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纪检监察机关强化实战实训 “学完就能练,练完就见效”

甘肃省纪委监委常态化开展审查调查实战能力培训,不断提升纪检监察干部依规依纪依法履职能力水平。图为日前,该省纪委监委第十审查调查室干部结合培训所学,对问题线索进行分析研判。王彬 摄

甘肃省张掖市通过实战实训锤炼纪检监察干部过硬本领。图为近日,该市甘州区纪检监察干部在一线走访,了解医保基金管理使用情况。李乾刚 摄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着力加强纪检监察工作规范化法治化正规化建设,不断提高正风肃纪反腐能力,打造忠诚干净担当、敢于善于斗争的纪检监察铁军。甘肃省纪委监委坚持贴近实战、服务实战,以一线实训为抓手,聚焦九大板块内容,精心构建“实训提炼方法、方法规范实践、实践反哺实训”的全链条培育体系,引导纪检监察干部强业务、重实操、练本领,切实提升依规依纪依法履职能力水平,为打好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总体战提供坚实能力支撑。
紧扣办案实际,精准施教解惑
自今年3月18日启动以来,甘肃省纪委监委的审查调查实战能力提升班每周二准时开讲。凭借其精准对接实战的“硬核”内容,已从一项常态化培训,跃升为该省纪检监察干部队伍能力建设的必修课。6个多月来,培训班几乎场场爆满。
“课堂上拆解的都是当下办案最常遇到的困难,比如省检察院老师讲的‘到案经过’,对后续定罪量刑影响很大,从检察部门视角帮助我们更规范、高效地办案。”该省纪委监委第十审查调查室干部董海利说,实训有针对性地破解痛点,是实打实的“学完就能练,练完就见效”。
审查调查能力水平直接关系到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从近些年调研情况来看,“办案综合能力不强”“核心业务依赖少数骨干”“知识结构单一”等问题在该省不同程度存在着。对此,省纪委常委会高度重视,将实战能力提升班纳入干部培训计划,将审查调查能力提升列入班子成员调研课题,由主要负责同志“点题”定方向、设目标、提要求,分管领导全程跟踪指导,多部门协同推进,优化完善培训体系,着力打造精品培训项目。
审调实训面向该省纪委监委机关及派驻机构干部,各专案组成员,省管企业、省管高校及中央在甘单位纪检监察干部,涵盖思想政治、实战实用、综合素质、科技赋能、案件质量、以案促改促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纪法贯通和法法衔接、各类监督贯通九大板块,贯穿监督执纪问责业务全链条,着力提升干部专业素质水平。
“授课讲师主要来自委机关各厅部室及派驻机构,业务骨干纷纷走上讲台‘传经送宝’,传授多年纪检监察工作中积累的好经验、好做法。”该省纪委监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介绍,考虑到办案人员的多领域知识需求,同步邀请司法、审计、金融等领域专家授课,聚焦形势任务、实务研究进行解读、辅导,课后设置问答环节,强化互动交流。
随着审调实训的深入开展,将审查调查实务拆解成一个个具体环节,把每项工作的标准流程、模板清晰呈现给参训学员。从谈话突破的策略技巧到笔录制作的规范要求,从证据审核的关键要点到数据分析的实战运用,每一个知识点都紧扣办案实际,每一项技能都指向解决问题。
“这样的系统培训对基层太难得了。”每次上课,庆阳市烟草专卖局纪检监察科干部李保锋都提前到报告厅等待开课。经过4个月的学习实践,他已成长为能够独当一面的办案人员。
“第9期实训中关于笔录制作的‘少问多答’原则让我印象很深。结合这几个月的跟案经验,我自己又总结出聚焦核心问题、深度挖掘的方法。”李保锋分享道,或许一堂课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但持续的知识沉淀与实践反思,确实大大缩短了基层纪检监察干部的成长周期。
带着问题学、跟着实战练,学员们将课堂上的“干货妙招”转化为办案中的“硬功实招”,让规范化法治化正规化要求渗透到基层纪检监察工作各环节,有效推动纪检监察干部队伍能力整体提升。
破解实战难题,促进教学相长
5月29日晚10时,忙碌了一天的甘肃省纪委监委专案组成员刘金鹏终于松了口气——某国有企业相关负责人重大贪污贿赂案件取得阶段性突破。
“这‘谈话突破四步法’真是破局利器!”刘金鹏翻开笔记本,上面密密麻麻记着第5期审调实训的核心要点。此前,因资金脉络复杂、被审查调查对象拒不配合,案件查办一度陷入僵局。
恰在此时,该省纪委监委第十一审查调查室副主任任宗虎以“如何做好谈话突破工作”为题,系统解析了全流程策略,让刘金鹏和同事们深受启发。专案组依训施策,不到1个月就突破了被审查调查人的心理防线,查清了其挪用公款用于个人投资的违纪违法事实。
实训成效如何,最终要靠办案实绩来检验。审调实训坚持办案引领,突出问题导向,围绕谈话突破、笔录制作、调查取证、证据审核等环节传授经验,通过贴近实战、服务实战的精准“滴灌”,帮助干部练好“基本功”,依规依纪依法安全文明办案,守牢案件质量“关口”。
当前,信息化手段已成为提升案件办理质效的重要支撑。为实现技术“强兵”,该省纪委监委推动大数据赋能与审查调查业务深度融合,围绕如何科学、高效、精准使用各类大数据分析系统的实践应用开展培训,帮助办案人员高效收集分析数据,追踪资金流向、锁定密切关系人,有效增强查办案件的穿透力。
基层经验在实训中同样扮演重要角色。“以前总觉得培训讲的都是‘高大上’的理论,直到这次把派驻纪检监察组‘一月一主题’监督的做法搬进课堂,才发现基层的‘土办法’也能变成教科书里的活案例。”前不久,在互动环节,庆阳市宁县纪委监委驻县公安局纪检监察组组长邵秉锋分享了“一月一主题”监督及相关实战心得。
从学员变讲师,像邵秉锋这样的基层干部不在少数。审调实训预留30%的课程份额给基层一线干部,鼓励他们带着案例上讲台。白银市会宁县纪委监委第二纪检监察室主任姚强结合审查调查电子数据取证和大数据分析的实战经验,总结出惠农资金数据分析法,有效解决了手工对账效率低下的问题,被纳入《甘肃省审查调查高质量发展实务手册》。
“基层干部最懂基层情况,他们摸索的方法往往直戳问题要害。”该省纪委常委、监委委员孙振宇介绍,实训团队定期深入县区、乡镇收集“实战方法”,将23个基层原创的工作法汇编成《审查调查一线锦囊》,其中“村监会成员反向问询技巧”“产业项目资金流向追踪图”等方法,已被纳入全省实训精品课程库。
突出系统施策,深化成果运用
从个案查处延伸至全面治理,审查调查工作本质上是一项贯彻“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方针的系统工程。围绕做好案件查办“后半篇文章”,甘肃省纪委监委将以案促改促治理念贯穿审调实训全过程,将培训效能深度融入监督执纪执法全链条,着力锻造政治素养过硬、办案技能精湛、创新意识突出的复合型审查调查队伍。
今年4月,张掖市甘州区纪委监委在查处上秦镇上秦村原村委会主任曾某某严重违纪违法案过程中,参训学员深入参与,准确把握风腐同源特征,精准识别案件背后的制度漏洞与监管盲区,推动相关部门出台农村集体“三资”监管、财务管理等8项制度,实现了“查处一案、警示一片、规范一方”的综合效果。
“过去一些办案人员将审查调查简单等同于‘办案子’,忽视了思想政治工作和治理使命。”孙振宇说。为此,审调实训专门设置“以案促改促治”模块,系统讲解如何通过“三报告”,即审查调查报告、专案总结报告、专案剖析报告,深化案件剖析,推动教育忏悔、政治生态分析、机制漏洞排查、纪检监察建议落实等全流程工作,引导干部树立“从立案之初就谋划以案促改”的责任意识。
持续探索中,审调实训中形成的有效做法正逐步转化为制度规范,成为该省纪检监察机关的工作指南。针对个别初核阶段程序不规范、证据收集零散等问题,该省纪委监委组织办案骨干梳理500余起案例,提炼形成《重要问题线索初步核实工作实务手册》,将谈话突破、调查取证等关键环节拆解为9步36项具体指引。庆阳市纪委监委在核查某县民政系统优亲厚友问题线索时,严格遵循“外围取证优先于正面接触”的原则,仅用15天就查清23名干部违纪事实,办案效率提升40%。
目前,《甘肃省审查调查高质量发展实务手册》正在编纂中,已吸纳“数据分析技术”等16项实训成果,预计年底前完成全省征求意见,进一步筑牢规范办案的制度根基。
办好实训,但不止步于实训。该省纪委监委还启动“双百工程”,计划3年内培育百名优秀讲师、百件精品课件,推动成熟课程向更高平台输送,讲好甘肃办案故事,贡献甘肃智慧。
甘肃省纪委副书记、监委副主任邓海涛表示,“通过实训,我们不仅传授知识技巧,更要锤炼政治忠诚、培育系统思维、涵养治理智慧。唯有将培训成果转化为穿透腐败的‘火眼金睛’、破解难题的‘金钥匙’、推动标本兼治的‘手术刀’,才能真正实现以训促战、以战强能,确保每一起案件都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
参训感言
——课堂上拆解的都是当下办案最常遇到的困难,比如省检察院老师讲的“到案经过”,对后续定罪量刑影响很大,从检察部门视角帮助我们更规范、高效地办案。
——实训有针对性地破解痛点,是实打实的“学完就能练,练完就见效”。这“谈话突破四步法”真是破局利器!
——这样的系统培训对基层太难得了。第9期实训中关于笔录制作的“少问多答”原则让我印象很深。结合这几个月的跟案经验,我自己又总结出聚焦核心问题、深度挖掘的方法。
——以前总觉得培训讲的都是“高大上”的理论,直到这次把派驻纪检监察组“一月一主题”监督的做法搬进课堂,才发现基层的“土办法”也能变成教科书里的活案例。
- 2025-09-28文县:深化片区协作 提升基层监督执纪质效
- 2025-09-28强化政治监督,推动高质量完成"十四五"答卷 为创新清障 为发展护航
- 2025-09-28因地制宜护航特色产业发展 以产业兴旺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 2025-09-28以大数据信息化赋能正风反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