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廉政频道 >> 廉政要闻

诗说廉语 | 好好先生切莫为

2025-09-08 15:21 来源:甘肃纪检监察网

  元结是盛唐时期著名文学家、政治家。安史之乱后,他先后担任过湖南道州刺史和广西容州刺史。道州和容州处于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大乱之后满目疮痍,民不聊生。元结有崇高的政治理想和坚强的政治定力,又有实干精神和亲民思想,还有良好的个人操守和清晰的施政方略,所以能够在短期治理后,让两地民生得以改善,民力得以恢复。其治绩获得当时朝廷和民间的一致认可,后世对他的政绩评价也很高。元结的许多诗文都反映了他的可贵品质,这首诗便是其中之一。

  这首诗出自他的一篇寓言体短文《恶圆》,意思是厌恶圆滑。诗句语气坚定、态度鲜明,有点斩钉截铁的意味。他说,宁可处世方正而沦为皂吏,也不愿处世圆滑而升为公卿。宁可处世方正而受尽屈辱,也不愿处世圆滑而显耀荣华。短短四句十八个字,就刻画出一个倔强、傲岸的君子形象。元结这里提到的方与圆,直指官场习气。做官就应该行事方正,讲原则、有底线,应该实事求是、担当实干;不应该行事圆滑,应该不作秀、不唯上、不虚浮,不苟且。正因他有这样特立独行的操守,才能在极端艰难的境况下做出非凡的政绩。

  元结对于县令和刺史这两个基层官职的重要性有着深刻认识。他在《道州刺史厅壁记》写道:“凡刺史若无文武才略,若不清廉肃下,若不明惠公直,则一州齿类皆受其害。”他认为一州之刺史,首先要有文才武略,才能保境安民,物阜民康;其次要做到清廉,才能整肃纪律,畏服下属;还要处事公开公正,关爱百姓,才能形成合力。这三条要求,后世评价很高,被奉为吏治教科书。

  元结还写下《县令箴》,提出对县令角色的定位和认识:“古今所贵,有土之官。为其动静,是人祸福。”他认为,自古至今,最被看重的就是县令这个直接对百姓发号施令的有土之官,因为县令的动静行止,就能决定百姓的冷暖祸福。所以在日常行政中,不能因个人喜怒而行赏罚,既不能“太简”,也不能“太宽”,要做到“既明且断,直焉无情;清而且惠,果然必行”。也就是县令既要明察又要决断,刚直而不讲情面;既要清廉又要惠及百姓,有令必行,有诺必践。那么如果上司处处掣肘怎么办?他的回答是:“辞让而去,有何不可。”这个回答与他的《恶圆之士歌》的主旨是完全一致的。

  遇事讲原则还是讲圆滑,说到底是人品问题,更是党性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产党人讲党性、讲原则,就要讲斗争”,“在原则问题上决不能含糊、决不能退让,否则就是对党和人民不负责任,甚至是犯罪”。对照元结写的这首官场操守宣言书,今天的党员领导干部和公职人员都应该引起深思,见贤思齐,真正做到坚持原则,力戒圆滑,在斗争实践中提纯品质、强化党性。诗以赞之:

好好先生切莫为,高高挂起事成非。

担当二字铭心上,誓把原则努力培。

  (廖海洋)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本网原创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