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县:强力纠治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突出问题
“以前村集体的资金咋花的,我们都不太清楚,现在村里月月公开村务,每一笔都明明白白。”近日,陇南徽县高桥镇村民李大哥说道。李大哥口中的变化,源于对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突出问题的强力整治。
今年以来,徽县纪委监委把深化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突出问题整治作为夯实乡村振兴根基、促进乡村治理的有效抓手,聚焦村级资金管理混乱、资产资源底数不清、工程项目监管乏力等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多维发力,靶向监督,纠治了一系列突出问题,提升了常态长效整治水平。
“徽县嘉陵镇周咀村党支部原书记舒某某将收取的村集体机动地补助资金1万余元未纳入村委会集体账户统一管理,坐支于村务开支,受到党内警告处分。”县纪委监委通过案件查办强震慑,深化“片区协作”和对村巡察,对全县15个乡镇全覆盖监督检查,移交虚列套取、资金侵占、失管漏管等问题线索18件。截至目前,“三资”领域共查处问题15件19人。
为充分发挥近距离监督优势,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县纪委监委督促乡镇纪委加强对村务监督委员会、村民理财小组人员村集体“三资”管理业务培训,全面加固基层监督体系,有效遏制村集体“三资”坐收坐支、侵占挪用等行为。
“以前村里的资产资源底数不清,现在规范运用覆盖县、乡两级的农村集体‘三资’监管平台,实现了资产资源实时查询、实时分析、实时监管。”县农业农村局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全县共监管农村集体资金、资产11.4亿元、资源405万亩。
针对农村集体财务管理、经济合同、集体债务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县纪委监委督促各乡镇对213个村的集体“三资”全面清查,通过查阅账目、实地核查、走访群众等方式,精准发现并督促整改各类问题20条,化解村级债务58.83万元。
同时,盘活村集体“三资”,激活村级造血功能。聚焦为民办实事,该县纪检监察机关督促盘活栗川镇闲置门面房和永宁镇河滩地,指导帮扶高桥镇李坪村股份经济合作社规模化发展蔬菜种植103亩,收入15万元,为本村80余名劳动力提供增收岗位,实现人均增收3200余元。
县纪委监委坚持“查改治”一体推进,督促县农业农村局健全制度体系,印发《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制度》,制定符合村情的财务管理制度和资产经营管理制度,明确资产登记、合同管理、债务管控等规范,切实从源头堵塞漏洞,实现常态长效治理。(供稿 张丽娟 编辑 张莉)
- 2025-09-10临夏市:多管齐下 提升信访举报工作质效
- 2025-09-10渭源:织密筑牢基层“监督网”
- 2025-09-09民乐:履责清单助推派驻监督提质增效
- 2025-09-08镇原:点题监督 办好群众“心上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