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科技创新之城探索回顾|在前沿科技领域播撒创新之种
前沿科技不仅在国家科技创新中具有重要地位,而且是加快科学向技术转化、实现重大基础研究成果产业化的关键环节。北京市坚持通过多渠道引领公众了解前沿科技领域历史性成就。
目前,北京市正着力打造高水平前沿科技展示交流平台,构建有利于前沿科技发展的创新生态,支撑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2023中关村论坛开幕式发布了包含新一代256核区块链专用加速芯片、新一代量子计算云平台、国际科技组织落地北京等在内的十项重大科技成果;中关村国际前沿科技大赛聚焦生物医药、人工智能、集成电路、大数据与云计算、智能制造与新材料等重点领域;全国科普日期间集中展示了大数据、人工智能、元宇宙、量子科技等前沿科技,载人航天、探月探火、深海深地探测、超级计算机等重大成果……

2023年9月17日,全国科普日北京主场活动展区展出的嫦娥五号再入返回飞行试验任务返回器。(来源:新华社)
前沿科技领域创新意义深远
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科技对于中国式现代化的作用是基础性、战略性的,从战略层面将科技创新服务于中国式现代化高质量、高效益发展,是对科技创新赋能中国式现代化的深层认知的重要表现。
前沿科技有助于释放社会生产力,夯实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前沿科技领域突破对支撑国家发展战略,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要作用。2023年,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谢旗团队与中国农业大学于菲菲团队、华中农业大学欧阳亦聃团队联合十家科研机构、高校、企业合作首次揭示了作物主效耐碱基因及其作用机制。该研究发现了影响高粱、水稻等粮食作物耐盐碱性的关键基因及其发生作用的机制,这一发现可以帮助人们显著提升高粱、水稻、玉米和谷子等作物的耐盐碱性,具有重大应用前景,有望为支撑我国国家粮食安全中盐碱地综合利用的国家战略发挥重要作用。
前沿科技是人类探索未知世界,解决重大发展问题的重要工具。2023年10月,清华大学集成电路学院教授吴华强、副教授高滨团队基于存算一体计算范式,研制出全球首款全系统集成、支持高效片上学习的忆阻器存算一体芯片,其拥有卓越的能效优势,揭示了人工智能时代下边缘学习的新范式,为突破冯·诺依曼传统计算架构下的能效、算力瓶颈提供了一种创新发展路径。
北京市一直高度重视前沿科技的发展,在政策、资金、人才等方面进行倾斜,大力推进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北京在高被引论文、PCT专利、大科学装置等方面都具有突出优势,多项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围绕量子、区块链、人工智能等领域,建立8家世界一流的新型研发机构;并发挥在京高校和科研院所作用,建设了7家国家技术创新中心、3家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78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为前沿科技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创造了良好的软硬件条件。
社会大众高度关注并支持前沿科技领域创新成果
我国前沿科技创新成果需要更广泛惠及人民,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北京社会大众对前沿科技领域创新成果表示高度关注与强烈支持。北京市坚持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不断扩大社会大众了解前沿科技、享受前沿科技的渠道。

“科技大篷车”进校园活动上,学生们在和机器狗互动。(来源:新华社)
社会大众充分认可前沿科技创新成果的重要意义和价值。我国科技实力正在从点的突破迈向系统能力提升,科技创新取得新的成就。
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取得重要进展,战略高技术领域取得新跨越,高端产业取得新突破,科技在民生科技领域取得显著成效,国防科技创新取得重大成就。北京地区公众普遍能够认知到前沿科技创新成果的价值以及开展科技创新的必要性,愿意积极参与前沿科技成果创新。
北京科普发展与研究中心与新华网联合发起的调查显示人工智能等成为公众最为关注的前沿科技领域。科技创新速度显著加快,以信息技术、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兴科技快速发展,大大拓展了时间、空间和人们认知范围,人类正在进入一个“人机物”三元融合的万物智能互联时代。

2023中关村论坛系列活动,北京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大会现场。(来源:新华网)
人工智能技术正逐渐渗透到我们生活的各方面,并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在医学领域,人工智能可以分析大量的医疗图像和数据,帮助医生更准确地诊断疾病,并提供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在制造业领域,人工智能可以帮助制造商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优化供应链和改进产品质量……
网络、新媒体等正在成为公众获取前沿科技领域创新成果的重要渠道。《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23》蓝皮书指出,截至2023年6月底,中国网民规模达10.79亿人,2023年中国互联网发展指数综合排名中,北京的互联网发展水平位居全国前列。目前已有近400位认证教授入驻抖音,45位院士、4位诺奖得主在平台上分享科学理论和研究成果,他们分享的尖端科技知识吸引数千万人次观看。
北京始终坚持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全面谋划科技创新工作,面向新时代,始终坚持科技创新以人民为中心,让公众更广泛更深入了解我国科技领域创新成果,增强民族自信和自豪感。到2025年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基本形成,将成为世界科学前沿和新兴产业技术创新策源地、全球创新要素汇聚地,北京乃至全国的公众将更好地从前沿科技领域创新成果中受益。
- 2024-01-16边缘AI新纪元正在到来
- 2024-01-16兰州市科技情报研究所发挥特长打造科技情报特色数据库
- 2024-01-15大模型发展亟需高质量“教材”相伴
- 2024-01-15多种病原体混合感染如何应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