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说廉语 | 耐得清寂始从容

提起历史典故“曹刘”,人们首先可能会想到曹操和刘备,辛弃疾在他的词里称赞三国英雄孙仲谋时,让这一对天下枭雄来做衬托。其实,还有一对“曹刘”,在中国诗歌史上熠熠生辉,这就是曹植和刘祯,他俩是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是五言诗的“冠冕”。
刘祯生当东汉末年的乱世,号称神童,很有辩才,成年后依归曹操集团。他与曹丕有莫逆之交,文学才华为世所称赏,位列“建安七子”,作品很能体现苍劲、峭拔的“建安风骨”。他具有耿直、狷傲、廉洁、清高的个性和情操,与他的作品十分契合。至为可惜的是,在当时的一场席卷中原的大瘟疫中,他未能幸免,去世时只有29岁。
刘祯的代表作是《赠从弟》三首,都是咏物诗,分别写萍藻、松柏和凤凰,其中第二首写松柏,最为脍炙人口。山顶亭亭一松,显得挺拔、傲岸,谷中瑟瑟寒风,显得凄冷、萧瑟。无论风声多么盛大,松枝始终苍劲。前四句将松与风对立拉出,松是君子之像,正义力量;风是小人之态,邪恶势力。这种隐喻、衬托的表现手法,在后世咏物言志诗中很常见,但在五言诗发轫的建安时期,刘祯这种写法是具有开创性的。两个“一何”,斩钉截铁,态度鲜明,增加了气势。下面两句,无论冰霜多么惨冷、凄切,松柏永远端正、青翠。这里,进一步引入冰霜,但依然无法使松柏屈服。最后两句,在上面各句层层递进、反复渲染之后,得出结论:不是松柏没有遭受到风霜严寒的折磨,而是它天然就能耐住严寒。松柏不惧风霜、耐得严寒,这是松柏的秉性;志士仁人不畏艰难、抵抗侵蚀,这是志士仁人的初心。至此,志士仁人的伟岸形象浑然而出。
“打铁必须自身硬”,体现的就是松柏精神。党员干部加强自身党性修养,练好内功,坚守初心,才能成为亭亭山上松;不畏劲风,不惧冰霜,抗得侵扰,耐得寂冷,才能有所作为,行稳致远。诗以赞之:
须为雪里不凋松,莫做人间变色龙。
砥砺风霜培浩气,耐得清寂始从容。
(廖海洋)
- 2025-07-25北京深化以案促改促治 运用典型案例 抓好警醒警示
- 2025-07-25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精神丰碑丨精神力量穿越时空
- 2025-07-25强化案件评查 推动实战帮带 持续提升基层执纪执法质效
- 2025-07-25驻省工信厅纪检监察组:政治监督为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廉动力”






