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科普甘肃 >> 科普动态 >> 要闻速递

2023年科技创新之城探索回顾丨融入首都发展大局 服务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2024-01-26 14:56 来源:新华网

  加快建设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对于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快形成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意义。2023年,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不断加快,助力首都科技经济融合发展,为新质生产力发展蓄势赋能。首都公民科学素质提升工作稳步推进,科学家精神旗帜飘扬,营造风清气正的学术环境,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扎实向前,建设工作成绩斐然。

  2023年5月31日,北京朝阳区东湖国际中心“国际科技组织总部集聚区”入驻仪式。(来源:北京科协)

  深入开展科学普及 构建公民科学素质高地

  科学普及工作对于营造一流创新文化生态,提升公民科学素质的作用是基础性的。建设一流创新文化生态、高水平公民科学素质是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必然要求。北京市坚持做好科学普及工作,营造一流创新文化生态,构建科学素质建设高地。

  北京市全面促进公民科学素质均衡提升,不断缩小城乡、区域和重点人群之间的科学素质差异,加大科普信息服务的定制化推送力度,整合优质科普资源下沉基层,有效增加重点地区、重点人员科普资源供给,推动科学教育资源均衡分布,提升市民整体科学素质。

  5月29日,“全国科技工作者日”科技为民志愿服务活动现场。(来源:北京科协)

  5月29日,丰台区“全国科技工作者日”科技为民志愿服务活动在万芳亭公园举行,活动以“点亮精神火炬 科技引领未来”为主题,弘扬志愿服务精神,推进科技创新成果和科学普及活动惠及大众。在科普志愿者的热情帮助和引导下,社区居民纷纷参与体验我国70年科技成果展览、科普小课堂展览等七大板块活动。科技科普志愿活动正活跃在北京的大街小巷,推动北京公民科学素质均衡发展。

  北京市坚持推动科普资源走向大众,发展创新文化,以科技馆之城建设为牵引,把科技发展与美好生活紧密结合,大力宣传展示生态科技、智慧科技等领域成果,推动科技创新与创造高品质生活有机结合,营造一流创新文化生态。

2023年,科技馆之城暑期联合行动之走进回天活动现场。(来源:北京科协)

  2023年,科技馆之城建设如火如荼,北京流动科技馆走进千家万户。暑假期间“科技馆之城暑期联合行动之走进回天”拉开序幕,活动设置科普展览、科学体验、科学实践等互动体验区,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科学实践活动,让市民在家门口就能获得高品质的科普服务,体会科学之美。北京市科普资源供给水平日渐提高,覆盖范围更加广泛,常态化的科普服务效应正在形成,市民在轻松愉快的科普体验中提升科学素养,全民科学素质稳步提升。

  全面强化价值引领 凝聚科技创新人才之力

  科技创新人才是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主体力量之一,没有一批勇于抢抓先机、勇担使命的科技创新人才,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北京市强调价值引领,重视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科学道德和学风作风建设,培育了一大批科技创新人才。

  在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方面,北京市广泛开展科学家精神宣讲活动,强化价值引领,弘扬家国情怀、担当作风、奉献精神,开展“最美科技工作者”遴选,引发全社会关注,科学家精神在全社会蔚然成风,成功鼓励科技创新人才传承老一代科学家爱国奉献、淡泊名利的优良品质,激励广大科技工作者勇攀科学高峰。

  北京科学中心举办的“众心向党自立自强——党领导下的科学家”主题展。(来源:北京科协)

  2023年,北京市科协重点打造弘扬科学家精神精品节目,推动科学家精神宣讲团建设。北京市科协联合新华网推出《小家大事》系列视频,引领公众走近来自数学、医学、农业等领域的基层科技工作者,讲述首都科技创新故事,弘扬科学家精神,激励科技工作者更好地服务国家和社会发展。5月30日,中国科协等7部门联合发布2023年度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认定名单,北京地区26家单位入选,在京全国基地已达52家。北京市科协以在京全国基地和北京市级单位为基础,不断壮大科学家精神宣讲团队伍,组织开展科学家精神进校园、进场馆、进企业活动百余场。

  在加强科学道德和学风作风建设方面,北京市持续开展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推动全国科学道德宣讲教育工作在北京落地,倡导通过学术交流强化同行评议,鼓励不同学术观点交流碰撞,促进作风学风转变,营造风清气正的科研环境。

  12月6日,北京市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主题座谈会与会领导与嘉宾参观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系列活动优秀案例展。(来源:北京科协)

  12月6日,2023年北京市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主题座谈会在京举行。座谈会以“科学点燃青春 学风点亮人生”为主题,来自首都地区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9个单位介绍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的经验做法,现场展出了13所大学的相关案例,与会专家分享了对于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的研究思考,深入探讨了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的实践路径。本次座谈会对于激发青年群体的科研与创新精神,营造首都良好科研生态和舆论氛围具有重要意义。

  推动科技经济融合发展 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在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过程中,科技创新必将推动产业创新,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必将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出新质生产力。北京市始终重视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过程中科技创新驱动科技经济融合发展,为新质生产力发展蓄势赋能。

  北京市瞄准高精尖产业发展优化服务布局,加强对重点产业关键核心技术路线图研究,推动科技界、产业界联合攻关,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医药健康、智能制造、节能环保等前沿领域,强化对新技术产业的集成服务,汇聚专家智力资源,有序推进院士专家服务中心、企业创新服务中心建设,动态开展需求诊断,常态化对接落地服务。

12月21日,科创中国·北京创新荟启动仪式现场。(来源:北京科协)

  12月21日,科创中国·北京创新荟启动仪式在京举行。创新荟充分发挥科协1852家科技组织优势,对接在京全国学会和科创中国在京资源,面向产业创新需求,创新组织模式,传播科技创新政策,服务企业科技创新主体,目前已有近300名科技专家、金融专家、知识产权专家和法律专家申请加入专家顾问团队,为创新主体提供专业化、体系化服务。

  北京市紧盯创新主体,完善企业创新服务机制,搭建平台推动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强化企业作为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成果转化的主体作用,全面服务企业创新能力提升,以“千人进千企”行动推动更多企业加入科技创新活动中。

  11月14日,“千人进千企”科创公共服务平谷区站点——农业中关村产业发展与产研融通需求对接交流会现场。(来源:北京科协)

  11月14日,“千人进千企”科创公共服务平谷区站点农业中关村产业发展与产研融通需求对接交流会在平谷中关村农业科技园举行。来自农业科技创新及科技服务领域的8位专家,企业、协会代表等60余人参加活动,万余人在线观看。活动聚焦强匹配、精服务、赋能量,服务区域科技创新主体,是北京市“千人进千企”科创公共服务的重要形式之一,凝聚专家智力资源,搭建精准对接交流平台,实现产学研融通,推动科技转化落地。

  北京作为我国科技基础最为雄厚、创新资源最为集聚、创新主体最为活跃的区域之一,正在充分发挥自身在教育、科技、经济、人才等方面的独特优势,引导社会各界力量融入首都发展大局,服务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为2025年基本建成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而不懈奋斗。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