建棚时特意预留了放风口,就是大棚一侧不用塑料膜封闭,只搭上棉被。”福田农业园负责人宋红亮解释,这个季节棚内温度已经达到30多度,要想继续生产草莓,就得给大棚降温了。

  “气温升高时,将棉被卷上去,利用穿堂风给室内降温,延长草莓开花、坐果、膨大的过程。”宋红亮介绍,在山区建大棚,比起常见的玻璃温室大棚,这种预留放风口的塑料大棚投入更小、见效更快。

  “玻璃大棚通过空调来降温,但考虑到气候,结合当前的草莓价格,这种方式就不合适了。”宋红亮掰着手指算起细账:拿电费举例,占地2亩的大棚,至少要配备4台功率为10匹的空调。每小时耗40度电,一天开10个小时,电费就要近300元,成本太高了,“考虑到地理位置和种植成本,我们用的这种大棚显然更具性价比。”

  大棚里种植了“白雪公主”等4个草莓品种,时下的采摘和批发价格分别为每斤20元和10元。虽不及旺季的价格,但胜在收获期长。

  福田农业园坐落于曲阜市吴村镇九仙山景区,属丘陵地,过去少有人耕种,几乎是片荒山。2019年,宋红亮来到这里,流转土地,开山垦荒。福田农业园是一二三产业综合体,园区内有4座大棚,占地10亩,种植了多种蔬菜水果,发展采摘和研学等项目。“改良了四五年,现在土壤的肥力和通透性都好了许多,基本满足作物的种植要求了。”宋红亮说,在贫瘠的土地上创造效益,他用尽了心思。

  大棚上覆盖的透光膜也颇有讲究,用的是转光膜。宋红亮介绍,转光膜可以吸收太阳光中的部分紫外光,将其转化为可被作物利用的光源,提高光的利用效率,也有利于提高作物的品质和产量。

  去年11月,他又对提高土地利用率进行了探索:在大棚中设置了30多个立体支架,每个支架上有2条平行的草莓槽,实行无土栽培。“搞农业本来就寸土寸金,这种方式能将土地充分利用起来,一座大棚能提高40%~50%的利用率。”宋红亮说。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