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科普甘肃 >> 科普动态 >> 要闻速递

疼到骨头缝!关于乙流,这些信息你必须了解

2024-01-22 09:59 来源:科普中国

  【危险!#女子硬扛流感10天两个肺都白了#】近日,江苏51岁的陈女士患上流感,硬扛了10多天后,在挂水时突然昏倒。经CT检查,因肺部感染多种病毒,陈女士已经发展成重症肺炎,肺功能基本丧失,严重呼吸衰竭,随时有生命危险。

  继支原体肺炎、甲型流感(甲流)之后,近日乙型流感(乙流)又受到公众关注。

  在社交平台上,一些人分享了自己感冒发烧的过程:持续高烧不退,全身肌肉关节酸痛,转阴后仍持续乏力。

  有网友对比流感及新冠症状后表示:“乙流是‘王中王’,全身疼,连骨头缝里都疼。”

  国家流感中心发布的2024年第1期《流感监测周报》(2024年1月1—7日)显示,甲型流感(甲流)比例明显下降,乙型流感(乙流)占比有所上升。多数人群感染乙流后,经过治疗会很快恢复,但部分人群会发展成重症或危重症,临床医生一定要注意鉴别。

  出现以下情况之一者为重症病例

  1.持续高热>3 d,伴有剧烈咳嗽,咳脓痰、血痰,或胸痛。

  2.呼吸频率快、呼吸困难、口唇发紫。

  3.反应迟钝、嗜睡、躁动等神志改变或惊厥。

  4.严重呕吐、腹泻,出现脱水表现。

  5.合并肺炎。

  6.原有基础疾病明显加重。

  7.需住院治疗的其他临床情况。

  出现以下情况之一者为危重病例

  1.呼吸衰竭。

  2.急性坏死性脑病。

  3.休克。

  4.多器官功能不全。

  5.其他需进行监护治疗的严重临床情况。

  满足以下标准中1条及以上可认****为是重症高危人群。

  1.妊娠或产后4周女性。

  2.免疫功能低下人群。如患有肿瘤以及免疫功能抑制或缺陷(如长期使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艾滋病毒感染病例,尤其是CD4+T细胞 <200×106/L)的患者。

  3.伴有以下基础疾病病例: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如哮喘、气管肺发育不良、囊性纤维化、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心血管系统疾病(高血压病除外)、肾病、肝病、血液系统疾病、影响呼吸道分泌物清除能力的神经系统和神经肌肉疾病(如认知功能障碍、脊髓损伤、癫痫发作、神经肌肉障碍和脑瘫)、代谢及内分泌系统疾病。

  4.肥胖病例(体重指数>30 kg/m2)。

  5.65岁及以上人群。

  为什么感染乙流后会骨头疼?

  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呼吸内科副主任医师林桦解释,“由鼻病毒、腺病毒、流感病毒等致病菌感染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患者可出现全身酸痛、乏力等。当致病菌进入机体后会破坏免疫力,同时释放炎症介质,如前列环素等,炎症介质会随着血液循环遍布全身,当作用于骨头时,会导致患者出现骨头疼的情况。此外,致病菌可引起骨骼肌痉挛、收缩,如果刺激到周围中枢神经,部分患者也会出现骨头疼的情况。”

  区分甲流还是乙流,可以从症状轻重上判断吗?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呼吸科学科带头人钱莉玲表示:“在来就诊的患儿群体来看,甲流和乙流导致的症状没有明显的差别,重症监护室的比例也没有显著的差异,都是起病急、会突然出现高热、畏寒、咽痛、咳嗽、全身肌肉酸痛等症状,体温可以在数小时至24 h内升达高峰,达到39~40℃甚至更高,简单概括起来就是‘一烧’(发烧)、‘二痛’(肌肉酸痛)、‘三乏’(全身乏力)。”

  如何把握抗流感病毒治疗时机?

  重症或有重症流感高危因素的流感样病例,应当尽早给予经验性抗流感病毒治疗。发病48 h时内进行抗病毒治疗可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缩短住院时间;发病时间超过48 h的重症患者依然可从抗病毒治疗中获益。非重症且无重症流感高危因素的患者,应当充分评价风险和收益,考虑是否给予抗病毒治疗。

  抗病毒药物如何选用?

  根据作用机制,目前的抗病毒药物主要可分为神经氨酸酶抑制剂、血凝素抑制剂和RNA聚合抑制剂等。我国目前已批准的主要抗流感病毒药物见表1。 表1 神经氨酸酶抑制剂、血凝素抑制剂和RNA聚合抑制剂临床应用策略与方案

  参考文献:

  [1]中国医师协会急诊医师分会,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中国急诊专科医联体.成人流行性感冒诊疗规范急诊专家共识(2022版)[J].中国急救医学, 2022,42(12):1013-1026.

  [2]成人流行性感冒抗病毒治疗共识专家组.成人流行性感冒抗病毒治疗专家共识[J].中华传染病杂志,2022,40(11):641-655.

  [3]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流行性感冒诊疗方案(2020年版)[EB/OL].http://www.nhc.gov.cn/yzygj/s7653p/202011/a943c67d55c74e589d23c81d65b5e221.shtml,2020-10-27.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