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廉政频道 >> 廉政文化

不为已甚 | 话不说满,事不做绝

2025-09-19 18:04 来源:甘肃纪检监察网

  【说古道今】  

  《孟子·离娄下》:“孟子曰:‘仲尼不为已甚者。’”意思是,孔子不做太过分的事情。朱熹集注引北宋哲学家杨时的话说:“言圣人所为,本分之外不加毫末。”这句话是说,圣人的所作所为,在本分之外不会有一丝一毫的加码。后世即以“不为已甚”为典,谓为人处事不能太过分、太离谱。《朱子语类》卷五七:“称人之善,不可有心于溢美;称人之恶,不可溢恶,皆不为已甚之事也。”溢美,即过分赞美;溢恶,即过分指责。  

  《论语·泰伯》:“子曰:‘好勇疾贫,乱也。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乱也’”意思是,以勇敢自喜却厌恶贫穷,是祸乱。对于不仁的人,痛恨太甚,也是祸乱。凡事皆有度,恨之有度,爱之亦有度。《孔子家语》载:曾子锄瓜的时候,不小心把瓜苗的根锄断了。他的父亲曾皙非常生气,举起一根大棍就打他的背。曾子不躲不跑,结果被打倒在地,不省人事,很长时间才苏醒过来。

  曾子以孝出名,但孔子听了这件事后非常生气,甚至拒见曾子。曾子自认为做得对,便托人向孔子请教,孔子就说:“昔瞽瞍(gǔ sǒu)有子曰舜……小棰则待过,大杖则逃走。故瞽瞍不犯不父之罪,而舜不失蒸蒸之孝。今参事父,委身以待暴怒,殪(yì)而不避,既身死而陷父于不义,其不孝孰大焉?”大意是,瞽瞍有一个儿子叫舜,瞽瞍用小木棍打舜时,舜就站在那里忍受;瞽瞍用大木棒打舜时,舜就逃跑了,因此舜的父亲没有背上不义之父的罪名,舜也没有丧失为人之子的孝心。曾参侍奉父亲,把身体交给父亲任其暴揍,往死里打也不躲避,如果他真的被父亲打死了,就把父亲陷于不义之地了,相比之下哪个更为不孝呢?曾子听到这番话后,才知道自己犯了大错,于是登门向孔子谢罪。

  俗话说:话不说满,事不做绝。一个人对自己的言行要有所约束,如果不能恰到好处,起码也要适可而止。喜欢走极端,热衷于无所不用其极,结果只会让事情变得更糟糕,问题变得更复杂。“服从不盲从,到位不越位”,不仅是一种职场规范,也是一种道德约束。

  (尚之)

  【草木清芬】

  名称:蛇床

  分布:陇南、天水、甘南、定西、平凉

  简介:蛇床,一年生草本。花期4-7月,果期6-10月。果实药用,称“蛇床子”,具有祛风燥湿、杀虫止痒、温肾壮阳等功效。

  (植物资料由西北师范大学白增福、陈学林提供)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本网原创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